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①

2017-05-30杨茵普何德华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感知风险众筹互联网金融

杨茵普 何德华

摘 要:“众筹”作为当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门领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众筹融资的创新性、投资门槛低、筹资来源大众化等特点,为大学生选择投资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针对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北京、上海、武汉三地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大学生个体特征、众筹平台属性、众筹项目属性、感知风险这四个变量为影响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关键影响因素,对各地政府、各地高校、众筹平台以及众筹项目发起者提出相关发展意见。

关键词:众筹 大学生 参与意愿 互联网金融 感知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165-05

1 引言

“众筹”这一商业模式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应运而生的经济产物,通过互联网联系来筹集资金,以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发起的项目。随着2009年全球首家众筹网站Kickstater的上线,众筹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中蔓延开来。为了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融资需要,众筹于2011年引入中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热点之一。随着众筹的快速发展,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美国众筹网站Croundfund Insider数據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最大众筹网站Kickstater失败项目高达59.55%,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此之中,19%的项目没有筹到一元钱,63.1%的项目只筹到目标资金的1%-20%,只有0.7%的项目能筹到目标的81%~99%。很多项目筹资不尽如意,据互联网数据显示,国内众筹项目的失败率也高达33%,所以大众是否参与众筹投资将直接影响到众筹项目的成败以及众筹项目的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当今投资者中具有鲜明代表性的群体,并是未来证券市场的潜在参与者,研究他们的投资心理和行为非常重要,但是单独将这类群体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第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崇尚自由,同时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对新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这样的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使他们倾向于选择一些吸引眼球且新颖的投资方式。因此,众筹作为一种极具新鲜性和冒险性的投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第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正是新一代大学生成长阶段,网络已经和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的网络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第三大学生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灵敏,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不求高收益,只求稳妥。而且他们特别注重投资的的安全性,回避投资的风险性,不敢进行股市基金类高风险投资[1]。同时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渠道匮乏,大多数来自于父母。由此可见,低成本、低门槛的众筹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低风险、低投入的理财选择。

因此本文将视角瞄准大学生,对国内大学生众筹投资者的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众筹的定义

众筹,源自crowdfunding(众包)一词,Ordanini[2]最早给出了众筹的定义:众筹是通过互联网集聚大众资金来投资和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并将众包细分为大众智慧、大众创造、大众投票和大众集资四种类型。Lambert和Schwienbacher等[3]研究指出,众筹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众筹投资者大都通过网络支持创意,以捐赠或获取某种回报的方式为他人提供资金支持,其分为债券众筹、回报众筹、公益众筹和股权众筹四类。沃顿商学院的Molick[4]认为众筹应定义为:“创业者或团队通过互联网等非标准化金融中介模式向大众募集资金,为其文化、社会或商业项目进行融资。众筹与微型金融一样,是一种融资活动,融资者借助互联网上的众筹融资平台为其项目向广泛的投资者融资,每位投资者通过少量的投资金额从融资者那里获得实物或股权回报。基于已有研究对众筹的定义,我们总结出了众筹的三大特征:第一众筹是为项目募集资金;第二众筹主要通过众筹平台发布筹款项目并向公众募集项目资金;第三众筹主体由项目发起者、出资人、平台三大因素构成。

2.2 众筹的参与意愿

从上述文献梳理中我们了解到众筹的参与方包括项目发起者、出资者、平台这三大方面。众筹的出资者即大众,大众群体的能力是无限的、不可估量的,因此选择大众进行融资是众筹的主要特征。由于众筹是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大众对此还比较陌生。若想要吸引大众成功实施众筹,必须了解众筹的出资者的参与意愿,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参与意愿。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项目发起者、出资者、平台这三个视角来探讨众筹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1)项目属性

项目属性包括项目的创意来源、目标筹资额、运作周期等,属于众筹运作链的上游环节。周逸翰和史琰鹏[5]认为目标筹资金额越大,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说明该项目的成功可能性越小,受投资者青睐的可能性越小,因此筹资成功率也就越低。目标筹资额是出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出资者在接触众筹项目时所看到的第一个信息。尽管只是一个目标数据,但可以反映发起者期望的项目规模和未来预计现金流量情况。所以,项目本身质量的高低也是影响出资人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2)出资者

