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双创教育思考
2017-05-30王红娜张维佳
王红娜 张维佳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202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开幕式中,党中央将“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国家战略,然而双创概念提出至今,双创教育仍处于高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发展滞后。MOOC平台的崛起,为我国双创教育注入了新活力,MOOC平台所具有的大众性、平等性、开放性、自由性、规模性、竞争性等特点,可以打破校际和区域壁垒,改善双创教育体系,打破师资队伍不健全、资源集中的困境,缩小区域教学资源差距、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MOOC;双创教育;现状;模式思考
Abstract:Employment is the primary livelihood problem ,which is rais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9th session of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listed‘populariz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s the national strategy, however since it was put forward, it is still marginalized in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OCs, new vitality has been injected into our double education. MOOCsplatfor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ism, equality, openness, freedom, competitiveness, etc. it can break through inter school and regional barriers, improve the double education system, break the plight of teachers and resources, reduce the gap of reg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ffer better social servicesfor us .
Key words:MOOCs;Double education;Status;Mode thinking
“双创”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创业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中也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然而,以国家创业原动力、国家就业主体——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为例,很多大学生没有创业经验,创业效果不佳,80%的学生创业失败。在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下,借助MOOC平臺,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建设我国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一、MOOC介绍
MOOC,也称“MOOCs”,音译为慕课,是新近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顾名思义,MOOC是大规模的、开放式的、在线的课程。
(一) MOOC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与传统课堂相比,MOOC具有大众平等性,开放性更强。MOOC打破校园壁垒,降低入学门槛,不限制学习者的年龄、职业,只要网络条件具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学习资源;MOOC机动灵活,使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学习者既能根据自身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那样,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MOOC规模更大。传统课堂只有几十到几百名学生, MOOC听课人数却无定数,有的MOOC听众人数竟高达16万人;MOOC激发竞争机制。基于网络平台的MOOC资源受众面极广,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授课能力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教师需使出“浑身解数”留住学习者,由此激发的竞争机制,能够带给学习者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MOOC与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
微课主要指微型、微小的课,多以微视频的形式出现,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多展现较小知识板块内容,更适用于中小学群体,微课可以放在网络上共享,也可以是私人定制课。
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翻转课堂是将教师的知识讲解部分放到课堂前,课堂上师生、同学间共同完成作业的模式,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解除疑难问题,实现“依教而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课前学习部分常常借助微课资源。
MOOC、微课、翻转课堂并不是对立的概念,MOOC可以解释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课程体系,微课是可开放可私人的微课程,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MOOC为双创教育带来的机遇
MOOC具有大众性、平等性、开放性、自由性、规模性、竞争性等诸多优点,可以为我国双创教育带来新的机遇,MOOC与双创教育的完美融合可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扭转固有的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转向探讨提升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MOOC为双创教育提供信息交互的土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便于监督、管理和指导,实现信息化教育向生态化教育的转变,激发学生潜力。
二、国内双创教育现状
(一)缺乏系统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与全球相比,中国的双创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出至今,高校和社会都没有将其落到实处,更多的作法是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坛讲座,或开设一两门选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结构松散、难以推广。
(二)双创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社会上和高校内设有的创业教育中心,专门从事创业教学和研究,但“没创业者教创业”现象频现,很多教师只会照着书本念,课堂上的PPT演示文稿陈旧老化、多年不更新,本身缺乏对企业实践的认识,无法给学生提供有力的创业指导。
(三)就业择业观念固化问题严重
2015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749万人,其中创业毕业生占比仅为1%,一方面原因是创业艰辛导致的,还有一种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陈旧的就业择业观念,“教师”和“政府官员”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幸福的职业,除此之外,从业者对“公务员”、“高管”这两种职业的认可度也颇高,国内很多大学生将工作的稳定性、收入、体面度视作择业的重要因素,“自我聘用、自我就业”的择业观尚未普及。
三、基于MOOC的双创教育模式思考
(一)高校和社会组织应对双创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双创教育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五年,党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但开展双创教育的工作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需由社会组织和高校合作推动实施,借鉴国外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美国的创业教育由高校、市场化的培训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协作推动,国内也应在此基础上聘请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投资专家参与教学活动,改变教师闭门造车的教学老路,将更前沿、更实用的创业知识带给学习者。
(二)基于MOOC的双创系列课程研发,细分双创教育板块
高校和社会资源共通,强大的师资队伍确定后,要注重开发双创系列课程,丰富双创教育内容,细分双创教育板块,比如分专业的创业教育(医学创业、教育创业、法律创业、服务创业等)、特殊群体创业教育(家族创业、妇女创业等)、新兴领域创业教育(新技术创业等),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就业观、剖析创业风险的课程也必不可少。双创系列课程教育内容投入MOOC平台,学生会在双创教育体验后进行效果反馈,MOOC平台依靠用户的集体智慧去完善内容,充分利用迭代思维去整合双创资源建设。
(三)MOOC环境下的双创教育方法应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双创教育更加重视实践与感性体验,沉闷的讲授式教學不适用于双创教育,应多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式教学等灵活性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创业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四)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简单来讲,就是让多个用户使用同一套资源,MOOC平台的开放性,让校内师生、校外有需求的社会人士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同一份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有效降低成本,通过资源的聚集、共享、升级、推广,促进双创教育资源的更新,MOOC的大众平等性也保证了双创教育的均衡发展,化解校内开课与全民创业的矛盾。
四、结语
双创教育与MOOC的完美融合,从微观层面讲,可以切实改善双创教育困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构建共享性双创教育资源,为学生及社会人士创新创业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系统的帮助和支持;从宏观层面讲,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学习型社会,胜利完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创业带动就业”的美丽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倩.基于慕课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3133.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03):313.
[3]林于良,曾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与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5):108110.
[4]朱燕空,初汉芳.创业教育慕课平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09):170172+175.
作者简介:王红娜(1990),女,辽宁沈阳人,助理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实务、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
*通讯作者:张维佳(1985),女,辽宁鞍山人,讲师,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