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05-30赵恒君刘刚

高教学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改革课程教学

赵恒君 刘刚

摘 要:《政治学原理》是当前高校政法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正确的政治观。然而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将就此展开阐述,并指出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略。

关键词:教学;政治学原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40-03

Abstract: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related to the majors of politics and law in cur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aim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ivic awareness and correct political view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it.

Keywords: teaching;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在目前的普通高校社會科学专业中,政治学原理已经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学好该门课程有利于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础的政治学知识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为此,本文将重点针对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法概述

(一)读议结合法

这一措施主张将阅读跟探讨互相联系,确保教学行为地有效推进。这一措施的主要优势就是它消除了传统授课形式的不足,显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有助于显现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过去的授课形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难以进行交流沟通,“读议结合法”的授课模式恰恰转变了这种情况。

(二)生态教学法

生态教学法主要特点为引入自然生态平衡的思维,把这一思维运用在授课过程中,建构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及互动教学的模式,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生态均衡”的目的。“生态均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实践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合理的授课措施,它强调老师在授课时能够将讲课课件跟学生自身相关的元素加以关联,在有效借助学习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起教跟学互动的制度。由于政治学原理更具有明显的社会特点,它还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把理论知识跟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效关联,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互动教学法符合新阶段下国内新课改的根本动向及规定,具有开阔的运用前景。

(四)研究式教学方法

研究式教学方法通常分为情况判断式、实践授课式、案例式、开启式等几类措施。这几类授课措施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有效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另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在现阶段教育模式当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主要授课方式之一。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智能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推进,也给案例教学法增添了更加新颖、生动的元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图表教学法

图表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让学生更有效、细致地建立学习体系,从总体上握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独立化、碎片化,既限制了学生的深入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表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记忆,也能从整体上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思考。

二、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材价值导向上存在明显的“西主中附”倾向

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里,《政治学原理》作为引导大学生建立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关键科目,承担着培养祖国新一代建设接班人的光荣职责,思想形态性非常强。因此,在《政治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既应注意积极培养学生对于政治思想理论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知及思考水平,还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思想观,正确对待当今世界的多元化思想潮流,这也是《政治学原理》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把握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是,当前多数高等院校所采用的政治学原理课本(《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2004年出版)具有明显的“西主中附”趋势。课本中相关的引文80%为西方学者的著作,体现着西方政治学思想。在参考文献中,也是西方政治学家的著作居多,而鲜少有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更勿论我国政治思想理论的相关内容。由于教材在内容上更侧重于西方政治理论及相关实践成果,对国内的政治状况及政治进步仅是偶有涉及,在教学效果上容易使学生借助西方社会政治进步趋势及形式来比对国内政治进步的现实状况,难以科学理解并处理国内政治进步的情况。

(二)政治学学科教学的内容不够完备

高等院校开设政治学教育至今已30余年,教育界对政治学学科的理论及教学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比起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科目,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依旧欠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界对政治学学科的研究范围系统及其逻辑联系分析不足,使得政治学学科的教材跟和其他科目相比在内容系统上没有太大的区分。众所周知,范围系统是某一科目跟其他科目相区分的关键,每一科目均有其与众不同的范围系统。目前来看,政治学学科在分析层面还没有确立类似经济学学科从关键范围到根本范围再到普通范围的整体的范围系统,且教学范围各层间的逻辑联系也不够清晰,这必然影响到教材内容的设计。因此,目前使用的教材有的依旧滞留于对中学政治思想课程内容的简易重复,缺乏理论深度;有的课本内容构建于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系统之上,离我国实际情况较远。基于此,也就难以确保政治学原理授课内容系统的整体性,难以完成政治学原理授课目的。

(三)教学方式重形式而轻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已取得许多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方式更加新颖、丰富。在当前《政治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互动授课法、“读写议”授课法、研究式授课、生态授课法等各类新式授课方法已被广泛认可,比起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法,在课堂效果及效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第二,比起传统强调教师主体性的授课形式,新式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第三,主张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跨学科的思维方式,目的在于防止进行单一科目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培养更广阔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全方位理解。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警惕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太过注重授课形式的革新,而忽视教学效果的状况,或者过于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发挥的作用等。而对于《政治学原理》课程而言,理论中所包涵的深层次的涵义及思想,少不了教师对其细致研究及诠释。同时,新式教学手段虽然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趋于个性化、表面化,所以在借助新型教学手段的同时,仍然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及总结,不能太过注重方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略