项目出资者居于众筹运作链的下游环节,是众筹项目成功与否的最终裁决者。一个项目只有在筹资环节筹集到目标资金才算成功。对于回报类众筹而言,出资者也是整个项目的消费者。吴建鹏等[6]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决策受其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以及宏观环境、政策市场、信息获取、上市公司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将投资者分成3类:理智型、情感型、综合型。我国学者李学静[7]和肖本华[8]对众筹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李学静认为影响投资者参与众筹的因素可能有:社会回报、物质回报、现金或有价证券等金融回报。肖本华认为,投资者目标多种多样,有的当作慈善行为,不要求回报;有的通过与融资者的积极互动,享受参与创新的过程;有的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如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产品,或通过股权方式共享项目成功后的回报。

(3)平台属性

众筹平台是连接项目发起者和出资者的服务平台,起着核心关键作用。一方面,项目发起人向众筹平台输入项目,面向出资者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出资者通过众筹平台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以实现投资目的。在目前的市场中,众筹平台数目众多,而且所涉及的行业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综合性众筹平台在运营模式上大同小异,随着电商大佬们的相继涌入,市场份额越分越小,竞争愈发激烈。成立较早的回报类众筹平台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反而轻易就被新进入者超越。可见,回报类众筹行业各平台尚未打造出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和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口碑和人气依旧是决定筹资额与出资人数的主要因素。吴炜[9]在研究中提及“众筹作为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个模式本身存在信任缺陷。”一方面,众筹平台对项目发起人并没有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以及完备的信用防范措施,仅仅依靠两轮审核来确定发起资格,有失谨慎。另一方面,出资者对回报寄予的期望很高,但项目失败率也很高,一旦项目众筹失败,出资者的损失将得不到适当的赔偿。

同时,互联网创业众筹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大学生群体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作为出资者还是发起者,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更具有普遍性。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以大学生群体为出资者,從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平台属性、项目属性、感知风险这四个视角来分析影响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因素。又考虑到出资者实际经验的累积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参与众筹决策的能力,它可能会造成影响因素的不同敏感程度。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出资者的个体特征、平台属性、项目属性、感知风险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而为提高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和专家评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影响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10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1)大学生个体特征影响因素。个体投资者决策总受其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以及宏观环境、政策市场、信息获取、上市公司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本文针对大学生个体特征提出如下假设。

H1: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在性别上有差异。男生对投资的兴趣大于女生,男生更倾向于投资。

H2: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在其学校所在城市上有差异。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就读的学生,由于其所就读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多,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更强的众筹投资欲望。

H3: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对其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生活费水平较高,有较多的空余资金和较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更倾向于投资。

(2)众筹平台属性方面的影响因素。众筹平台是联系项目发起者和出资者的互联网终端,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委托代理风险,即信任缺陷。而大学生作为出资者,他们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愿意选择运营成熟的众筹平台。所以,本文针对平台属性提出以下假设。

H4:平台担保金额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平台提供的担保金额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

H5:平台知名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平台的知名度越高,其参与意愿越强。

(3)众筹项目属性方面的影响因素。项目本身质量的高低也是影响出资人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上,大学生往往会先被一些较低起始投资额度的众筹项目所吸引,进而关注项目的实质内容。出资者对项目本身规划的感知,使其更为把握该项目的投资风险,降低了网络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而激励投资行为[10]。这里我们可以把项目本身规划理解成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与周期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针对项目属性提出如下假设。

H6:众筹项目的起始投资额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由于众筹是一种面向普通个人的筹资方式,单笔投资的资金额度应充分考虑出资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根据众筹项目的预算制定阶梯式的投资额度比较可行。结合大学生的投资特征,我们猜测,众筹项目起始投资额度越低,其众筹参与意愿越强烈。

H7:众筹项目的周期长短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由于众筹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作为低风险承担能力的学生更希望在短期实现自己的投资回报。所以我们猜测,众筹项目的周期越短,其众筹参与意愿越强烈。

(4)感知风险方面的影响因素。Featherman和Pavlou[11]预测了消费者对电子服务的接受程度与感知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其研究证实了互联网通用的6个风险维度:经济、功能、社会、心理、隐私和时间风险。互联网众筹这一新兴的筹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投资风险。目前中国众筹融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法律空白和市场缺失,相较于其他网络商业模式,众筹参与可能面临着更为巨大的风险。而大学生这一稳健型的投资群体,为保证资金安全,在保证回报相同的情况下更愿意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项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对众筹项目的感知风险会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所以,本文针对感知风险提出如下假设。

