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情况的调查
2017-05-30吕新鹏
吕新鹏
摘 要:近年来,中小微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对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在大中型国有经济主体较为缺乏的西部县级经济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但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善、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改善中小微企业银行融资能力应该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着手,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改善银行信贷体制,从而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中小微 融资 调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b)-026-02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0.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486元。全市有中小微企业5345户,其中小微企业占比92%,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流通、建材和服务业等领域。2016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59.9亿元,较同期增长18%。银行授信面15%[1]。
1 金融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平凉市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要求,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环境大幅度改善。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为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地方优势工业主体,支持全市经济得到有效扩张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加强政策扶持,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倾斜性信贷管理。为了支持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对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提出“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绩效考核系统,按年对各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区微企业的信贷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该行的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机构准入、金融服务与监管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
(2)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平台。金融监管部门定期统计、监测全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情况,与工信局等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信息交流制度,定期交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信息。不定期的金融机构深入中小微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掌握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对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3)优化信贷管理,有效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效率。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中小微信贷流程,提升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如工行推出了小企业循环借款(网贷通)产品,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单户授信3000万元的信贷业务;甘肃银行推出了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公司抵(质)押贷款业务,为某棉纺企业提供了1500万元贷款;农联社推出了“惠企通”业务,操作简单,办理快捷。
2 当前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仍嫌过低。当前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24%。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过低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平凉工业经济总体以煤电化工大型企业为主,相交发达地区而言,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对滞后,符合现有银行信贷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不足。二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以自然人方式从银行得到貸款,这部分贷款没有统计到中小微企业贷款之中;据估计,以自然人方式获得的贷款总额大约占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30%左右。
(2)中小微企业本身缺陷的限制。第一,企业的决策组织不健全。这类企业多属于粗放型的经营模式,经营决策权系于经营者一人,缺乏完整的决策组织体系,其经营决策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信用观念淡薄。第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行政管理和财务等专业人才缺乏,绝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三,诚信意识不够,道德风险严重。有些企业是过去的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而来,改制制度不完善,银行债务保全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虽对资金需求大,但因这些“先天不足”的缺陷,难以获得贷款[2]。
(3)社会信用与担保抵押方面的限制。从总体情况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相对较高,对金融机构的财务可持续发展和信贷投放积极性都产生极大不良影响。另外,企业参与征信建设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参加外部信用评级的问题较为突出。抵押担保方面,企业方面受到有效抵押物制约的问题更多[3],如较为突出的非自有土地附着物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问题,直接制约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3 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3.1 对中小微企业所谓“融资难”问题的理解
通过分析,基本上可以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混乱的管理和淡漠的信用观念造成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无法有效控制是这个问题的直接成因。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实际上是对“融资难”的狭隘归结,将本应由各个不同部门解决的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全部归结于银行;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支持力度较弱,中小微企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4];民间资本的弱小、融资体系的单一和信用体系的缺失。所以,要从根本上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效途径是从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和完善的信用体系着手,逐步壮大民间资本和中介结构;现阶段应该主要从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增加双方互信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机制、完善中小微企业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着手。
3.2 政策建议
(1)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高效率的、操作性、实用性强的信用评价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摈弃“一刀切”式信贷控制和收缩效益欠佳经营机构的落后风险控制方法。构筑以全面风险理论为依据,以科学、严谨、高效的计量模型为框架,以高效、完善管理为依托的现代风险管理系统;使较高资本运营高收益率与低风险性并存,同时也为优秀企业的融资敞开大门,使资本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2)继续创新授信管理办法。各金融机构要按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确定专门服务人员,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授信的操作管理办法,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经营规律、风险特点且有别于大企业的授信标准,实行差别化授信管理。积极开展实地调查和信息收集,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经营动态和资信状况,调整授信业务评价和管理方法。尽量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扩大发展空间,实现风险与收益匹配。
(3)积极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建立完备、高效、开放的交互式信息平台,在银行、企业双方进行市场交易、信用等级认定、信用资质评估、违信行为制裁及信用对等待遇等方面给出详细合理的规定与解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对公平、平等的信贷市场交易身份。通过新型银企关系,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因此可以在互信、互利和风险的可预见性的条件上依市场原则开展业务关系,达到双方各自的经营目的。
(4)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向银行提供真实、完整、准确、规范的财务数据。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县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督促中小企业关注重视自身信用记录,定时主动更新信用信息,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5)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定期组织专题会议,根据会议需要,邀请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列席会议,开展信息交流,介绍国家产业政策、经济金融政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银行、企业在融资方面具体困难和问题。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中小企业融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实际需要组织召开银企项目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项目。建立反馈意见跟踪落实制度,发改局、工信局等主管局要将企业融资和银行反馈信息及时通报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对各金融机构融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参考文献
[1] 徐辉,李春振.数字来自平凉市统计局及金融监管部门公报;“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策略”[J].经管空间,2012(7).
[2] 吴文平,李长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策[J].商业研究,2006(9).
[3] 杨飞雪.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扶持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
[4] 范卫青.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