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协同培养” 创新型管理类人才的模式探索

2017-05-30徐志花

科技风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新时代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94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管理类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用工管理需求问题,提出了一套新时代下的“校企联合、协同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新时代下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为根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回归理论——最终超越理论的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探讨该模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最后阐明这种模式的必要性、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最终提出较为清晰的应对措施,保证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实施,并最终收获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校企联合

一、“校企联合、协同培养”创新型管理类人才模式

“校企联合”的举措,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与共享,构建教学、科研、培养为一体的創新人才培养基地。其本质特征是,将教育放置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依托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来培养创新型的管理类学生。把企业作为先进技术与办学需求的主要来源,作为学生实践专业理论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作为培养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水平的基地,甚至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就业安置基地。以我校为例,学校将与相关企业一同探寻“学校企业3+1联合培养”的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转变以前的单一通识教育模式,逐步向专业教育、实践培训,以至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向转变,引导学生由未知领域到初识、熟悉再到深知,继而由浅入深的领会并掌握所要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如此,还注重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以及企业特有的文化。最后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校企联合”的平台,让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和企业都可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自身所在领域,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能自主学会创新。“学校企业3+1联合培养”通常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普通知识认知教育阶段,为大学的第一、第二学年度学习内容,要求在该阶段掌握大学公共课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在第三学年,是学生专业课教育的收官阶段。其次,在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的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以及实践能力。第三阶段在第四学年,此时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用人单位可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能力和个人意愿来选拔“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到企业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当然,这得由企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共同来制定相应的计划。这种“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学生可获得良好的企业实践机会。在企业里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认知、理解,同时在毕业之前就对相关的产业,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方面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主观能动性下,会主动思考并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这种“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实现学生从大学生到成熟职场管理人士的转换,必将获得企业以及社会的认可。

二、校企联合、协同培养的建议

(一)妥善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与企业正常经营的矛盾问题

从企业调研来看,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这一新型模式表现出良好的意愿度,认为这有利于企业选拔合适的人才,节约企业培养新人成本;同时又担心这一模式对企业自身正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由于学生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是企业正是员工,无法完全按正式员工来对其约束,并且对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可度等都存在考验,这对于营销型企业,则有可能导致企业市场的流失、对于生产型企业,则可能导致企业技术专利的泄露,造成巨大损失。对此,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方向,要切实提高管理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着手,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方案中,进而转化到培养目标中,渗透到课程体系设置中。

(二)细化企业的培养方案,加强学校导师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活动的监督

要求学校企业细化联合培养方案,对于企业,应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同时认识到这种培养责任意识,避免将学生作为简单的劳动力,或者成为企业的短期廉价劳动力。

企业可以通过定岗培养/轮岗培养,两种培养方案分别为管理类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机会。为其设置职业导师,并定期考核学生的培养效果。学校委派教师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抽查,通过和学生、企业相关领导和导师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联合培养的成效。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增强学生对“联合培养”模式的认知度

部分学生简单的认为去企业就是单纯的作为廉价劳动力给企业打工,不仅辛苦,而且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在第一、二阶段,学校应加大联合培养模式的宣传力度,积极协助学生尽早确定职业规划,强化他们对联合培养模式的认识,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邀请企业管理人士进入学校开展交流,以使适合的学生进入联合培养,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让学生可以和教师、企业导师一起探讨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在具体的实践培养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问题与对策的创新思考,同时,还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最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痛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成为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结论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学校人才输出问题,学生未来出路问题,企业人才引进问题,实现三方共赢,同时也可以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在初步论证该培养模式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还提出有效内涵以及具体到可操作的实施对策,并明确指出在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在课堂的学到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热情将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从容应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也有了更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翠花,王懿祥,齐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

[2]李文贵.论“创新”理念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

[3]苗天宝,张玲玲,潘云峰,钱学生.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的错位[J].现代企业教育,2013.

[4]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 9).

[HTH]项目:[HT][HTK]本文为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JG201731)[HT]

作者简介:徐志花(1980),女,汉族,重庆荣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新时代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