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经济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政策分析

2017-05-30刘文华

科技风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160

摘要:开放经济下全球对外投资转向服务业为主,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是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服务贸易增长方式,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增强服务业竞争力,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型制造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吸收FDI,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由于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以订单加工为主,传统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还处于中低端环节,技术水平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生产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效率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进程。而根据产业升级发展规律,只有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能有效的支撑工业的转型发展。

一、开放经济下全球对外投资转向服务业为主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FDI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服务业在国际间的转移比重越来越大。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偶然产生,而是有深刻的经济进步规律。当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的服务业从生产部门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业部门。相对于制造业来说,服务业不仅在价值创造还是就业吸纳方面都远远的高于一层。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由服务业和服务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影响和主导着国际投资的产业选择。随着本世纪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许多传统无法贸易的服务业产品变成可贸易品,服务业领域的国际投资现象越来越成为主流。

据经济学家统计,西方发达工业经济体的制造业流程中,产品在生产装配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居整个生产流程的5%左右,因而产品在产业链两端的流通环节所耗费时间高达95%的比例。同样的,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值比例来计算,制造装配环节的增加值低于产品售价的4成,而流通环节的增加值高达6成以上。因此,服务部门的效率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成为该国经济结构层次和产业竞争力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生产力发展某种程度上的体现就是服务业增加值份额的提高。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根据产业发展的克拉克定律,结合技术创新水平,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产品化两个路径来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1)制造业的服务化。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制造业的融合改造,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使用,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实现模块化、标准化。而制造业则可以通过向产业价值链的前向和后向延伸,逐步发展创意设计、一揽子服务方案解决等,构建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发展模式,实现制造+服务的组合效应。信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高的企业可以率先完成生产服务一体化集成模块。先进的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设计部门可以独立出来为整个行业领域的专项调研、市场分析、项目管理、工程控制提供专业服务。国家和行业部门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改造,实现专业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构建互联网+下的生产与服务协同创新发展网络。

(2)服务业的产品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本身需要大量的先进的服务业提供支持。因此,服务业企业可以根据产业需求,自发的向制造环节聚合,实现反向制造。优先支持规模服务企业实施个性化批量生产,通过工艺流程设计和组织调整的柔性化服务,推动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渠道和设计优势,拓展制造环节,实现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新型云制造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分析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国在贸易投资领域保护壁垒的削减,同时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推动,全球生产网络也逐步形成。因此,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格局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发展方式、鼓励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1)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方式。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向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延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分析、渠道建设等关键业务环节开展高价值活动。同时向下游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延伸,在品牌推广、企业专利开发与保护方面积极拓展。随着我国商务部在全国软件业发达的城市实行承接服务外包试点活动的开展,我国服务外包的承接已经居世界第二位,服务外包是我国后发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实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2)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承接生产者服务离岸外包业务,并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这是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参与全球服务经济竞争,通过吸引服务业FDI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而现实选择。以跨国公司为投资商的大量“商业存在”正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服务外包正成为这些“商业存在”展开服务贸易的重要方式。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参与承接生产者服务离岸外包业务,并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是我国当前现实而重要的参与全球服务产业竞争和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机遇的有效路径。

(3)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

我国的制造业“走出去”已经发展了许多年,相比之下,服务业的“走出去”工程发展滞后。为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创设开放型的服务业对外投资新环境,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服务贸易协作区。可以根据我国具体产业发展情况,优先发展国际采购、电子商务、现代金融、仓储与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专利保护、人才开发管理、共享经济等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中国服务的品牌效应。

參考文献:

[1]刘奕,夏杰长,李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07):2442.

[2]杨玲.破解困扰“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07):7391.

作者简介:刘文华(1976),男,汉族,江西永新人,三明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