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017-05-30陈泽齐

大东方 2017年2期

陈泽齐

摘 要: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它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理论武器,它与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对来自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抗议相适应,代表了力量较弱的无产阶级的诉求。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般概念。而在欧罗巴,这个空想社会主义的发源地,由于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地域风俗习惯不一样以及理论家在创立发展这个理论时的个人特点,空想社会主义自然也就在各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空想社会主义传播到中国后,它所面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传统与西欧各国天差地别,因此,要在中国生根壮大,就必须适应中国国情。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大同思想;民生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9世纪初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开始了产业革命。英国已初步实现了产业革命,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也开始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無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日益明显,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最高、最重要的阶段。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法两国不成熟的无产阶级同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愿望和要求。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社会历史和社会矛盾,提出了丰富而精辟的见解,为社会主义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以系统的理论论证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从而使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达不到的高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水平最高的社会主义学说。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在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的同时,也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启发了工人觉悟。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他们的学说终究只能是一种企图建立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的空想,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既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也不懂得阶级斗争,更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历史趋势。《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了科学。1880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又系统考察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发展,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全面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经验教训,指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并阐述其理论基础,概括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历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的代表作,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

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反思,并采取一系列的改革。从那时开始,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中国加入改革行列并以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在国际中占居一席之地开始,社会主义开始了全面的改革。1984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的发展变成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运动过程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又是在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下发展的,它们在形式、内容、特点上都有相似点。其一,它们都对旧社会持批判揭露态度,私有制否定,对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二,未来理想社会模型都被他们设计了出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主张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辛勤劳动,公平分配所有人的劳动所得,消灭阶级差异和剥削压迫,彻底消灭私有制。其三,它们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者的阵营,因而就不可能找到社会进步的真正源泉——物质力量,很多人都把所谓的人性、神性、理智等当作实现他们梦想的源泉动力,他们选择的救国道路全都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另外,在发展形式上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如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与门采尔的理论有共同点,都是宗教外衣下的暴力革命思想,都有禁欲观念、“均贫富”的成分。莫尔的《乌托邦》和康有为的《大同书》也有很多共同点,都只讨论了一种理论或者只注重讨论空泛的理论而缺乏联系现实问题,或者根本不可能实施。

然而,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特殊产物——空想社会主义,还有以下重要特点。

第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与初期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却是伴随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而产生的,它与反帝反封建密切相关,融为一体。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代表人物往往又同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这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孙中山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他主要的思想功绩是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创立的三民主义中,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

第二,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救亡图存,是对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的内容。西方的社会完全没有反侵略的任务,因而没有爱国主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裴大新:《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科社研究,1984年03期.

[2]孙万智:《中西空想社会主义之比较》,理论探讨,2000年06期.

[3]曹锡仁:《论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