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杠杆率波动对经营绩效和风险研究

2017-05-30闫晓玉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营绩效风险监管

摘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Ⅲ”将杠杆率作为一种工具引入银行业的监管,2012年中国银行业将杠杆率作为年报必须披露的的数据之一。杠杆率的监管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程度,其对信贷的约束会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杠杆率的引入会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会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便用文献梳理的方式对杠杆率的波动对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杠杆率、经营绩效、风险、监管

一、引言

2004 年,中国银行业委员会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础上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范了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为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体系的稳健运行,降低各类风险,2012 年又推出了标准更高的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 年年底我国非系统性银行与系统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分别达到 10.5%和 11.5%。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监管标准,商业银行除了充实资本之外,也主动降低了风险水平。 根据银监会年报, 2015年年底,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45%、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4%。尤其是在2015年提出了“去杠杆”的任务后,将企业杠杆作为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首要任务。但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问题仍是关键所在;尤其是2016年1月份由于高杠杆引发的股市熔断的发生,高杠杆成为高风险的代名词,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构成,银行业的杠杆率问题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究竟引入杠杆率会与银行的经营绩效和资本的流动性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防控银行业的风险,本文将从文献的角度分析,分析优缺点,并给出相应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风险程度有影响,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对其自有资产进行优化来保持一定的盈利性,在优化资产的同时降低银行的风险程度。

(一)国外研究现状

Calem&Rob(1999)研究得出,银行资本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资本的逐渐增加,银行风险会先降低后增加。Kiema & Jokivuolle (2010)从理论上分析了杠杆率监管与资本充足率监管同时存在对银行风险结构的作用, 这二者同时存在会导致金融机构减少低风险资产,增加高风险资产,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反向作用,从而降低杠杆率监管对金融稳定的正向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杠杆率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研究较多。黄海波等(2012)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分析了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缓释顺周期性,降低风险敏感度,造成监管资本套利。巴曙松(2012)认为,如果把资本管理办法、杠杆率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等结合起来考察,基本都会在客观上增大银行经营成本,降低银行收益水平。刘信群、刘江涛(2013)认为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如果对杠杆率实施强制性的限制,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效率降低后倾向于选择风险水平更高的资产,将导致逆向选择。袁鲲(2014)认为兼顾了杠杆率约束的资本监管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风险水平的逐步下降, 银行资本变动与风险水平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杠杆率监管的优缺点

(一)杠杆率监管的优点

1、杠杆率指标简单、透明

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能够反映抵御风险的能力。根据2015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杠杆率指标测度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来的比值来表示,计算起来简单,并且透明度高,容易操作;且杠杆率的测算模型不同于其他的模型假设,可以规避风险。

2、提高监管效率、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

杠杆率的监管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及时对银行的信贷规模以及不良贷款率进行反映,降低银行风险,控制银行体系杠杆化程度,有利于防止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

3、弥补资本充足率,减少模型风险,减少资本套利

有学者发现杠杆率有助于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减少监管资本套利机会。在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下,商业银行会利用资本充足率模型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会影响银行的资本水平,资本监管的模型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银行数据基础,如果监管当局缺乏相应的核查,便会造成监管套利和扭曲效应。但是杠杆率的模型相对简单,降低资本套利的程度。

(二)杠杆率监管的缺陷

1、具有顺周期作用,放大经济周期波动效果

有学者提出上市银行顺周期问题更加明显的结果,顺周期效应能够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使经济周期的波动的程度更大。加入杠杆率的监管会使银行的去杠杆过程为正常化,也为银行贷款提供了顺周期便利。

2、缺乏国际统一标准

杠杆率的监管对不同的资产风险没有进行区分,并且各国的会计报表统计的准则有差异,因此杠杆率在测算时根据不同的定义反应的真实度不同,各国之间不能简单的进行横向比较。此外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使得杠杆率监管在不同银行之间难以保证公平性。

四、杠杆率监管的建议

目前我国杠杆率水平偏高,但是仍基本保持低于规定的7%,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能够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杠杆率监管的引入完善了银行业的监管体系,提高了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比例;同时遏制资产规模过度扩张,减少资本套利的风险。杠杆率应该保持在合适的水平,过高会影响银行的绩效,可以通过提高信贷规模来提高收益,但会增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的风险。因此,杠杆率应该保持在一定水平内,进行适度的监管,才能起到对银行的约束,对资本充足率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黄海波,汪翀,汪晶.杠杆率新规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7).

[2]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刘信群,刘江涛.杠杆率、流动性与经营绩效——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1年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3).

[4]袁鲲,饶素凡.银行资本、风险承担与杠杆率約束——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2003-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2014(8).

作者简介:闫晓玉(1991-),女,聊城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经营绩效风险监管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析
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作用关系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