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校园周边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2017-05-30靳聪毅沈中伟

工业设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

靳聪毅 沈中伟

摘要:大学校园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是城市快速发展后对拓建区域的反哺和优化,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既为在校师生及周边居民提供绿色、安全的出行服务,又加强了校园周边地段与主城区之间的连接,为校园和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交通层面的依托与保障,通过引用相关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探究其中的得与失,为未来大学校园及城市空间构建全面、立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提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公共交通建设;出行服务

1前言

大学校园作为当代城市功能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教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与城市发展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校园建设也逐步呈现“一市多区”或“多市多区”的局面,而由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地价昂贵以及为拓展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其新校区建设通常会选择在远离主城区的城郊地段。随之则是入驻校园师生的出行问题,与居民区日常的活动模式有所不同,高校校园的师生出行呈现规律性、稳定性、落差性等特点,针对高校校园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应做到合理布局交通流线,科学规划交通站点,灵活调整运营时间,方便校园师生出行,将校园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良性的交通流线循环,有助于城市空间及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健康发展。

2现状及问题

城市自身的经济建设及发展状况,是其为现有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投入资本的前提,也是大学校园周边公共交通建设的先决条件。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千余所高校,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内,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自身建设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以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来分析,其已建成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立体平台,包括城际铁路、地铁、轻轨、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车、出租车、网络约车(如滴滴、优步等即时用车软件的全面覆盖)等,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充,基本形成了全天候的交通覆盖,将城市高校校园同城市重要的商业地段、交通枢纽、企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紧密连接在一起,能够为师生提供各种便捷的出行服务,满足校园师生及周边居民的日常及特殊时间段的出行需要。

而在当前的中小城市,则存在大学校园出行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之间的“断裂”问题,城市交通网络无法全面覆盖本地高校校園,从空间形态上“割裂”了高校校园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成交通出行上的“孤岛”。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新的高校校园往往会成为建设城市新功能区的“开路先锋”,在经过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后立即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周边公共交通建设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在城市公共管理无法及时覆盖的同时,部分高校周边出现了非法运营的“黑车”,不合理的价格、恶劣的车辆环境、危险的运营方式及其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产业链条,对于当地高校师生的出行环境、学校声誉、校园开发、城郊公共交通建设等,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亟待政府着手解决。

3相关案例解析

以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及周边公共交通建设为例,校区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犀浦镇,是西南交大在成都的两大主校区之一。

犀浦校区周边的公共交通建设,并没有因偏远的地理位置而搁置,目前,校区周边拥有多条公交线路,覆盖了东、南、西三个校门,其中南校门靠近主教学区和南住宿区,途径119、311等公交线路,实现了同周边城区的通达。其中119路直达西南交大九里校区,缩短与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方便了校区之间师生来往。同时,成都地铁2号线的终点犀浦站,建设于一公里外的红光大道,正对校区西门,而犀浦站也是成灌高铁的区间站,通过犀浦站乘坐动车,仅需十五分钟左右即可抵达位于主城区的成都火车站,也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花费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中心城区,2号线途径多个地铁、公交换乘站点,为校区师生外出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此外,近年来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俗称“小黄车”)进驻校园,方便行走在校区内的师生随时骑行,填补了校园内的公共交通服务空白。

而目前犀浦校区的公共交通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公交线路覆盖不全面,造成校园北区公交出行呈空白状态;因校区建设面积过大,公交车站只能设立在校外,从校门进入后到达别的区域还需要行进一定距离,而只有两条线路的校园电瓶车服务无法覆盖全部校区,仅凭公共自行车尚无法实现快速到达(这一点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大),很多区域在校内形成了出行盲区;同时,由于西门外地铁6号线施工,造成通达犀浦站的公交绕路运行,为当地无证运营的电动三轮等“黑车”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师生出行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需要校方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尽陕协商解决,满足校区师生及周边群众的出行需求。

从犀浦校区周边的公共交通建设可以看出,作为大学校园师生重要的出行选择,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需要采取全方位、多样式、立体化的运作模式,选择公交车作为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在公交线路的规划中采用多样化的线路设定,尽可能覆盖周边城区核心;同时,公交公司需合理选择运营车型、科学计算车辆发车时间、灵活调整线路运行时间,还可以在校园周边建立固定的出租车候车亭,填补晚间公交运营结束后的“空白”时间段,保障校园师生夜间出行需求;同时,尽可能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与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而轨道交通系统在其线路及站点规划中,应尽可能顾及周边大学校园师生出行需求,将站点(候车亭)或车站出入口设置在校门附近,参照校园功能区规划,选择临近活动较为密集的人口聚集区(如大学主教学区或学生公寓区);运营单位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应对措施,避免在特殊时段及节假日受到高峰客流的冲击;此外,市政部门应在校园附近道路进行维修时,及时与公交、地铁运营公司进行协商,合理调整运行线路,尽可能避免因维修施工影响校园师生的正常出行。

4发展的意义

从长远发展来看,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是高校校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而高校校园的平稳发展又为城市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带动城市空间的协调与融合,与之形成“互动组团”;此外,建设高校校园及周边地段的公共交通,是对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网络的补充与完善,加强与城市主城区的联系,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从空间形态上“打破”因距离所产生的环境封闭,避免了过度孤立的空间环境所造成的封闭心理,鼓励师生在休息时段走出校园、参与户外社会活动,加强学生与外部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阳光健康的成长目标和人生追求,对于未来社会人才的建设及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5结语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要素会对城市建设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补充和完善大学校园周边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平台,保障了校园师生的安全出行;同时加强周边区域同中心城区的连接,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机制,保障了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是建设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意识形态理论视角的大学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