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教授专访
2017-05-30
李象群:
中国当代重要的雕塑家、中国具象写实雕塑的代表人物,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第六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策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荣获中宣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英国肖像雕塑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及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其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所表现的肖像人物帝给人震撼与感动,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显示出艺术家思想的强大力量。
雕塑代表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阳光下的毛泽东》、《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国际奥委会等收藏。曾获第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优秀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英国肖像雕塑年度展费瑞克里最佳作品奖、攀格林新人奖等。艺术创作的同时,李象群教授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还培养出了大批的艺术人才。为中国雕塑力量的延续做出了贡献。作为人大代表,李象群教授提交了《保护一个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区》等多项议案,多方奔走呼吁为798艺术园区的保留及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并提出议案,参与制作设计国家礼品,向教育机构捐赠雕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将拍卖所有善款捐赠给慈善机构。
学术主张:
传统和当代并不是一对相抵触的概念。传统是经典和积累部分,需要吸收和传承。现实社会则需要艺术家去体验、思考、介入和提问。以整和、重构的“当代现实主义”作品去引导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现在所说的“当代”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语境表达的当代性,二是观念表达的当代性。关键在于对形象的表达应达到政治上的针对性和批判性,否则只是简单的唯美主义。我的解读是针对人性、权力和历史。从哲学层面的推进对问题的判断是每个艺术家都应该经历和
(本刊记者特别报道)
2017年将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蓬勃发展的一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植和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在这种浪潮的鼓舞下,广大美术和设计行业的有识之士更是结合地缘的特征和经济、资源优势进行了大胆的畅想和嘗试。本期,2017年工业设计杂志推出了权威人物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专栏中,我们邀请到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教授来谈谈他的看法:
本刊记者:李院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我们都知道您是中国当代具象雕塑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能就多年执着的艺术工作谈谈你对当代雕塑的认识和理解吗?
李院长:这个问题很大,但却是每一个雕塑创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从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来看,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创作者的思维是这样、雕塑本体也是这样。雕塑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现在所说的雕塑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了。在当代,几乎所有的立体性的物质实在都能够被称为雕塑,并且雕塑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形体,其还包含了形体所在的空间场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装置、行为艺术等都已经被界定为雕塑。目前,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仅仅是狭义上的,而当代雕塑更多的是广义上的。我的理解是:从艺术创作和表现的视角,基于某种思考和意图。创作产生的、具有实体性的立体作品及其所在场所都是当代雕塑创作和理论研究的范畴。
本刊记者:李院长,2016年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城·象”个展,其中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了您对中国意象的表达,您能谈谈在创作中您是如何赋予具象雕塑以意象的内涵呢?您认为雕塑创作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李院长:很感谢有这么多人都关注了我的展览。关于如何赋予具象雕塑意象的问题其实并不难理解。首先大家要改变具象雕塑就是写实雕塑这个固有的思维定式,对具象雕塑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从广义的具象雕塑来说,写实性的雕塑仅仅是具象雕塑的一种形式。至于什么是写实,不用我多说了。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知道。而什么是具象,很多人就说不清楚了。我的理解是,具象就是具有形象。一切事物都具有形象,但是这种形象不是对创作对象外形的直接观照,而是与创作者主观的意图和情感所呼应的、指代信息的关系。简言之,就是人看到具象雕塑后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意,甚至是一种审美理想。而不是仅仅是物质形态。因此你会发现,我所进行的具象雕塑创作其实就是一种主观意图和情感的信息传达,而传达的媒介是具有形象的雕塑,是蕴含了某种精神的创造性想象和表象。我想这也就回答了你的第二个问题,具象雕塑创作其实就是一种意象性的创作,而绝非单纯形象观照性的创作。
本刊记者:李院长,从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您在多年的创作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并且对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有着很深的见地,您能从一个艺术家的视角谈谈您对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吗?据我所知您在两会上还要提交一个关于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案。我们杂志也地处东北地区,因此我们是非常关注您的这个提案的。
李院长:你们消息很灵通啊!确实,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是现阶段我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确实探索性的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我想。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外相比仍处于初阶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这也可以说是我的建议吧,即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广泛传播性的产业形式和途径。从本质上看,我们现有的发展还是基于对国外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形式和产业链,这些都还是要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探索的。至于我在两会上的提案,我主要是基于一个从东北走出去。又回到东北的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对这片土地的初心所提出的。国家已经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和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对我们这些从事文艺工作的人来说,我们也希望能够在其中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深入剖析了前些年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方法和途径后,我个人认为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灵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将逐渐发挥出本源和关键性的作用。就如同1500年前,欧洲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先导所带动的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一样。振兴东北,文化先行!文化如何先行,答案就在于突出东北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我很高兴在纸媒如此不景气的时候《工业设计》杂志还能够坚守着以学术报道和行业动态传播为初衷的阵地。我想,东北所有文化艺术领域的人都联合起来,不忘艺术人的初心,我们一定能把我们的东北振兴起来!
本刊记者:感谢李院长的支持,希望我们能够为您的这种“初心”。发挥出一点我们的力量。
在专访中,李象群院长以一个艺术家和东北人的视角诠释了自己执注的事业,更是谦逊的将自己在两会上的提案称为一种“热爱”和“初心”。其向我们展示出一个艺术工作者博大的胸怀、高远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景,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东北能够在文化的推动下重新振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