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事故与行业关系研究

2017-05-30夏利勇

科技尚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安全事故电梯建议

夏利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所取得的数据,对电梯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状态进行分析。本文从电梯的发展基本情况和事故发生概率开始论述,阐述并分析了电梯安全事故产生的基本可能环节和问题所在,包括:电梯制造单位、电梯维保单位、电梯安装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和个人、从业人员情况等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为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通过立法对维保价格进行规范,加强宣传等方面。

关键词: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建议

1 电梯发展基本情况简介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房地产和商业领域的大规模爆发,我国电梯增长数量也进入一个井喷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梯登记数量为425.96万台,1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2%。

2 电梯事故基本情况

对电梯的事故进行分析,电梯外因故障占54.77%;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占15.07%;驱动系统和曳引系统故障占3.41%;门系统故障占15.04%;导向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故障占7.62%;轿厢系统故障占3.5%;手扶梯故障0.33%;其他故障0.26%。

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统计数据分析,从2006年到2015年底,共上报重大电梯事故528起,平均事故率在0.29/万台。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和《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的情况看,对于2014和2015年电梯事故共发生153起,死亡46人。按照发生环节分,使用环节116起,安装、改造、修理维保等环节39起。事故原因中,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事故112起;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事故32起;管理不善事故9起。对于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过特种设备事故管理系统共上报电梯相关相关事故13起。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个事故的涉及面广,事故总量多。同时据有关媒体报道全国32个省(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电梯942339台,检验发现存在问题和隐患的电梯155247台,存在问题和隐患335417项。相当于每六台电梯中就有一台电梯存在问题!从2005年起平均每年大型电梯事故发生在40起以上。整个电梯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和隐患概率都是相当的高的。

3 导致原因分析

从现有的数据分析,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电梯从设计、生产、安装、维保都应该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程序。而在其中,电梯的安保的纰漏堪称为要害,不完全统计,80%的事故来源与安保有关。相较与美国80%的原厂维保率,我国20%的比例是很低的。

截止到2015年10月,电梯制造单位共有641家,而维保单位在2014年就超10000家,其中存在很多的小型维保单位,大批的资质在C级。制造单位和维保单位数量的不协调,其中必然导致行业的监管不利。同时大量的企业的诞生,所需的相关从业人员也大量的增加,在暴涨的数量上,质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现阶段,行业的技术人员来源主要还是社会招聘后进行短暂的培训考证就上岗,人员的素质和技术都未能及时跟上。由此导致的是,大批的“签字党”的诞生,维保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扫灰等工作,电梯日常维保的质量可见一般。

其次,电梯一般使用寿命在10-15年,从2003年起随着电梯数量的急劇增加,到现在电梯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第三,使用人员的不当,物业监管跟不上电梯发展的速度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物业作为直接的管理单位,跟行业的发展也存在相关的联系。

其他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如广州在3月份后,环境的潮湿导致的井道进水等明显增多。

4 企业存在的问题

4.1 产能过剩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制造和使用国家,世界主要的制造单位都在中国有制造基地。随着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电梯的新增量也在持续增加,这种状态导致电梯的维保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

4.2 行业单位组成成分复杂

在中国上面也提到电梯的维保是制造单位直接维保的只占到20%左右,这就意味着很多电梯的维保是由独立的维保单位负责。而在行业中这类维保单位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在现阶段的电梯维保组成主要可大致分为3类:第一种为电梯制造单位,特别是大型的制造企业直属的维保单位;这类企业一般资质较高,有较好的监管。第二类为独立的维保和安装公司,这类企业大部分属于资质一般的企业,很多单位是只有B级,甚至是C级资质,特别是小城市中。第三类是一些本身没有资质,由原来的从业人员自己私自拉起的队伍组成,这类维保相对的问题也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监管到。

4.3 从业人员跟不上形势发展

具调查,现阶段电梯从业人员的输入渠道主要为企业面向社会直接招聘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直接投入使用。由于电梯底层的人员相对工资较低,特别是维保岗位工资更加没有竞争力,同时维保工作地点直接面向井道等一线,工作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现今维保资深从业人员的收入基本在4000元/月左右,初入者在2000元/月~3000元/月,而且晋升途径相对缺乏,其岗位对于高学历,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不够,这就导致,维保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而很多低责任心和低学历的人员进入行业,同时企业的培训、监管一旦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二类是一些职高,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行业,此类人员相应的技术能力较低,培养周期较长,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的需要。第三类是培训机构的出来的人员进入,由于培训机构为了利润,一般进行1-2周的考证培训就输入行业,能力也得不到保证。

4.4 不正当竞争,价格战导致减配

现阶段不正当竞争还是普遍存在的,电梯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这种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在制造企业方面,由于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不管从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数据上看,截止到2015年1底,市场占有率方面外资企业占70%,内资企业占30%。在内资企业中,相对大型的康力电梯、江南嘉捷等几家民族品牌电梯企业,占内资电梯企业的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他近600家中小企业占据内资电梯市场50%左右。

