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7-05-30王雷余世华

时代汽车 2017年13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应对大学生

王雷 余世华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对个体身心乃至人格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其危害性在直接相关群体中并未得到普遍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要坚持预防在前,干预在后的原则,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应对

网络成瘾,又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病理性网络使用等,是一种对网络严重依赖的现象,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损伤。2010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9)》指出,我国青少年中有网瘾者比例达14.I%,其中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15.6%),与2005年相比有所上升;“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研究生”比例为14.1%,“本科生”比例为13.6%。可见,“网络成瘾”有愈演愈烈之势。探究网瘾成因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显得尤为重要。

1网瘾诱因

诱发网瘾的因素是多元的,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复杂性。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个体因素

(1)人格特质。乐观、积极型的人格特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主动有效的反应,能够较好的控制行为能力,这类人即使上网时间较长,也不一定会成瘾。但具有高水平厌倦、焦虑、孤独、抑郁等类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满足于虚拟环境带来的快乐和成就,进而容易迷失。人格特质是网瘾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2)身心发展特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刺激极为敏感,他们向往自由,追求不羁和独立,但其心智发展均处于将要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难以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网络的匿名、开放和存量巨大更新迅速的信息,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1.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

(1)家庭氛围。父母双方感情的和谐程度、家庭成员相处的融洽度、家庭决策和执行的民主程度等,共同构成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宽松、友爱、尊重和互助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开朗、向上型人格的形成。(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一致性、处理孩子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育理念的分歧,不当的教育方式如专制、溺爱或冷漠,以及亲子交流障碍等,容易让孩子养成压抑、自卑、依赖、孤独、焦虑等心理和人格,转而向其它方面(同辈群体或网络)寻求慰藉,这类大学生容易上网成瘾。

1.3教育偏差

教育偏差表现在多方面,上到教育目的的设置,下到学校的微观管理,都可以成为诱发网瘾的因素。

(1)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普遍表现出“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甚至连幼儿园教育都盛行各种“培优”,学校和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是“分数高于一切”的思想和盲目的攀比心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其心灵的创伤甚至扭曲。对基础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忽略,导致到了大学阶段,学校和老师不得不投入巨大精力,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2)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前教育和大学段教育的巨大反差,使得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面临一个适应环境、转变角色、转变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考验。困惑、迷茫、无法适应,成为大学新生相当普遍的心理问题,很多学生因此逐渐沉迷网络。而高校教育管理对学生网瘾习惯于采取“限制令”和单纯的说教,学术界对在校大学生沉迷网络问题也缺乏实证研究,分析、疏导和帮扶等干预手段,只停留于辅导员的个案。

2网瘾危害

沉迷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乃至人格发展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并进一步巩固了其负面人格特质。

2.1网瘾的特征

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依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药物成瘾的定义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服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應,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成瘾的核心特征是个体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却无法自控。

由此分析,网络成瘾至少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耐受性。所谓耐受性,即随着网龄的增长,个体必须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之前相同的满足感。(2)戒断症状。当网络成瘾的个体停止或减少上网时间和频率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不适症状,典型表现为焦虑、无措、精神恍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

耐受性和戒断症状,是个体一旦对网络成瘾,就很难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观的重要原因。

2.2网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也和药物成瘾一样,控制着个体的行为和习惯,不仅危害其身体健康,也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

