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蜗春

2017-05-30袁堂栋

公民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衣鞭炮瓜子

袁堂栋

乙未羊年春节,是在海南三亚度过的。鸡公岭那个没有自家客厅大网络语称蜗居的地盘,却为一家子在三亚的十天提供了自由乐和的空间,让人重拾了一幕幕沉降到三峡库底的生活片断与经历,重温了一场场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与温馨。

此行不是单纯冲着天涯海角的美景去的,还为了兑现一个承诺。儿子四年前到海南读大学,室友们都有父母陪送,江西同学亲友团更是多达十五六人。儿子的电话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掩饰不住的羡慕,还有首次离家后的依恋。在心里赞赏儿子的同时,我们也漾起了一丝不安,便安慰毕业之年过去,一家人异地体验一把过春节的味道。

从滴水成冰、万木萧索的老家,来到惠风和煦、绿意盎然的海岛,脱掉臃肿的冬装,换上轻便的短衫,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到三亚湾、亚龙湾、大东海戏水、潜海,享受海滩阳光,十分惬意;到天涯海角、浪漫西岛、大小洞天看石、品海,壮阔浩淼的大海与天相接,十分舒心;到南山寺、鹿回头、槟榔谷游山、赏物,福寿文化的内涵意味深长, 十分暖心。

三亚是个热闹喜庆的地方,临近春节,金黄的鞭炮花爬满篱墙,走进院落,将灿烂送入游人视野,将喜悦融进人们心窝。

从腊八开始,性急的人就开始燃放鞭炮迎接春节。小年过后,忙碌了一年的商家大款们,拿手的志庆之举就是燃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人们兴奋地交流,快活地忙碌,说不出的喜悦都挂在眼角眉梢。

红红的鞭屑,夸张地铺满了街面,在大红灯笼的照映下,在婆娑椰影的衬托下,在色彩鲜艳的三角梅陪伴下,在风中尽情地起舞,用明亮的色彩感染着行人。

大年夜,此起彼伏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烟花,让欢乐充盈大街小巷,将喜庆送上节日星空。当三亚湾的那组烟花落幕之时,时针已指向新年第一天的凌晨四时,意味着这场快乐的接力赛,前前后后集中展示了约两个时辰,三亚人的财富自信、新春自信、幸福自信可见一斑。

追求财富、缔造幸福,是天下人共同的向往和梦想。三亚的烟花爆竹,映红了多少人逐梦的笑脸,璀璨了多少人头顶的时空,我不知道,但它肯定是我除夕际遇里最大规模的视觉盛宴。虽然比小城、比老家气派多了,但它释放的是别人的快乐,解读的是别人的幸福,在佩服的同时,儿时“出天行”的情形浮现在眼前。

老家很小,两里山岭、四姓人家、五处院落、几十人口,但除夕子时迎新年的欢乐却也别有情趣。大人们摆放鞭炮的时候,小朋友们则拍着巴掌,把大人们藏在心里的愿望唱了出来:“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进一满屋。”正月初四前,鞭屑一般是不扫的,即使要扫,也是由外向内扫,意思为莫把财喜扫跑了。

大鞭炮总在108响以上。第一轮在地上摆放十二个,预示接地气,有朝气,月月红,满堂红,再扔六颗到空中,寓意六六大顺。随后,男女老少,都可以一试身手,将惊喜储存在春天的记忆里。表演阶段一步登天的“土飞机”,就是用弹枪射向高空的鞭炮;一鸣惊人呢,则是在引线即将燃尽时扔出,让鞭炮在头顶或眼前爆炸。更有甚者,倒挂金钩、二指禅立时嘴放鞭炮,让人大饱眼福,啧啧称奇。

春节是调节身心、谋划生计、祈求福祉的美好载体,在欢天喜地的春节电视联欢互动活动中,在租借的蜗居里,家乡春节的味道从红亮亮的香肠、瘦巴巴的腊肉里弥漫开来,在炒瓜子、花生的热气中升腾起来。

老家除夕夜守岁时,火塘里的树疙瘩熊熊燃烧,全家围坐,通宵不眠,欢声笑语不断。母亲端上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后,一家人兴致勃勃地炒瓜子、花生,粘包谷坨坨。

家乡流行“七不吵(炒)、八不闹,三十晚上炸虼蚤”的谐语,意思是腊月二十七、八这几天,是不会炒瓜子之类的,要留到三十晚上炒。在那个物资不怎么丰富的年代,力求过年吃得好点、穿得好点、玩得好点,这实在是个好借口。

除夕之夜炒瓜子花生,抵得上现在的现场直播,更何况人人都是参与者,时光在快乐中不知不觉溜走。父亲会发给我们压岁的红包,兴奋我们的神经,母亲会变着花样炒出盐瓜子、糖精瓜子、白砂糖瓜子,丰富我们的味蕾。

当瓜子、花生炒熟的时候,我在电视互动活动中抢到了八元红包,趁着高兴劲儿,给儿子、姨外孙女发了压岁钱,算是在蜗居里又过了一把家乡的春节瘾。

小家伙们在群里晒红包、道祝福后,迫不急待地换上新衣,整起了T台秀,走起了猫步。春装、夏装、冬装,休闲装、游泳装、学生装……煞有介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过年穿新衣,在老家谓之“装新”,取“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意,那是儿时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无论经济多么紧张,父母每年春节都要为我们五姊妹增添新衣,新布鞋更是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辛苦纳成,洗澡洗脚穿新衣新鞋,就成了迎新春的虔诚之举。

为减轻母亲的劳动强度,我曾为幺婶家当小保姆换鞋,读师范前三年,上学、放羊、打柴,瞒着家人,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赤脚到几十里外的当阳大峡谷悬崖峭壁间砍柴,浑身长刺的火棘、野蔷薇,赤脚蹬倒后挥刀便砍,动作利索。

在家以外的地方度过春节,于我已不是第一次,既有不少美好的记忆,也有无奈与辛酸。

1984至1988年,忙于西南师大中文函授考试,连续五年没有在老家过春节。那些年春节期间,餐饮旅店行业是不营业的,只能借居亲友家,特别是1984年,第一次在万家灯火的县城过年,因闹肠炎,除夕竟是在縣医院住院部。当年吃饼干过除夕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后,会到三亚过上草根一族的度假式春节。

小时候,也许是饥饿与寒冷的打磨太多,最大的期盼和愿望就是天天过年。老家房屋窗台边土墙上带圈的年字,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朋友们希望把年留住,叽叽喳喳讨论什么是年后,由大姐拿着毛笔写上去的。

如今,神州处处春光好,人间天天像过年。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年的地点,不再囿于老家,过年的方式,不再拘于传统。我们迎来了全民旅游、自助游、个人游为主的好时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春节也是不错的档期,快乐在前行的路上。

有一个地方,让你欣赏一路的风景后,能够尽情回望故园、释放压力、收获幸福、回味甜蜜,心里永远是乐融融的春天,即便是蜗居又如何?

猜你喜欢

新衣鞭炮瓜子
吃蟹黄瓜子
揪出瓜子大盗
挑新衣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小鞭炮
小鞭炮
红鞭炮
三件久侯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