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耐密型夏玉米邯东599在冀南地区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2017-05-30路小芳
路小芳
摘要 [目的]研究邯东599在冀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在冀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以高产耐密型夏玉米邯东59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对比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邯东599在冀南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7.20万株/hm2,在该密度下玉米产量高而且经济性状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邯东599产量和种植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种植密度;邯东599;产量;构成要素;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28-0025-02
Abstract [Objective]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Handan East 599 in Southern Hebei was studied.[Method]In the area of medium fertility plots, with highyielding and densityresistant summer maize Handan East 599 as test material, we adopted randomized block design,set up 5 treatments to compar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conditions. [Result]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Handan East 599 in Southern Hebei was 72 000 plants /hm2, the yield was high and the economic character was good in this density.[Conclusion]The study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yield and planting benefit of Handan East 599.
Key words Planting density; Handan East 599; Yield; Components; Agronomic traits
探究玉米杂交种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考量内容,种植密度过大与过小都不能获得高产,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每个玉米品种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1-3]。玉米是 C4 作物,较 C3 作物 ( 如小麦) 有较强的光合作用,但随种植密度增加,群体内光截获率加大,植株间相互遮挡,透光条件变差;过高的群体密度,导致中下部叶层光照条件下降,群体光合能力降低,分析原因主要是种植密度增大后,群体中上部光截获率加大,植株间相互遮挡,导致中下部叶层的光照条件下降,群体光合能力降低[4-6],从而影响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产量主要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素构成,种植密度严重影响这3个因素的发挥且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互相制约关系,产量在较小种植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密度增加产量反而下降,且穗部经济性状变差,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7-12]。
邯东599玉米品种于2014 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 2014013号,该品种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45 cm,穗位高116 cm,全株叶片数21片左右,生育期103 d左右,植株清秀,行间通透性好,抗倒性、抗病性好,结实好,轴细,籽粒脱水快。探究邯东599在冀南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期为提高该品种产量和种植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与材料
试验在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耕层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参试玉米品种为邯东599。2016年6月12日播种,播种前施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330 kg/hm2和氯化钾210 kg/hm2。
1.2 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小区种植10行,行长10.0 m、行距0.6 m,设种植密度6.30 万、6.75万、 7.20万、7.65万和8.10万株/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区[13-14],其他管理同大田常规。
1.3 调查项目
10月4日全小区收获,收获后室内考种、计产。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3.0和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5-16]。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邯东599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邯东599株高、穂位高增加,导致玉米容易出现倒伏,倒伏率增大,进而影响玉米成穗率,从而使产量降低。当邯东599种植密度为7.20万株/hm2时,株高为245.0 cm,穂位高为116.2 cm,玉米植株开始出现倒伏现象,但倒伏率较低(1.5%),对产量影响不大;种植密度>7.20万株/hm2时,玉米植株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穂位高逐渐增高,倒伏率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导致玉米成穗率降低。
2.2 种植密度对邯东59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響
由表2可知,试验密度范围内穗行数无差异,种植密度在6.30万~7.20万株/hm2时,穗粗、穗长、秃尖长度、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无差异;种植密度大于7.20万株/hm2时随密度的增大,玉米果穗變细、变短,秃尖增长,且随密度增大三者均呈显著差异;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显著递减趋势。产量在整个试验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穗部经济性状变差,秃尖逐渐增长,产量构成要素指标降低,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大,个体之间对光热资源的竞争矛盾愈加突出,果穗变小,穗上部籽粒发育受到限制,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下降是产量降低的根本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实践证明,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种植玉米之前,要综合考虑地域、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增加种植密度對各玉米品种的植株、果穗性状和抗逆性状均有一定影响,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有极大的提高,在不同的地区、海拔和气候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也不一样,但是群体密度增加会给玉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栽培管理和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高种植密度时玉米单株养分供应相对不足、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差,由于抗逆性下降,一些品种的增产潜力下降,甚至发挥不出来。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在增密后均有所下降,千粒重下降而成穗率和穗粒数减少是该研究中邯东599增密后增产不显著甚至减产的主要原因。
在耐密型夏玉米生产上,其种植密度不宜过高,邯东599是紧凑性玉米品种,适当增加其种植密度,保证足够的收获穗数是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6.30万~7.20万株/hm2),邯东599随种植密度增大产量增加显著;当种植密度大于7.20万株/hm2这一临界值时,密度增大产量反而下降,穗部经济性状变差且差异显著,如秃尖长度增大,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原因是密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破坏了群体与个体发育的矛盾平衡关系,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其与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密度增大到一定范围后随密度增加产量反而下降,这是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植株株高、穂位高也在增高,植株重心升高,加上茎秆变细、空秆率增大、秃尖增长,导致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植株发生倒伏、倒折的风险加大。可见株高、穂位高、倒伏率这3个主要农艺性状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研究认为,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是有直接关系的,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并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是创建耐密玉米实现高产的有效技术途径。邯东599在冀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20万株/hm2,此时玉米产量高且经济性状好。
参考文献
[1]杨克军,萧常亮,李明,等.栽培方式与群体结构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4):9-12.
[2] 王庆成,刘开昌.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玉米科学,2004,12(S2):61-62.
[3] 赵华春,韩萍.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玉米科学,2001,9(S1):34-38.
[4] 沈秀瑛,戴俊英.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3):246-252.
[5] 王庆祥,顾慰连,戴俊英.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产量[J].作物学报,1987,13(4):282-283.
[6] 卫丽,邵扬,常晓,等.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1):1-6.
[7] 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等.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34-37.
[8] 张兰松,李保军,张宏彦,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冀南地区超高产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3,17(5):8-11.
[9] 田志剛,田俊芹,李林英,等. 邢抗6号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19-21.
[10] 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等.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9):34-37.
[11]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
[12] 马兴林,关义新,逢焕成,等.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杂交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13(3):84-86.
[13] 马玉华.田间试验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16-30.
[14]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1-159.
[15] 谭荣波.SPSS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35.
[16] 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