(1)网瘾对大学生生理的影响。成瘾初期,个体所表现出的,还只是对网络的精神依赖,随着耐受性不断增强,个体不断沉溺其中,逐渐演变为精神和躯体的双重依赖。这恰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强制断网后,会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生理异常反应。此外,长时间上网,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手部神经损伤、睡眠节奏紊乱及消化系统紊乱等生理疾病,同时,大脑也会—直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容易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可能诱发焦虑症、抑郁症等。(2)网瘾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耐受性和戒断症状,会不断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并巩固其焦虑、抑郁等负面人格特质,进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心理异化,变得更加自闭,思维不能集中,情绪表现淡漠且容易冲动,虚拟和现实颠倒,甚至出现智力下降、精神失常。沉溺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且诱发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几率越高。(3)网瘾对社会层面的影响。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加剧了信息的良莠不齐,暴力、色情和赌博等在网络里找到了滋生的温床,集中刺激着网民的神经。长期沉迷网络又缺乏判断力和足够理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感染而迷失自我,或是造成法律和道德观念淡漠,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对不良行为(打人)的容忍度要比非网瘾青少年高很多。

3网瘾应对:预防和干预

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要坚持预防在前,干预在后的原则,预防和干预双管齐下,相关各方协调配合,多措并举,构建一套系统的网瘾应对机制。

3.1网瘾的预防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父母也要经历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而且,父母的学习必须是全面的、超前的。只有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孩子。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尊重、信任、坦诚、互助,有利于让孩子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孩子不需要太多理论或者说教,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比什么都重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效果。无论是父母之间的交流,还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求同存异,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家庭矛盾。关爱有度,不漠视,不放纵,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树立和强调父母的权威。(2)倡导教育目的的回归。教育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划。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做应试教育的模子,忽视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灌输错误的教育理念,压制个性发展,导致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脱节,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补小学的课等怪相,并且—直顽固的存在,造成了教育的低效,也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成为诱发网瘾的间接因素。倡导教育目的的回归,就是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让各阶段教育做自己本该做的事情。(3)呼唤本土文化的觉醒。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本土文化在尚未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遭受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破”而未能“立”,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普遍失衡,形成了所谓的“信仰缺失的时代”。呼唤本土具有凝聚力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体系,不仅仅是预防网络成瘾的需要,更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3.2网瘾的干预

(1)转变观念,端正对网瘾的实质的认识。无论诱因指向何处,网瘾的实质,都是一种对网络的精神和躯体双重依赖,它具有耐受性和戒断特征,短期内无法逆转,粗暴的强制或是简单的说教都不可能顺利戒除,反而容易引发逆反心理。在实践中,无论是父母家人,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抑或学生本人,往往并不能清晰的认识到上述特征,只是将其简单的归为“贪玩”,“缺乏进取心”,“缺乏成就动机”等,做出草率的处理。这样做的结果,一旦网瘾戒断失败,补偿心理将会使网瘾耐受性水平大大提高,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对网络更加疯狂的迷恋。

(2)分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如前所述,诱发网瘾的因素是多元的,且相互作用,表现复杂。有效的干预,必须了解学生沉迷网络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

介入。介入手段主要包括心理介入和行为介入,采用心理咨詢和辅导(个体、团体)、情景反应、行为选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动机,并观察其在此过程中的反应,据此判断网瘾成因和沉迷程度。程度较轻者可通过进一步的思想调控逐步戒断,严重者则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矫治和转化。

矫治。网瘾的矫治可因人而异,采取思想疏导、心理矫治、情感调控和生理辅助等一系列方法。矫治的过程,重点在于疏导和调控,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或者复杂,有根可循,有据可依,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恢复勇气,重新面对现实,面对自我,通过积极的暗示逐步走出心理困境。

转化。网瘾转化是指通过介入和矫治实现学生思想转化,通过创设实际情景进行实践体验,设置行为规范约束行为区间等方式,借助第三方客体的作用,实现学生神经兴奋点从网络向设定目标转移,最终戒掉网瘾。

(3)净化校园环境,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网瘾大学生大多具有抑郁、低自信、高厌倦和孤独等人格特质。网络成瘾的干预只是短期行为,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从事健康的活动,使其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是戒除网瘾的根本举措。高校应当注重校园内外环境的净化,并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健康成才。同时,高校、家庭、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相关机构和媒体等,都要积极主动行动起来,互相配合,建立一个多方联动机制,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社会大环境。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应对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