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得与失

2017-05-30宋坎侃张合义杨风利

大东方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评价

宋坎侃 张合义 杨风利

摘 要:越来越多的人士都已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对一名学生的全面评价。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自我校开始实施《滑县王庄镇第三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探索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对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正。

关键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效果;素质教育;得与失

素质教育最成熟的表现就是建立一套对学生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体系。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准确的对这一体系进行定位,它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自我校开始实施《滑县王庄镇第三初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以下简称《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已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做为毕业与升学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实践表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探索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评价内容丰富、科学

以《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为例,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它的基本结构和分值是这样的:

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200分)

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50分)

综合实践和创新活动(50分)

创新实践成果(100分)

其中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又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方面。

以此说明,考试制度做了重大的变革,中考将是千分制,600分来自文化考试,另外400分将来自《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提高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更有效的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可见其科学性和重要性。

二、评价方法丰富、多元

《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按照评价方式,我们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性评价、学校审核等评价方式,初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而客观的描述,即使从某一方面来说有一点偏颇,也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这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避免了以偏概全,使评价的真实性更加接近被评价主体。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七个评价维度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予定量评价。评定时注意了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从而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

三、应对了中考改革实践,为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更合理的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配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综合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中的应用,初步改变了“只靠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考试选拔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发展创新能力不一定强,而所谓的“高分低能”正是在只靠成绩衡量人才的标准下的畸形产物。所以说成绩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不一定高,但综合评价高的学生成绩肯定好。这样的评价结果给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那些成绩又好创新发展力又强的的学生真正走到了考试队伍的前列。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此项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社会、学校、教师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舆论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唯分数论”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要想改变,难度很大。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他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积极,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情绪。筆者就本地评价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下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是走过场,奔着成绩好的学生评定等级高的原则,在学生毕业之前按照一定的等级比例一次性填好,有的学校甚至由老师全盘代填,造成了评价体系形同虚设。所以,如果评价的社会大环境不改变,即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只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二、操作难度大,教师负担重

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接受各种学习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还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处于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导致不但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而且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

三、评价效果难以保证

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

另外,评价结果与高中录取的松散关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招生制度,这种评价结果形同虚设。笔者就当地的评价结果调查到,除极少数的重点高中招生中要求必须达到A级外,一般的高中对评价结果基本不予考虑,还是由成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录取。这样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使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乃至对课程改革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克服,必将影响素质教育进程,使课程改革再度陷入应试教育泥潭。

[注]本论文为2016年河南省滑县滑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6]HL0922093。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镇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质评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