从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很多仿制、贴牌等问题,众多小型制造单位,本身研发技术不强,常采用一些贴牌等不规范方式,或者在接到订单以后临时考虑去大企业挖人,然后进行仿制,同时进行价格战,以求获得利润,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在维保范围方面,价格的恶意竞争就更加严重。现在维保市场的价格是非常混乱的,一般业内人士认为,一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在5000元左右是基本保本的,而实际的维保价格从2000元/年·台~10000元/年·台不等。在对一些住宅小区的分析中也发现,很多小型的维保公司为了市场竞争,不断的降低价格,而物业和业主方面,由于物业资金的管理存在漏洞,为了省经费也倾向与低的维保费用。从一个案例就可以看出,一小型的电梯安装公司为了业务需要,将原来制造单位报价的15万5年大包,最后通过运转降低到1万多元。

低价必然导致低服务,维保平时不做,到电梯已经出现事故再去处理,没有事故就等到电梯年检再集中处理,这样对电梯的使用质量是有很大的隐患。而在低利润的情况下,电梯维保单位往往采用增加量的方式来提产值,国家一般规定30台/人的最高维保量,15天/次,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4.5 管理和监督机制跟不上形势

现阶段电梯的管理主体多方面,既有政府方面的检验与监管,也有单位的自身管理。但是多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多方面的协调问题。特别是维保单位,由于电梯的特殊性,往往是分布非常广泛,以站点和代理等方式存在,总公司很难实时监控到站点的运行。国内电梯维保追责方面,由于电梯事故的特殊性,很难追责到个人,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追责电梯的维保单位,这也使一部分电梯维保从业人员产生不负责的思想,以应付检查为己任的不良现象。

在应急处置主体责任归谁也成为2016年电梯事故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也侧面反映出电梯在处置、管理方面的一个缺乏。

5 问题的对策思考和分析

(1)在顶层设计方面,在2016年,国家相继颁发了多项法律法规,完善整个电梯行业。

2016年,电梯行业围绕电梯安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月18日,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下发《关于鼓励使用无纸化电梯维保记录的指导意见》;

2月23日,质检总局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确定改革工作目标。

3月24日,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电梯检验试点工作的通知》

7月1日,质检总局批准发布的《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 T7007-2016)、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实施。

一系列指导文件的颁布和对以往的法规的补充,一方面规范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也使行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很有利的。

(2)加强企业的创新与技术改革

加强民族企业和电梯零件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及其重要的。鼓励企业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掌握电梯的核心制造能力。摒弃小电梯公司的仿制,贴牌现象,以质量去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

(3)对电梯相关单位的工作质量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特别是对于维保环节以维保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筹码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仅是以一年一次的定期检验来判定维保单位的工作“合格”或“不合格”,没有对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一个综合有效的评价,暴露不出维保单位真正的维保质量问题。作为使用的乘客和小区的业主,也很难对电梯维保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建立一个长效的评价机制,对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建立维保信用登记,评出优劣,从而淘汰不正规的维保机构和个人,对信用不高的单位和个人限制或者禁止进入行业;对于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维保单位,进行严厉打击;通过市场手段促进维保单位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4)促进形成维保价格机制,由传统的电梯保险转换为现代保险服务业

建立一个有效的价格机制,一方面可以推进和鼓励维保单位以维保质量作为竞争的主要筹码;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维保人员的待遇,增加维保人员的数量,培养高技术水平的维保人员,缓和人机不匹配的矛盾,提高维保工作质量。传统保险中,交钱投保,出事赔付,这种模式已不适合行业的发展,行业应和保险公司积极像现代保险业靠拢,在保险中因分清电梯安全事故的责任,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同时来降低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费扣除赔款比例及成本后,提取一定比例与第三方合作对客户开展风险评价、安全教育或介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从而弥补电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5)维保由按时维保转变为按需维保

现有的按时维保,本意是为了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隐患,但由于电梯行业的分布广泛的特点存在,很难做到合理有效的监管。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现象,鼓励电梯企业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和应用电梯远程监控,积极开展电梯综合应用平台,及时反馈和汇总电梯运行相关数据。同时也减少了相关从业人员,不必要设很多的维保点,缓解从业人员跟不上行业发展的矛盾,能使企业对技术人员更好的利用。

(6)建立多方宣传机制

电梯事故一方面是行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使用人员的认识误区也是电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随意堆放重物,电瓶车等撞门,也是客观存在的。发挥政府和媒体作用,宣传电梯的规范使用方法。引入新媒体的宣传,政府、电梯单位、物业等可以利用微信等手段,进行电梯使用规范和应急处理知识,也增加第三方监督平台,发挥信用评价等机制作用,使行业能良性发展。

6 小结

电梯其实和其余的机电设备在安全上并没有太大的特別,我们平时要注意规范使用,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源头上对安全引起重视,电梯安全事故概率是可以极大的降低的,人们在使用中也不必太惊慌。

参考文献

[1]顾徐毅.基于风险的电梯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张伟.电梯安全评价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9):175.

[3]栾玮.基于风险的老旧电梯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6,(3):36-38.

(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电梯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被困电梯以后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