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HTML5移动开发课程改革研究
2017-05-30肖敏敏
摘 要: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改革问题,本文以HTML5移动开发课程为例,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本文着眼于行业需求,依托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和课程资源等四个方面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加强起到促进作用,为工科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HTML5;移动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法;创新创业思维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促进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无论立足于哪个阶段的教育,课程都是其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必须的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课程的创新,课程改革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就目前高等教育而言,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单纯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就业方向相关联,双创教育并未真正立足于专业之上。双创教育理念还仅仅是文件形式,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因此,本文主要以专业性较强的HTML5移动开发课程为例, 联系实际并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创新创业模式下该课程的改革方向与方法,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最直接、最有利的帮助和支持。
1 课程内容
HTML5是与互联网的最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其在移动设备方面的开发比较突出,在如:智能手机、平板之类的虚拟触屏工具上具有强大的数据输入功能,且相较于传统技术效率极高 [1]。
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在实践性方面比较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本课程应以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方向,以传递创新创业思维、帮助学生创业就业为目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始终贯彻“工学结合、项目导
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该课程内容的确定依据创新创业文件精神,着眼于学生的创业及就业问题,解决教材与企业存在的脱节问题。现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滞后于企业需求,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创业难就业难;
(2)高职教育为一种职业教育,目的为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教学设计和学生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应以锻炼学生技术和掌握能力为主。
在确定教材内容前,必须做好行业调研,了解现在行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了解技术前沿,获取典型案例,确定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学生就应学习什么样的技术,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根据行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切记要注意项目的选取,必须以学生能力为基准,项目内容难易程度适中,所涵盖的知识点要全面性[2]。
2 教学团队
現有的教师团队比较单一,都为专业教师,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的社会经验和项目实战经验。因此,创新创业模式下,教师团队的构成形式必须要有所突破和改革,即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企业人员与专任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角色转换和交流,解决校方和企业人员的衔接问题和校内校外教授人员的培训问题。由于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需对双方人员进行培训。学校和企业均需提供一定时间段的见习机会对其进行培训,使校方专业教师体验和学习企业需求和培训方式,对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更新;企业人员需在学校见习,使其了解学生基础和学生特点,通过双方见习培训,为制定更合理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专业技术教师需在一定时间内对其知识结构和内容进行更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帮助。
3 教学过程
3.1 教学方法
HTML5移动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该门课程培养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HTML5移动开发学习项目作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课程中充分呈现,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对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及协作学习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3]。
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引申提高,注意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老师讲解;举一反三、学以致用[4]。要结合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进行自主构建知识技能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就能迅速的将任务的关联问题有效解决,能够将知识转换成职业技能[5]。
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应用,才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HTML5移动开发课程教学中,有助于教学的整体效率水平提高[6],也使学生更快更直接的体验实战开发环境,为学生创业提供基础。项目教学是对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结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保障。
3.2 教学手段
教学中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教学,把学生的共同问题通过“广播教学”,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即时看到操作效果。也可以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并进行在线答疑和讨论[4]。教师的课件和教学用资料都已都上传到教学资源下载中心,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和复习。
3.3 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直接的学习,需对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教学资源在传统的课本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包括:
(1)创建学习网站。
(2)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以创新创业为目的,产学结合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
(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创建HTML5移动网页制作兴趣社团:由若干名专业教师牵头,由对此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带队。本社团没有固定的专业限制,鼓励本专业学生和非本专业学生参与,现场模拟企业网页开发流程与模式,与企业对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就业机会。
4 考核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职业能力的养成以及技能的应用和个人的学习体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应脱离传统的纸质答题考试制。本考核方式可参考:
(1)职业素养考核。该考核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书面作业与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占总评价成绩的20%。这部分内容重点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教学形成性考核,包括每一部分上机检查。提交有关数据备份,并进行电子阅卷。提交实验报告。检查开发的应用程序及相关文档的完整性、正确性。有关实践能力的综合知识考查。占总评价成绩的50%。
(3)期末考试,采用大作业形式。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各方面技能掌握程度,同时还考核学生的创造力。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30%。
5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模式下对HTML5移动开发课程进行改革,需以行业实际需求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背景,从教学内容、教师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与企业的对接。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中之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实际教学和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长春.HTML5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运用[J].电脑编程技巧與维护,2017,(08):4142+45.
[2]徐海伟.HTML5在移动Web中的新特性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77.
[3]赵学铭,叶颖,王茜. 基于HTML5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3):197199.
[4]课程标准(HTML5网页编程)[EB/OL].2016.
[5]武龙.基于HTML5和JavaScript的消消乐游戏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12):7680.
[6]彭梅.基于html5技术实现移动前端开发研究[J].电子世界,2017,(07):76+78.
作者简介:肖敏敏(1990),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