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

2017-05-30刘权纬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

[摘 要]文章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以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基于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框架,并以研究生的非正式学术交流活动、场景类学习活动为例,介绍了移动课件的设计工具与方法,提出了基于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活动实践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2-0032-04

在现代开放教育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先进的信息技术允许人们在课堂授课之外,通过灵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尤其是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智能终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集学习与娱乐于一体,受到人们的追捧。非正式学习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地点和时间,再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捷性,把学习融入到生活的各个环节,满足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非正式学习与移动课件

(一)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学校教学等正式学习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学者从工作场所的角度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每一种学习活动都是正式性与非正式性并存[1]。最重要的是,非正式学习对于终身学习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占据了个体学习知识需求的70%[2]。其最大特点是非正式学习的学习形式是伴随社交过程发生的,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者自我调控的。从广义角度理解,非正式学习与混合式学习很相似,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其主要的学习形式有:

1.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的成员往往都是具有相同兴趣与共同学习目标,彼此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面谈方式进行学习、案例分享。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经验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反馈不一样的想法。通过参考大家的意见或建议,重新建构自己的认识,就会有新的收获,彼此共同成长。

2.个人知识管理

新媒體环境下每天都产生巨大的信息数据,学习者要如何从中筛选并整理出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是在学习型社会提升自我所必备的技能之一。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得信息管理规范化、条理化。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消化信息、生成知识”的过程。例如可以使用云笔记记录自己平时生活灵感、读书笔记、学习笔记,以便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利用。

3.场景性学习

非正式学习主要是学习者随时随意随地发生的,所以相对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并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它可以是一场世界咖啡式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场探讨式的圆桌会议,或者是一场分享式的读书交流会,甚至是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学习过程,可以很好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视野。

(二)移动课件

移动课件是依据学习内容设计的移动多媒体学习课件,主要是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平台,通过网络版或是单机版客户端呈现学习内容。基于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研究是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移动课件也同样具有移动学习相关的特点。

1.学习个性化

移动课件学习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合适课件,同时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以及为自己安排合适的学习进度。另外一方面,优秀的移动学习平台也将提供良好的学习服务支持,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相关的功能。

2.短小精

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学习需要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其中,“短”即时间短,换言之,时间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学习者在该时间范围内对移动课件包含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知,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学什么、如何学;“小”即文件容量小、主体小;“精”即移动课件所要呈现内容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如日常生活的一个常识、课本上的一个难点等,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把问题说明白即可。

3.便捷性

移动课件运行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不仅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能,更重要的是移动设备已经普及和大众化,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移动课件学习资源。

二、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分析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基于活动的实践过程。换言之,活动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人类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实践活动[3]。人类主体与环境客体及二者交互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分工,如(图1)所示。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作为主体,要将学习资源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能进行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离不开关系,尤其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图1 活动系统结构图

(二)混合学习

通俗理解,混合学习是指在线学习与线下面授的有效结合。但从广义角度理解,尤其是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理解,不仅仅是表现在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

非正式学习过程十分注重社会性交往,必然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是在个体与客体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建构的,这种交互过程主要体现在个体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及其社会交往活动。首先是个体基于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在某个时间范围内对外部事件发展的认知,比如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归纳法,这个归纳过程让个体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获得了新的认知,便可在以后处理同一个事件的时候,少走许多弯路。整个过程就是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个体就是在循环实施这个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只不过不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技术,然后形成不同的思路或解决方案。

在许多非正式学习活动中,往往都是就某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展开讨论,比如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换句话说,学习不应该脱离实际情况而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者不是面对一堆纯粹的符号、抽象的概念或是文本游戏。情境学习理论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移动课件具备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把实际情境有效地呈现出来。同时允许学习者采用第三方社会性软件开展协作学习,交流互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

非正式学习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补充,如课前、课后的交流探讨,以及关于某个问题的小组学习。因此,非正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正式的学习活动设计大同小异,考虑到非正式性质,整个学习活动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尤其是鼓励成员之间交流与合作。但核心要素是缺一不可,需要考虑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的任务、流程与规则,还包括活动共同体的设计及其成员的分工等。

此外,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活动也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比如活动的氛围,还有活动的学习资源,除了移动课件之外,通过移动设备查询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学习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整个学习活动是无教师指导、学习者随机自主的,因此,整个活动的规则与流程都是由成员自己规定,而且需要征得所有成员的同意,这也将导致活动的效果受学习者自身条件与学习资源的限制。

