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在创新中的主导性

2017-05-30刘星辰张美

科技风 2017年15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主导性新时代

刘星辰 张美

摘 要:本文立足国内工业设计的教育现状和发展特点,提出设计创新的开展势在必行。在明确高校在设计创新中的主导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前国内设计界的理念和行为,探究设计的创新与发展该如何切合实际的展开,并提出新时代下的设计实现创新发展的途径与办法。

关键词:设计创新;高校;主导性;新时代

On the leading ro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ovation

——Discussion on Design Innovation

Liu Xingchen Zhang Mei

School of design and ar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Liaoning,Shenyang 110136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industrial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novation is imperative. In the basis of clear leading innovation in the design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deas and behaviors in the domestic design industry,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of how to start the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new era 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design innovation;university;leadership;new era

工业设计在国内的发展势头正盛,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设计人才的规模也愈发庞大。但在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浪潮中,仍普遍存在抄袭、对传统设计的表面模仿、脱离实际的空谈设计等通病,工业设计更多的只是一种职业,作为从业人员谋生的手段而存在,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

设计只有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普遍重视才能发挥其价值,今天的中国更需要一个引领设计创新和发展的标杆,这个标杆就是高校,设计教育的改进和完善对一个国家的设计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内设计发展与教育现状审视

工业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辅助工程的开展,第二层次是纯粹的外观造型设计,第三层次是以服务为目的,为更加的用户体验而设计[1]。中国目前正处于由第二层次转向第三层次的过渡期,國内对于以人为本的服务性设计、回归传统的再创新设计等的呼声愈发高涨,但实际只是一种华丽的表象,身体力行的并不多,大多设计师和设计机构仍处于第二层次的。

设计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参差不齐,设计教育中凸显的问题亦是如此。我国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基本的设计教育模式是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稍加改变,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许多高校在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大致遵循一致的步伐,即在设计专业技能传授课程的基础上,添加了较多非设计倾向的学科教育。这对学生的设计认知和能力提升并没有帮助,反而助长滋生了厌学、应付的心理和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有悖大学教育自由的,体制化教育只是诱因,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安于现状才是设计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和难题。

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变,高校这个集中青年才俊的圣地,若是恪守成规、不思变通,实在有愧于前来求知进取的莘莘学子。设计传授者和设计研究者要反思,不是生搬硬套国外的体系,也不是在国内现有的模式上单纯的添加或删减些什么,而是要从本质上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相关政策和设计发展态势,做出相应的、灵活有效的变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模式进行推翻和重建,探寻一条适合我国沿用并发展的设计教育体系和设计创新法则。

二、高校在创新中的主导性

受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高等教育迎来发展的大浪潮,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高校也日益成为推动知识创新、促进区域融合的决定性力量[2]。同时,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人才输送。

高校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输出源,国家做出了诸多努力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关村核心区高校成果的转化。中关村核心区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大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同样,在美国西海岸,有一所风格迥异的私立大学,这就是被称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致力于发展创新,在为硅谷源源不断输送创新人才的同时,也鼓励师生将创新技术转移到校园之外。校企合作是斯坦福的主要创新方式,校内创立了诸多研究园区供学校的创新团队使用。此外,许多硅谷的企业也在园区内设立研发部门与师生共同研发新产品。目前世界上至少有5000家公司,其创办者来自斯坦福的教授或学生。高校在创新中的主导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高校创新的提升途径

国家要将高校的科研和创新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并以相关体制政策和服务作为保障。给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鼓励各层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高校联合办学,加大区域、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扩大高校的影响力,进而推动高校进一步提升发展。

同时,高校也要发挥好自身在创新中的主导性角色,引领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具体做到:

第一,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校要紧紧围绕学术创新的中心思想,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构筑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机制等途径,具体落实开拓创新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促使高校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4]。当然,在落实创新能力与精神建设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建立相关奖励机制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高校要注重学术创新氛围的建设和创新文化的弘扬,为校内的师生、科研开发人员等创造有利條件,引导学术创新的开展。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创新奖励机制来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师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信念,从而不断进取,勇攀学术顶峰。

第三,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推动设计创新成果转化。高校在提倡创新的同时,不能固步自封,要开拓视野,与外部有利条件构建联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交流合作,构筑涵盖多点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另外,高校不仅要鼓励发展学术创新,也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要落到实处,服务于人。高校通过构筑的创新合作平台实现创新,并推广创新成果,与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将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应用。

第四,高校引领设计创新的发展。

高校是创新的主体,也是设计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一个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和未来设计的发展态势。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由“中国制造”转向的“中国智造”的过渡中,工业设计对创造本土知名品牌,树立中国企业形象,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第五,新时代下设计创新的实现与发展。

设计创新需要全新的设计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物流”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物联网时代,在中国庞大市场的影响下,新时代下的设计创新要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创造带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和企业。

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和遇到的问题入手去研究设计、创新设计,回过头来再用设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国内一直在谈设计教育改革、设计创新,但很多时候都只是单纯强调设计理念、形式和方法的创新,流于表象。其实更应该做的是审视、回归起点,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迎合需求的进行设计教育的创新与改变,并由此推动设计理念、形式和方法的改变,提高设计师、设计团队、设计机构乃至社会整体的设计研发能力。

四、总结

几百年来,在高校发展之路上,没有哪一所是专门为了创新而设立的,但今天的创新几乎离不开高校,或是高校直接的创新研究成果,或是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而最重要的是,高校本身就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一项创新之举。

由高校引领的设计创新也必然掀起新一轮的设计发展浪潮,指导设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朝着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生活方式发展,逐渐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全球顶尖设计的摇篮,新浪科技,2005.

[2]赵利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第4期:1721.

[3]付晓明,王蕾,王本禄,贾佳.中关村核心区高校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5年第1期:109114.

[4]王润孝.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第二辑)[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冰洁.工业设计教学在产学研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10期.

作者简介:刘星辰(1994),男,江苏徐州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在读;张美(1992),女,河北保定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主导性新时代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