(一)在教材的价值导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指导思想

在《政治学原理》的授课里,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弱化西方中心论的地位。首先,应承认西方政治理论以及政治践行的意义。西方政治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发展历程的理论成果,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结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理应大胆吸纳并学习。然而这并非说应全盘西化,我国的政治理论有着自身的国情及规律,对于我国政治学的分析应着眼于我国实际,分析我国的情况,建立能够反映我国政治学特征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以此为根本,以西方政治理论的合理内容及实践成果为参照。在政治学原理课程教材的编订中,要注意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全部以西方政治理论为导向。而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借助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理论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概括能够反映我国政治特色及规律的政治学理论体系。因此,在《政治学原理》课本的编订上,既应把可以体现并解释我国民主政治进步践行里所确立的思想成果细致化当做课本关键方面,还要有效地承继、改革并提高华夏民族政治进步的丰厚财产,有效感知并科学处理华夏民族开创的丰厚政治文明成果。

(二)在教材设计上,重视构建合理的《政治学原理》的教学理论体系

为了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理论体系,应该重点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对政治学原理的范畴进行重点研究并重视分析各原理间的逻辑与联系。范畴对于人们的观念建立与分析客观事物的逻辑思路具有重要影响,是对各类事物相互关系的概括,对于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本质规律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哪种课程或是学科的教学实施过程都需要先构建起适合自身特点的范畴,通过构建自身的范畴体系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升与整体学科理论的进步,使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熟。通过分析政治学原理范畴在不同层次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可将政治学原理范畴体系进一步分成一般范畴、基本范畴与核心范畴共三类。上述各范畴中最重要的是核心范畴,属于政治学原理中可以抽象概括不同的政治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共同组成了《政治学原理》中的“元知识”,是政治学原理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特征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政治学原理》所具有的核心范畴包括政治权力、政府、国家、政党、政治民主等。基本范畴指的是对《政治学原理》的核心范畴进行概念阐述与扩展,与核心范畴体现的政治本质特性不同,基本范畴主要是对政治学现象常规现象与初级本质进行概括描述。因此,《政治学原理》中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国家形式、国家政权、政治社团、政府机构、政治改革、政府職能等相关内容。一般范畴主要是对存在于政治现象中的某一具体现象或特定方面进行比较简单的概括,通常包含政治表达、国体政体、政治选举、法治人治、政治稳定、政治权威等。上述三类范畴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核心范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基础范畴与一般范畴的本质含义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严格规范;同时,基础范畴与一般范畴也对核心范畴具有明显的阐述与解释作用,并在核心范畴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性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要对政治学原理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政治学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确定《政治学原理》教材的实际研究内容,包括政府和政治、公民义务与权利、政治文化与类型、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全球化等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合理教学体系。

(三)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综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积累自己的政治学理论教学知识,不断提升修养,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传授基本范畴、概念与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促进《政治学原理》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授课方式,不过也需注意不能为了革新教学方法而降低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根据《政治学原理》课程具有明显基础理论性的特征,同时还会表现出极强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的政治学理论素养并能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使其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由此可见,在重视引入新教法的过程中也需继续发挥传统类型授课法的作用。尤其是考虑到大部分大学新生还不能快速理解政治学原理中的相关范畴、概念与深刻的原理,此时需要授课教师为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传授与解读才能帮助学生更高效的进行学习。

其次,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根据编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指定的政治学名著,同时要求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对其进行名著学习效果考察。由于《政治学原理》课程与政治学名著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名著知识介绍时,还应进一步积极鼓励学生对相关名著展开深入学习,使其更好的学习到名著中的相关知识与范畴概念。学生在自主阅读期间可以自发获得部分基本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的效果;并且,通过指定学生在阅读政治学原著的过程中以写读后感的形式对其考察,可以将其作为最终考试成绩的一项参考指标,从而有效激发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增加学生的政治思想深度。对于政治学原理方面的书籍选择,通常可以选择能够被学生较易理解的经典名著,并且也需将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通常为三至四本最合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对某些关键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时可以按照下述安排进行,例如,对于政治学传统进行传授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著作,该著作属于政治学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典籍,相关知识内容也较易被初学者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研究政治学的正确方法与思路;又如当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政治文明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学习金观涛编著的《兴盛与危机》一书,对我国的传统政治文明进行深入了解。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合适的时政案例。由于《政治学原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学习期间感到内容太枯燥与深奥,此时教学如果只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阐述,将会导致学生感到厌烦。所以,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该主动将当前的各类重大时事政治新闻等加入到政治学课程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把所学的抽象政治学原理跟当前的时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过解读当前的时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深奥的政治学原理。

对政治学原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创新内容,有助于推动整体教学改革的进程,使教学改革过程获得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师实施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文化理念的构建。教师要通过有效结合政治学原理的教学体系改善与课程改革目标,使该理论可以被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贺建军,张维维.基于多元互动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改革研究——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4):88-91.

[2]张亚泽.政治学原理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04):66-69.

[3]刘会柏.高校《政治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创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6(20):95-96.

[4]罗骞政.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09(13):256.

[5]黄梅.《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评论,2014(3):111-113.

[6]郑柏琼.浅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09(34):17-18.

[7]吴敏.高校政治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教育文汇,2014(15):21-23.

猜你喜欢

改革课程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