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萧山机场雷暴天气特征

2017-05-30方超

科技风 2017年15期

方超

摘 要:本论文采用杭州萧山机场观测室积累的2001~2011年资料,先是统计分析了雷暴天数的年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接着对不同季节的雷暴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发现雷暴易发时段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笔者从气象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萧山机场雷暴的特征,作为观测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把握和应对,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雷暴天数;发生时段;初雷

一、雷暴年变化、月变化特征

采用气象台观测室积累的2001~2011年资料,对雷暴日进行统计,发现在2001~2011年间,萧山机场雷暴日最多年份为45个,最少为21个,年平均31.6天。雷暴初日最早为1月15日(2002年),终日最迟为11月9日(2009年)。

(一)雷暴天数的年变化分析

2001年至2011年总雷暴天数为348天,年均31.6天,其中最少的年份为2001年,为21天,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为45天。

那么这11年来雷暴每年发生天数究竟有没有整体的变化规律呢,笔者取这些数据简单地作了一个折线图,并作出一元线性趋势线来模拟数据走势,趋势线公式为y = 1.2545x + 24.109,说明数据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也就是说萧山机场2001年~2011年间雷暴天数以平均每年增加1.25次雷暴的速率逐年增加。

(二)雷暴天数的月变化分析

一年中8月份的天数最多,为8.5天,7月和6月次之,12月份最少,为0。

整体上看,每年从1月份到8月份,雷暴天数逐渐增多,6~8月份为雷暴的高发期,9月份开始急剧减少,10月份至次年的1月是1年中雷暴天数最少的一段时期。

二、雷暴天数的季节分布特征

雷暴天数最多的3个月都在夏季,最少的几个月则分布在秋季和冬季。从季节角度来看全年变化趋势,是春季开始增多,夏季高发,秋冬季节衰减,季节变化特点非常显著。

萧山机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长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有高温极端天气,热力对流发展旺盛。除了局地发展的对流系统外,梅雨、台风季节时锋面雷暴也是造成夏季雷暴天数最多的原因。

春季,冷暖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秋季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很少具备产生雷暴的条件。所以秋冬两季的雷暴天数远远低于春夏季节。

三、雷暴发生时段的季节特征

通过统计雷暴在各时段的发生次数,计算出相应时段的发生概率,从而可以将不同季节的雷暴特征反映在同一张图上。作图如下:

2001~2011年四季雷暴各时段发生概率比较

可以看出,春季和冬季雷暴的特征大致是相似的,多发生在夜间,后半夜为高发时段,夏季和秋季雷暴相似,以午后雷暴為主,夏季高发时段可持续至夜间20点。

在折线的走势上,春季与冬季相似,夏季与秋季相似。

这种分布特征对实际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夏秋季雷暴由于多为局地雷暴,常发生在白天,生消演变的过程比较明显,相对容易观测。而春季和冬季雷暴多为天气系统雷暴,多发生在夜间,积雨云隐藏在深厚的层积云中,很难观测到。通过统计发现,春季的后半夜0点至4点,冬季的夜间20点至后半夜4点,都是雷暴多发时段,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时间段人的精力较差,容易忽视雷暴云,甚至漏报雷暴,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遇到强的天气系统过境时,在这些时段观测员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心理准备,通过雷达等监视工具来发现和跟踪雷暴云,一旦发生雷暴能及时地通报和记录,从而做好保障工作。

四、结论

1)在2001~2011年间,萧山机场雷暴日最多年份为45个,最少为21个,年平均31.6天。雷暴初日最早为1月15日(2002年),终日最迟为11月9日(2009年)。

2)一年中8月份的雷暴天数最多,7月和6月次之,12月份最少。

3)雷暴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年均20.4天,占全年的65%,春季次之,年均7.6天,占24%,秋冬各占6%和5%。

4)春季雷暴在后半夜0点至4点发生次数最多。夏季雷暴的高发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至夜间20点,其他时段发生概率均较小。秋季雷暴与夏季雷暴相似,12点至16点即午后仍然是高发时段。冬季雷暴与春雷相似,夜间20点至凌晨4点为相对高发时段,白天打雷概率较小。

5)对于春雷、冬雷,由于多发生在后半夜,观测条件差,而且人的状态、精力也不及平时。因此,在对应多发时段内,观测员更要肩负起责任,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准备,以完成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跃红.浅析综合气象观测的问题及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

[2]刁军,赵凤,佟艳,孙哲.对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

[3]王成香,张磊,范旭燕.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