H8:项目的透明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在这里,我们用项目发起者汇报项目进展的次数来衡量。我们猜测:项目的透明度越高,表明出资者对项目的跟进程度越高,感知风险越低,其参与意愿越高。

H9:项目发起人的众筹经验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在这里,我们用项目发起人过去是否发起过众筹项目来衡量。我们猜测:若项目的发起人曾经有众筹经验,则大学生对该项目的信任度越高,感知风险越低,其参与意愿越高。

H10:相关的法律条款的完善程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与众筹相关的法律条款完善程度越高,对出资者的权益保障能力越强,感知风险越低,其参与意愿越高。

4 实证研究

4.1 变量定义

根据研究假设及相关文献,定义相关因变量和自变量为表1所示。

4.2 预调查

众筹通过互联网发布项目和资金筹集,因此,本文的主体为对互联网熟悉且接纳新事物能力强的大学生群体,选择北京、上海、武汉这三个大学生群体聚集的城市以线上发放问卷及线下走访的两种方式进行调查。在预调查中,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28份,有效问卷28份。预调查中采用Cranachs Alpha系数进行信度测试,一般认为Cranachs Alpha系数最好在0.8以上非常好,0.7~0.8之间较好,0.6~0.7是最小可接受值,0.6以下就要考虑重新编制问卷。本次预调查的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信度α为0.899,说明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分析显示:研究模型中因子提取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6.5%,KMO值达到0.871,巴特利检验p<0.001,说明问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问卷内容经过专家多次评审,具备一定的内容效度。

4.3 logistic回归分析与检验

正式调查问卷共发放240份,收回2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204份,样本量满足数据分析要求。分析工具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有序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计量模型为:

其中,Y代表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的程度(不愿意=0,不清楚=1,愿意=2),xi(i=1,2,…10)是对大学生使用众筹决策的影响因素,即性别、学校所在城市、生活费水平、平台的担保金额、平台的知名度、众筹项目参与的起始投资额度、众筹项目的周期长度、项目的透明度、项目发起人的众筹经验、相关的法律条款的完善程度。公式中β0是常数项,βi(i=1,2,…10)是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在本文中分别表示上述各变量的系数。

将上文提出的影响大学生使用众筹意愿的10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的总体情况,似然比卡方检验的观测值为98.370,概率P值为0.000。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时,概率P值小于0.05,拒绝零假设,回归系数不同时为零,意味着所有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相关统计量。出资者性别和项目发起人的众筹经验的P值几乎都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LogitP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假设H1和H9不成立,即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项目发起人的众筹经验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也无正向显著影响。

5 大学生众筹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1)从大学生的个体特征来看。首先,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在其学校所在城市上有差异,且北京、上海、武汉三地的学生的众筹使用意愿更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北京、上海、武汉三地比其他地区大学生群体更集中,新事物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也是国家最先大规模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试验点。通过实地走访当地高校的创业团队,我们发现这三个城市的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而且理财观念较其他地区更为先进。其次,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对其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即生活费水平越高,使用众筹的意愿越强烈。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没有家庭负担,大学生更偏好于风险投资。而众筹这一新兴投资商业模式,在国内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法律体系,对大学生而言就属于一种风险投资。并且,在生活费解决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前提下,剩余的资金水平越高,越会倾向于将剩余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

(2)平台的担保金额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这与实践相符,如贷帮网的袋鼠物流项目上线16天就由79位投资者完成了60万元的投资额度,该项目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为期一年的担保,在一年内如果该项目失败,则担保机构将全额赔付投资人的投资额度,因此对投资人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如果平台能像贷帮网提高对项目的担保金额,将有更多大众参与投资。

(3)平台的知名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自己固定的经济来源,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平台实力强、口碑好、知名度高的平台来尝试投资。例如京东众筹平台上的蜗牛吸盘数据线,虽然只是对数据线很小的改动,但是其美妙的思路已经为它赢得了607位支持者59323元,要知道该项目距离结束还有28天。而国内的大多数平台质量层次不齐,知名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投资热情。

(4)众筹项目参与的起始投资额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大学生作为一种低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极高。如果起始投资额度过高,大学生由于资金有限,则会放弃投资;如果起始投资额度过低,又会觉得没有众筹融资的必要性。因此,眾筹项目要想融资成功,必须进行合理的投资额度阶梯划分并且对投资者的回馈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5)众筹项目的周期长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众筹项目本身由于其复杂程度与周期长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较短的众筹项目周期中,大学生作为出资者在短期就能看到自己的投资收益,提高了其对项目整体的感知,使其更为把握该项目的投资风险,降低了网络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而激励投资行为。

