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科学化及创新途径探究

2017-05-30汪俊仁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新途径必要性高职院校

汪俊仁

摘 要: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日益重视自身的内涵建设,而其内部管理水平的现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从管理科学化的涵义着手,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管理科学化的创新途径,力求推进转型期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科学化;必要性;问题;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32-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高职院校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规划纲要》(2010-2020)和各项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高职教育超常扩张与教育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政策调节与市场调节过程中各主体间责权利的矛盾、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平等待遇等问题,使高职教育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型期。[1]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探寻高职院校的管理规律,推进科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规范有序、和谐高效地运转,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管理科学化的本质内涵

管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它是由管理的主体、客体及目标构成。概括地讲,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通过管理者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采取一系列措施行使其职能,保障系统的协调运行,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其他效益的活动过程。管理科学化就是使管理工作符合客观规律,从而达到实事求是、规范高效的过程。“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管理科学化的本质就是应用科学的管理知识指导管理实践、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引鉴科学管理的理论及方法,推进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化是注重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是符合组织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律要求的管理。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其内部管理就是一个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只有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和把握高职院校管理规律,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科学高效管理,才能更好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职院校自身职能定位的特殊性需要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两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其承担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上也有特殊性。教师既要重视必要理论的讲解,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既要参加校内实训,又要忙于顶岗实习。高职院校要适应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强调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由于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实际能力的推广应用,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又离不开科研。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也要适应企业的需求,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这样才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二)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特殊性需要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双师素质型”教学团队的建立,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和行业发展现实,不断地更新技术,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求从企业聘请的能工巧匠,平时需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而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一线指导。这种“互派”模式无形当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如果不能科学管理,就无法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在国家现行的高考录取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理想信念不强、学习要求和自我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偏差和弱化的问题,随着大学的层次论、高职院校的社会定位、外界的不客观评价等消极因素而加剧,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这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才能实现学校的和谐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形势发展的需要

依法治校是适应我国依法治国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更好更快发展,离不开依法治校。《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高职院校管理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只有依法管理,建立相应的学校规章制度,才能逐步培育法治意识,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思政、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推动学校管理由“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转变;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由“治事”向“治法”、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2]

三、高职院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部管理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但近年来有的高校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问题,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中,普遍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策权乃至经营管理权始终掌握在创办人或投资人手里。“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的举办者都牢牢地掌握着学校的控制权。而正是因为这种控制权,使得一些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难以与现代大学制度接轨,给许多民办高校的管理埋下了隐患。”[3]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治”现象较严重。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领导的话语权变成一种制度,管理松散、随意,缺乏规范性,制度在办学中的作用似乎不是很重要。二是制度设计“短视”倾向突出。内部管理制度大多着眼于眼前的急用,疏于整体的、长遠的制度设计。三是特色不明显。许多高职院校习惯于借鉴和照搬公办高校或其他院校的制度,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使制度缺乏创新,失去特色,从而降低了制度发挥作用的效率和效益。

(三)执行力和监管措施不到位

学校重视制度建设,轻视制度执行,弱化考核要求与标准,致使执行力大大降低,有的甚至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出了问题才用制度说话。监管措施缺乏,监管主体与监管对象之间职责不清晰明确,发挥不了监管应有的作用,导致高校不合理不合法问题得不到有效纠正,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四、高职院校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途径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的发展必然需要科学的管理。只有强化科学管理,才能谈得上质量和效益。高职院校要想办出自身的特色和水平,必须用科学的理念和创新的方法去狠抓落实。

(一)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亦有不同。高职院校不能简单地运用普通高校管理的理论和政策,或者照搬照抄国外高校的管理理论来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要实现管理科学化,高职院校就要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新形势,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变刚性为柔性。坚持以人为本,尊师重教,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的组织结构

完善的法人组织机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实现校企分开,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建立起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有利于解决矛盾、提高管理效率、规避办学风险;有利于实现“教授治校,校长治学”,更好地促进民主管理。[4]在构建组织机构方面,高职院校首选的治理结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为学校的决策机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定;校长是董事会授权下的执行机构的领导,独立行使行政机构的职能,并对董事会负责。另外还应设立独立的监事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各个机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形成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组织机构还需要继续优化,以最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高职院校办学需要的组织机构。

(三)优化保障学校运行制度和规则

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董事会、校长、监事会等各个不同组织的具体制度,健全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制度体系,明确各个机构和成员的地位和职能。在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和求职的需要。要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可度,培养和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抓好规章制度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组织文化的形成。制度安排是特定组织内在精神与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它反过来又培育和营造了组织内部所特有的文化氛围,进而内化为组织中个体的精神人格、价值诉求、信念和行动取向。”[5]

(四)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董事会或校长的权力及其运行进行监督,使其权力运用更加公开透明;对学校行政部门及其他部门的用权和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使其更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单纯以个人的觉悟、良心和道德水准行事的道德风险,及时纠正因决策和执行失误造成的损失,促进学校向前发展。关于内部监督机制建设问题,魏文选认为,民办高校要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需要健全各项民主制度,有必要在学校中设立监督反馈系统,并认为该系统应由自律性和他律性两个基本的约束机制构成。[6]

(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应不断加强校长等执行团队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其引领和带头作用;要注意中层干部队伍意识的培育和训练,切实搞好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具体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引导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是对管理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本着为学院发展的态度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学院领导要从大局出发,抓好全局性、关键性的工作;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后勤管理人员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务于全体师生员工。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强.精英与大众——中国高等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1-112.

[2]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04.

[3]邬大光,卢彩晨.艰难的复兴 广阔的前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回顾与前瞻[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12-16.

[4]王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4):50-53.

[5]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9.

[6]魏文選.试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创建[J].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85-87.

猜你喜欢

创新途径必要性高职院校
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