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2017-05-30刘宸利姜志红翁丽玲林宸羽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微信

刘宸利 姜志红 翁丽玲 林宸羽

摘 要:微信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时代新的即时信息交流共聚,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平台,搭建了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都产生的影响,针对微信平台的弊端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探究微信平台对于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微信;高校;学生工作

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促使当今社会信息交互方式的改变,各高校都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领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工具正改变着人们学习、交流和生活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尤甚[1]。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结合当今大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微信对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借助微信平台更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以实现学生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一、微信的特点和其在高校的发展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研发出的一款能够发送文字信息、图片资料、语音视频、支持多人实时聊天的信息交流应用软件,其还为用户提供了朋友圈以及消息推送功能,用户通过摇一摇、 扫描二维码、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就能够对好友进行查找与添加,并对公共平台进行关注,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可分享至微信好友和朋友圈。微信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信息交互时效性强。使用者之间可以即时上传各种信息资料,展开实时交流。第二,信息传播范围广。微信提供互相转载的功能,热点信息可以通过分享的方式迅速扩散。第三,信息交流安全性高。微信比原有的QQ 等信息交流软件更加安全,信息保密性更强。第四,信息交流方式多。与单一信息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图片,还可以传输文件、语音、视频等内容。第五,微信应用资费低。微信流量和后台流量消耗少,在WIFI区域内更可免费使用。

据网络数据显示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量突破一亿,截止到2016第一季度中国的微信注册用户数目突破9.27 亿大关,每月活动用户数量接近5.5亿用户数,占中国总人口数近三分之一,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在18到25岁的人占了总体人数的45.40%,其中大部分为在校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微信的摇一摇功能也成为大学生与身边陌生人来认识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微信群也成为大学生群体间信息沟通的重要通道。以我校学生220人为调查群体,分析了2012至2016五年间微信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

20122016年被调查的22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人数变化曲线图

图中的数据表明,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手机网络向4G推进,全新信息生活方式培养了新的微信使用群体更加推动微信在高校中的使用和发展。许多高校也纷纷建立了公众平台以开展思政教育、消息公布、资源共享等工作。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需要高校教师与学生进行全面的交流,除了面对面谈话和上课讲座等方式之外,微信成了最好的新平台。借助该平台学生工作者可以及时获取学生反映的心声或情况并进行辅导和提供帮助,有助于服务好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微信平台的作用和效果

(一)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大范围主动快速地向学生宣传和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学生既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又可以方便地参与信息的反馈[2]。通过师生互动式的信息交流和平等沟通,使得学生由被动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式教育,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而且可以拉近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开展多形式的主题活动

微信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形式和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接收学校的各项通知和信息资讯。通过开设微课堂,基于课堂理论学习,通过微信在线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教育以补充线下辅导时间的不足[3]。此外,还可以开设微讲座、微摄影、读书会、微信征文、微信创业等等,学生可以根據意愿自主选择,在微信平台上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能。在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也繁荣了校园文化。

(三)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微信平台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学生会在朋友圈上发布自己的心情和感想,学生工作者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情绪,并可以在朋友圈发表评论,或与个别学生沟通,或建立讨论组进行交流,为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做到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防患于未然,以确保学校正常的工作和教学秩序。

三、微信平台的弊端和挑战

(一) 虚假信息的传播

微信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必然会收到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据媒体和警方调查显示微信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盗窃和强奸等案件的工具。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互联网上制造和传播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即使学生工作者都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因此对于网络流传的信息,在没得到官方确认之前,绝不能随意转发和大肆评论,否则在学生中传开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学校的建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学生思想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时代,传播快速、传播广泛、信息海量的特点亦造成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复杂和困难。大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面对是非,难以做出科学的判断,会严重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也为学生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加大了难度。

(三)学习生活的影响

微信这种便利工具的出现,让很多自控力差的大学生过度依赖微信信息交流方式,沉迷于虚拟的信息交流中,影响生活中正常与人的交往。微信离线信息接收功能使得许多学生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查询新消息,甚至在课堂上使用微信,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学生工作者使用微信平台的对策

(一)加强平等交流

大学生的内心思想具有多样性,学生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所有学生的思想状况。很多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微信世界成为他们抒发情感的平台。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注意角色转换,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与学生们分享愉悦,及时开导情绪低落的同学,帮助心理疏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发挥好学生管理者的作用。

(二)正确传播引导

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信互动,积极组织学生在微信上开展时事热点问题讨论,并发挥好引导作用,及时地辟谣,多与学生讲解和分析一些案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建立公众平台

学生工作者参与建立班级公众微信平台,以方便班级成员展开信息交流。利用公众微信平台可以发布通知、上传班级活动图片和视频、传播班级文化、培养同学间的感情、相互督促学习等[4,5]。此外,学校内的各组织和学生团体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众平台发布官方消息,反馈学生意见。

(四)线上线下管理

针对当前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高校应积极利用微信平台优势,鼓励和要求学生工作者开展创新管理,如学习成绩反馈管理与学生及其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实习管理等。然而微信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开展学生工作不能完全依赖网络平台,也要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与学生面对面接触交流,不断探索现实与网络相结合的模式,更高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微信平台有利有弊,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平台,学生工作者应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将微信应用于学生工作管理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微信在学生思想教育、学习管理、日常管理的積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发挥微信平台在学生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聂松竹.微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10: 291292.

[2]陈静.微信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04: 143144.

[3]胡小锐.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时代教育, 2015, 07: 121.

[4]鲁睿.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当代经济, 2013,17: 9899.

[5]董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生工作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刘宸利,本科,助教,从事学生思政工作。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高校微信
微信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