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支撑下的教材建设探索
2017-05-30陈积常
[摘 要]文章通过以二维码技术为引子,阐述二维码与传统教材的融合,探索二维码教材的创新应用新特征,总结二维码教材建设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教材建设;二维码;数字化;教学转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2-0046-0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已广泛在大学校园中普及。智能终端的数字化优势,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开发第二课堂和数字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在这种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传统的教材加上PPT的演示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一种以二维码为核心技术的教材,将会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互动中展示出优势,形成以交互为核心的数字化教材。
一、二维码与教材
二维码技术是一项图形识别技术,通过采用某些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排列形成黑白(或者彩色)图案。通过扫描这些图案可以有效地记录和传播数字信息。比如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描平面纸质上的二维码,即可触发二维码设置的相关信息,如网页推送、动画演示、手机政务等功能。
近年来,二维码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模仿性或者演示性较强的行业领域[1]。二维码技术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在教材开发的便捷性、交互性、趣味性等方面得以突破。二维码技术与教材的相互融合背景下,学生可以在移动环境中通過移动设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图形,迅速访问教材电子资源,而电子资源的设置完全可以以图形、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加以辅助。这种动态的知识传播过程,有别于传统的静态的纸质教材,增加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过程。知识的传授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同时根据学生的访问信息,在资源后台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挖掘,完全制订出适合各水平级别学生的知识需求内容,达到个性推送的功能。这种模式下的教材将会改变传统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模式,形成以互动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新模式。
二、二维码技术在教材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日渐显著。传统纸质教材中,知识点展示的静态性、相对封闭性等特征,与现代教育中所提倡的课堂互动原则存在矛盾,即传统教材在开放性、动态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材中引入二维码技术可以突破这个局限性。二维码作为教材应用中的新热点,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自动登录教材资源库平台,同时该资源库平台将提供动态的形式(动画、视频、微课等)展示教材的知识点。这种模式也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字化的模拟与教材严谨性知识高度融合、统一,形成新奇的阅读求知欲,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在二维码技术的支撑下,传统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一)教材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知识的展示从原先的文字和图表,转变成基于数字化的多样性方式。学生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化的辅助教学信息之间相互切换。在这种模式下,知识点的传授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性,从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媒体上多维度的传递知识点。学生学习的沉浸感更为强烈,知识互动、理解更为深刻。土耳其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相关试验,试验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对于同一学习内容采用纯文本教材、图文教材和二维码教材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二维码教材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度更好,学习的应用性、迁移性更强[2]。
(二)教材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的教材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以纸质教材为主线,以多媒体、多形态、多用途及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材[3]。在二维码技术出现后,以二维码技术为桥梁,将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资源相关联。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为阅读平台,展示传统平面纸质教材和多媒体辅助教材的内容,在视、听、看、动、形等方面做文章,达到有效推进学习的目的[4]。这种模式下,突破传统教材内容平面化的边界,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加知识传播形式的立体感,让新媒体技术优势充分体现,助力知识的有效传播。
(三)被动学习向主动获取转变
在以传统教材为主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面对着平淡无奇的文字,通常是以一种强迫性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随着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通过它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学习模式,比如word lens外语学习软件则很好地实现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学习者只要将智能终端对准需要翻译的英语单词,即可实现实景的翻译功能。所谓实景就是一种模拟真实的场景,现实性较强,交互性较好。再比如,喜讯有限公司对生物课开发了一套学习软件,通过二维码成功与纸质教材无缝对接,可以实现通过摄像头在真实世界中寻找捕抓蝴蝶。通过这种互动过程,学生可以操作内置的蝴蝶知识百科,将学习从一种被动的方式转变成新鲜、有趣、互动的主动获取过程。
三、二维码教材的设计
必须明确的是,二维码教材是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来,所以二维码教材的设计要符合纸质教材对课程目标的要求,即二维码教材应满足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规范等要求。所有的教材设计、资源库的设计均要以这为指导思想(见图1)。
(一)二维码技术在教材中的设计思路
二维码在纸质教材中的展示是一个个图形符号,学习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二维码教材的资源库平台,并自动链接到相应的知识点展示页面。具体设计流程如下。
1.根据教材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制作相应的辅助教材资源库。比如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的效果进行演示,在图形动画和解说中剖析枯燥的知识点。根据知识资源库生成相应的二维码,放置于纸质教材相应知识的周围。方便学生进行扫描学习。
2.学习者碰到疑难知识点时,找到知识点对应的二维码,通过智能终端进行扫描,并对二维码进行识别、读取和解码,产生相应的访问请求命令,通过WIFI或者其他方式的网络发送给相应的二维码资源库平台[5]。
3.二维码资源库平台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信息,并将该请求信息映射为对应的URL,精确定位到请求命令对应的知识的资源库页面,然后该信息返回到请求客户端。学习者可以根据返回的资源进行阅读。
4.好的二维码教材设计,应该增设交流互动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应的二维码登录到相应的讨论区,参与讨论,增加互动环节,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二维码资源库的设计思路
资源库的建设必须以学习者的视角为主,结合教材的特征,充分考虑学习者阅读时的便捷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在传播方式的设计上,不仅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实现链接,也要考虑通过电脑输入域名等方式实现学习资源的获取,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的有机结合。
对专业的教材而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较为详细的教材一般比较厚,不便于携带。通过资源库与二维码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在纸质教材的编排上,可以缩减大量的图形,减少页码。通过二维码实现资源库的链接,在资源库的设计上可以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点及软件的操作流程进行阅读,内容直观形象,沉浸感较强[6]。
对资源库的设计核心,关键在于资源库脚本的编写。教材的编写者未必是资源库的建设者,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与资源库的建设者形成无障碍的沟通模式,完成资源库中知识点的数字化建设。
四、小结
将二维码技术引入纸质教材中,是数字化教育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的学习模式,既能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又能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复习和有利的扩充。同时又能实现学习的便利性。二维码技术赋予传统教材可移动性、交互性和分享性等新的特征。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码技术与教材的结合方式将不断有新的突破,形成新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翔,吴永和,王健,任友群.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纸质教辅书服务平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2]徐晶,李婉嘉.二维码教材设计与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
[3]孙京新,褚庆环,李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建立立体化教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4]初天斌,李少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立体化教材出版的应用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2).
[5]许顺利,米志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学校语文教材与教学创新研究[J].網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
[6]张晨,汪立亮.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立体化教材开发[J].出版广角,2014(1).
[作者简介]陈积常,南宁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
[责任编辑 时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