(6)项目的透明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低透明度表明投资者无法全程跟进众筹项目的发展阶段,众筹项目的投资回报不像购买实物那样能及时得到产品,通常是几个月或者几年,若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享受不到过程中的投资趣味,则会降低投资意愿。

(7)相关法律条款的完善程度对大学生的众筹参与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大学生正处于社会中的起步阶段,在面对投资决策时他们更倾向受到法律条款的约束保障,而目前众筹融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律空白和监管缺失。众筹在民事法上没有合法的法律地带,处于无法可依的灰色地带,这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不参与众筹的原因。

6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6.1 政策建议

本文我们发现能显著影响大学生众筹参与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生活费水平、众筹平台的担保金额、众筹平台的知名度、项目的起始投资额度、项目的周期长度、项目的透明度风险、众筹相关法律条款的完善程度风险。所以,为了增强大学生使用众筹的投资信心,对各地政府、各地高校、众筹平台以及众筹项目发起者提出以下号召。

(1)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地位特殊性,政府的监管和约束将为大学生参与众筹投资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这将极大提高大学生众筹的可操作性。政府应将众筹融资纳入法律范畴,为众筹融资提供合法保障,与时俱进,及时出台大学生众筹监管机制,帮助大学生规避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创造良好的创业投资氛围,肩负起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建设的任务。

(2)高校应该加强引导学生的投资理财观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投资热情。第一对各专业相应同步增加众筹相关课程,缩小院校性质与不同专业对众筹融资了解的差异,整体性地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众筹的认知度。第二多举办众筹相关的投资融资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更加系统规范的认识到不同行业与项目对众筹的适用性。第三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推荐高校创业大学生去众筹平台参与实习,引入众筹平台的校园宣讲会。

(3)众筹平台主动设置健全的自我规范体系,提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度。通过上文的研究结果可得,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且有保障额度高的众筹平台,因此众筹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自己在高校中的认知度。第一主动走进大学生群体,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积极与高校合作,利用本身资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各大公司游学及实习机会。第二提高自身平台的信用和技术安全水平。对不同的项目发起者进行审核,对不同的项目类型采用信用评级,完善平台信息。第三平台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专用的保障体系,提高项目担保额度来吸引大学生投资。

(4)众筹项目发起者因从自身原因出发,提高大学生参与意愿第一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需将项目创意达到可展示的程度,才能通过平台的审核,而不单是一个概念或一个电子。第二发起者要注重对项目合理的规划,让投资者享受参与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用户体验。鉴于大学生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以较低起始金额投资或许是吸引其关注的好方法。第三向投资者提示风险,杜绝虚假宣传的信息不对称行为。

6.2 研究展望

本文问卷调查选择网上调查,样本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未来还继续验证。另外,许多潜在影响因素尚未引入到本文的研究体系,未来将加入更多有意义的变量,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继续丰富众筹研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凌霞,宫永建.天津高校学生理财观念与理财行为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4).

[2] Ordanini A,Miceli L,Pizzetti M,et al.Crowdfunding: transforming customers into investors through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s[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1,22(4).

[3] Lambert Thomas,Armin Schwienbacher,Larralde B.Crowdfunding of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 Mollick E R.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determina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29(1).

[5] 周逸翰,史琰鹏.众筹项目成功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项目发起者的质量信号视角[J].财经研究.2016(9).

[6] 吴建鹏,黄佑军.我国个体投资者行为心理及其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商务经济,2012(5).

[7] 李学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3(6).

[8] 肖本华.美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3(1).

[9] 吳炜.众筹来袭:改变传统的业态模式[J].中关村,2014(5).

[10] 郑海超,杨婷婷,陈东宇,等.创新项目大众众筹:资助人公民行为的价值[J].科研管理,2015(11).

[11] Endler N S.Personality:An Interactional perspective[M]. Netherlands:Springer,1993.

①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201610504090)。

作者简介:杨茵普(1996-),女,汉族,浙江省长兴县人,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主要从事大学生众筹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感知风险众筹互联网金融
众筹
新闻众筹初探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研究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中品牌资产对感知风险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