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是:

1.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角色应该是引导者、监督者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这一点体现在非正式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任务清单,以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实践是由教师设计和确定。

2.非正式学习活动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点是体现在学习活动过程的规则、流程,以及共同体的设计与分工由学习者成员来完成。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学习服务支持与学习资源,比如场所、多媒体设备、移动设备、网络环境和软件安装等。其中,活动教学目标可以参考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由低级到高级,包括认知与技能等目标;活动任务则是围绕教学目标,或者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所设计的一系列彼此关联任务,一环扣一环。

四、移动课件非正式学习活动设计个案分析

(一)非正式学术交流活动

相对于全国性的学术论坛或者会议,小范围的交流活动会显得更有活力,如研究生学术沙龙。为了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导师十分鼓励研究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尤其是提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进行學术交流,而且参与活动的成员彼此之间关系都非常好,不会有太多拘束与紧张,各个成员都能够畅所欲言,即便说错话,也不会显得尴尬,这就创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交流的效果事半功倍。下面对移动课件在研究生学术沙龙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选择主题,即研究生学术沙龙所要探讨的主题。由导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当中,从某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或者是科研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某个关键问题,也可以是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所得、体验和方法等等。

2.为了提高效率,通常将探讨的主题及其相关内容制作成移动课件,供成员在活动之前了解并分析,成员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或建议,如关于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预先做好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即可直接讨论。本案例中我们采用HTML5在线工具制作移动课件。

HTML5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可用于制作手机端课件。为了简化HTML5页面制作,出现了一大批典型的HTML5在线制作工具,包括兔展(rabbitpre.com)、初页(ichuye.cn)、人人秀(rrxiu.net)、Epub360意派(epub360.com)等。本次案例中采用的是兔展工具,案例的主题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某个关键问题,分别通过背景介绍、问题来源、解决方案、效果展示五个方面来分享,每个子内容主要通过图文结合来展示,内容展示之后可以进行朋友圈分享、评论评价,工具后台有简单的数据统计功能。

3.讨论阶段,一般情况下,即在学术沙龙过程中,可以一边讨论,一边对移动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各个成员各抒己见,导师提出宝贵的建议,最终可以把活动之前的移动课件完善成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微博、朋友圈进行分享,可以在以后的科研项目、教学课程中使用。

(二)场景类学习活动

场景类学习活动与学习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者在不同的场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各种各样的有价值信息,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快速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考驾照、文化旅游等。博物馆参观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对移动课件在博物馆参观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大多数参观者往往是将眼光停留在藏品的精致上,而忽略了藏品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要知道博物馆所展览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藏品。为了能够让参观者对藏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明有所了解,可将藏品及其历史文明的介绍通过移动课件进行呈现,内容包括:藏品设计的作者介绍;藏品的时代、背景与设计;藏品的艺术、学术价值。每当参观者驻足享受一件精致的藏品时,参观者可用手机扫描与藏品关联的二维码时,即可查看与藏品对应移动课件,通过图文介绍或视频讲解,来了解藏品的历史文化。

五、应注意的问题

相对于所有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非正式学习与大众的学习、生活的关系更紧密,尤其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活动,其灵活性与便捷性,更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对于基于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继承移动学习优势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不足,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吸引力

非正式学习的场景往往是变化的、碎片化的,甚至是处于嘈杂的环境,因此,基于移动课件的非正式学习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不管是移动课件的设计,还是非正式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二)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优势

移动学习继承了在线学习的特点,但它又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即灵活与便捷,这对于非正式的学习活动而言,理应是优势,但在学习活动实践过程中,往往被忽略掉。

(三)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非正式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形与实用性,因此,移动课件及其非正式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当尽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最基本的就是移动终端可以搭载多种平台,而移动课件则是尽可能做到一次开发、多个平台都能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颂歌,吴刚.工作场所学习的类型辨析—历史渊源与理论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 2016(1).

[2]张卫平,浦理娥.国内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现状剖析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2(7).

[3]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1(4).

[4]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袁永波. 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2(9).

[5]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0).

[作者简介]刘权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教育应用。

[责任编辑 吾 言]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交互式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