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掷标枪的“引枪”技术原理分析与教学研究

2017-05-30宋斐娜

大东方 2017年2期

宋斐娜

摘 要:投掷项目是力量和速度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标枪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的项目。“引枪”技术是投掷标枪时身体“超越器械”和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动作的基础,对少年投掷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今后提高成绩影响巨大,所以日常训练中必须重点进行培养,以形成正确完美的技术动作。

关键词:标枪技术;引枪;教學训练

一、“引枪”技术动作的基本原理

掷标枪的“引枪”技术是“超越器械”和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动作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标枪置于合理的受力位置,处于适当的待发状态,并形成良好的人与器械的作用关系。“引枪”技术特征为:通过矢状面的向后弧形运动,使投掷臂伸直在肩轴延长线上,这个动作要求自然、放松、平稳。“引枪”的动作不尽相同,根据动作的外观,大体可分为直线和弧形两类引枪方法。直线引枪:预跑段结束,标枪由肩上直接后引,两步完成,这种方法引枪自然、容易控制标枪的方向和角度。弧形引枪:预跑结束时,手持标枪向前、向下、再向后做弧形摆动,两步基本完成引枪。这种方法的投掷臂比较放松,但不易控制枪。

“引枪”中,标枪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其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这种方向的变化也包含着运动速度的变化。从动作结构看,可将“引枪”技术分为三步:第一步,当完成预先助跑后,左脚踏上第二标志线,右脚迈出第1步的同时投掷臂即做向后引枪动作,注意转肩不转髋,右脚着地后脚尖、髋、头仍保持正对投掷方向,投掷臂向后运动。这时,左肩稍高于右肩,上体稍后倾且微向右转。第二步,随着左腿向投掷方向迈出,右腿的积极蹬伸,投掷臂应放松、自然地向后方继续引动。到这一步时,身体侧转,继续引枪,使引枪臂与肩轴、投掷方向成一直线,上体不要向右倾斜。第三步,投掷臂随着下肢的交叉步继续随惯性向后方引枪,右臂应积极右转,使投掷臂与肩轴始终成一直线。引枪动作应放松协调,引枪时,下肢蹬伸,应有弹性,尽可能减少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以保持身体前移速度;主要靠投掷臂向后撤肩和躯干逐渐向右扭转完成的,此时,躯干保持直立,随引枪逐渐向右扭转;面向投掷方向,左臂在胸前摆动。引枪结束时,肩轴和投掷方向平行,投掷臂充分伸直,右手持枪在肩轴延长线上,枪纵轴和前臂保持较小的夹角(15—20)度;枪靠近身体,枪尖与眼同高。这一动作有利于对标枪的稳定控制,有利于最后用力。“引枪”动作的目的是使标枪远置于身后,形成最后用力投枪时加速距离增大,用力方向合理的力学条件。从运动解剖学角度看,达到此动作效果,取决于人体各部的活动能力,肌肉工作及协调能力。

教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的功能改善。人体在交叉步中为保持标枪的位置及方向,身体各关节必须做复杂的相对转动。如脊柱的扭转及右臂的弧形转动和水平伸动作,就需要脊柱和肩关节有较大的活动能力,此活动能力可称为专项柔韧性。若此活动能力弱,则影响右侧髋向前及标枪在肩后的正确位置,同时也易产生右肩上肢带紧张。因此,掌握正确、规范的“引枪”动作,还需要有一定专项柔韧素质。在“引枪”两次相对运动中,第一次是投掷臂的肘关节做伸展运动,这一动作是肌肉的近固定工作方式,它有利于加快标枪的运动速度。第二次是肩关节的水平伸,这一动作是肌肉的远固定工作方式,其定点在肌肉的止点处,按此正确的动作方式,原动肌就可以放松、自然地将标枪“留”于身后。在教学或训练中,要以此作为建立正确肌肉感觉的基础。另外,“引枪”时,躯干与肩轴右旋,而髋轴由于右腿的前边而形成左转,两轴交叉,右肩与左髋相向运动。这种运动的原动肌是由肩轴延伸到左髋斜向上的一系列肌肉组成的肌链,这种肌肉收缩幅度和协调工作能力,可保证“引枪”动作的精确性。“引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手臂的工作距离和拉长原动肌的初长度。因此,“引枪”时要放松对抗肌,才能使主动肌被自然地拉长。所以对抗肌与主动肌协同工作是“引枪”动作技术的重要因素。

二、标枪“引枪”技术的教学方法

1.“引枪”技术的教学步骤及手段、方法

(1)学习“引枪”建立正确的引枪动作概念

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的电教材料,讲解、示范“引枪”技术。运用自然形成的技能和正误对比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引枪”概念,掌握正确的“引枪”方法。

(2)练习简单动作形成本体感受

利用原地模仿练习,“想—练”结合方式和持垒球练习,以形成正确体验,并逐步过渡到投掷步“引枪”。

(3)练习慢跑到快跑“引枪”的完整技术

教学中要反复利用慢跑中“引枪”、画标志线助跑引枪,并逐步过渡到全速跑“引枪”。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引枪”的灵敏性以及对标枪的有效控制能力。

2.“引枪”中典型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1)“引枪”技术的第二步时,“人—标枪”同时相对地面转动产生原因:概念不清,躯干及投掷臂的肩带关节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讲解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建立正确概念;练习法,将标枪固定在引进的矢状面上进行不同速度的“引枪”练习。

(2)单纯“引枪”转体,形成挺腹或“塌腰式”、“引枪”

产生原因:对以标枪为对参考系的“引枪”概念不清,身体协调性差,训练水平低。

纠正方法:转肩伸臂,协调各环节动作,并由走过渡到跑的“引枪”;正误对比,帮助建立正确的“引枪”动作技术概念;持轻器械练习,如掷垒球等,以形成同类技术的正向迁移;提高训练水平。

(3)“引枪”后投掷臂屈肘或过低;造成动作不到位。

产生原因:对“引枪”技术规格的了解和重视不够,动作拘束、僵硬,肩带柔韧性、灵敏性差。

纠正方法:协调放松练习,利用徒手或持轻器械,反复自然放松、准确到位的助跑“引枪”动作。变换练习,轻重器械交替运用,以增强“引枪”过程中的本体感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掷标枪技术在“超越器械”动作的同时,完成最后用力,从而提高运动水平和专项成绩。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体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