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肥法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7-05-30张国漪叶文玲鲁洪娟陈海燕樊霆

科技风 2017年22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张国漪 叶文玲 鲁洪娟 陈海燕 樊霆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011

摘要:《施肥法原理》是高等院校中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针对施肥法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增加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措施,对该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增强学生强化和优化施肥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改革效果显著。

关键词:施肥法原理;教学内容;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1 概述

今日的中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但是肥料不合理使用对食品安全性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且对环境的作用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施肥法原理这门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施肥法原理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肥料的施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肥料、提高产量、改善农村居民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施肥法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1 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1 教学内容陈旧

施肥法原理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率高。教材中虽然对各类肥料进行介绍但合理施肥的机理和方法介绍较少。由于授课时数有限,课程内容多,课程时数被压缩,因此容易出现讲课内容多而繁杂、学生难于记住、与实践无法相联系等问题。各类教材虽然自有一些独到的地方,但是,一些较为抽象的原理和施用方法均介绍不够。随着施肥法原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其内容也日趋丰富,因此课程内容的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2.1.2 实践教学弱化

施肥法原理课程只设有理论课,没有综合设计实践内容,没有实践性教学课,单纯的通过文字的方式很难将废弃物的处理的过程,导致学生对内容感到难以理解,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动接收理论知识,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降低其创新实践的机会。

2.1.3 考核体系单一

考试是一种检验学生掌握课程情况的手段,考核的方法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直接影响。过去该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使很多学生采取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这种考核方法过于刻板,不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真实掌握程度。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判断,很难通过准确把握试卷的难易检测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

2.2 教学改革创新

2.2.1 调整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对课程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完善,对教学课时量有限的问题,进行科学的优化调整。目前各大高校一般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施肥法原理与技术》,和陈伦寿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二本书的课程内容各自存在优点和缺点 [1,2]。因此,,将二者的教学内容进行取长补短,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略选择,调整课程结构,制作有吸引力的课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将最新的有关教材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源源不断的补充到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热点问题的研究。

2.2.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

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实际的实习条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起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如:学生参与设计施肥种类和施肥用量,并自己具体实施过程,加强学生对肥料施用知识的深入认识和具体操作。分组对农民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具体的调查,直接接触实际施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显著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感性与理性认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得以提高。通过了解农村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实际生产的动手能力,提高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2.3 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施肥法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部分内容比较死板,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些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老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学科内容展示出来,更加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对施肥法原理中的难点内容通过动画的方式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实现了图、文、声的统一。改变了学生听课被动的状态,通过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提出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提高学术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并归纳重点。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4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健全考核评分体系

改变考核方法,除了闭卷考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外,还应同时采用其他的一些评价方式,如课堂大讨论、课件的制作、撰写小论文、课堂专题讨论,课外实践等,综合起来考核学生,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3],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课考核时,要求学生将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施肥问题写一份研究报告运用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到的内容,在完成实践的学习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根据学生对实践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和掌握程度来确定实践课的最终成绩,使学生被考核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4]。

参考文献:

[1]谭金芳.作物施肥法原理与技术[M].中国农业大學出版社,2011.

[2]陈伦寿,李任岗.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M].农业工业出版社,1984.

[3]向妙莲,王建国,李小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17,06.

[4]鲁洪娟,张国漪,李江遐,黄界颍.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稳定和引进人才科研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国漪(1984),女,汉族,安徽芜湖市人,博士,讲师,安徽农业大学资源域环境学院,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