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路
2017-05-30李萍罗红霞吴坚
李萍 罗红霞 吴坚
摘要 结合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分析了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定位较为简单、内容单一、经费不足、考核评价环节较少、条件简陋等问题,由此提出改革思路,强调调整野外实习理念、整合实习内容、开展问题驱动的研究型实习,并尝试与乔治亚州立大学合作。提出生物学野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操作,建议制订较为详细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计划,采取分段实习,并建立及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提高西南交通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28-0257-0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y,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biology field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s the location is simple, the content is unitary, the fund is insufficient,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aisal link is few, the condition is simple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idea of reform was put forward, which emphasized to adjust the field practice idea,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practice, carry out the problemdriven research practice, and try to cooperate with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biology field teaching reform was put forward, which was suggested that more detailed teaching plan of biology field should be worked out, and the practice of divis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a diversifi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The purpose w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ology field practice in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Key words Biology;Field teaching practice;Reform
野外實习是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1],它不仅可以验证和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力。同时学生通过实习,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研究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及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彻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才能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及很多高等师范、农林和医药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学综合或植物学和动物学单科的野外实习课程[3]。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态等方面,通过实习实现课堂知识与野外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种生物的形态、分类、分布及生境等诸多特征的全面了解,培养学生熱爱生物科学、热爱自然,进而增强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4-6] 。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建立以来,先后在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赵公山、峨眉山建立基地进行生物学实习。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野外实习教学和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收获,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肯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 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定位较为简单
多年来,生物野外实习采取的做法是先在学校进行为期2~3 d的集中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动植物形态学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标本制作。同时签订安全协议书,告诉学生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到了峨眉山基地即开展分班分组由教师带领的实习。一般安排的任务是上午在较为固定的线路采摘动植物标本,教师进行名称和形态结构讲解,下午查阅《中国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常见动物图谱》等核对、整理和制作上午所采标本。这样的实习方式更多在于让学生记忆、验证书本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听教师讲解,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即使能临时记住一定量的物种名称,但也只不过是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能调动其积极主动性,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并转变成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导致野外教学实习的实效性较差。
1.2 实习内容较为单一
植物学实习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系统分类、基本方法、常见科属植物识别和植物标本制作。动物学实习内容主要是对峨眉山昆虫的种类分布与分类、常见蝴蝶的野外识别、昆虫标本采集方法以及处理,蝴蝶标本的制作。没有涉及峨眉山典型生态环境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考察,没有进行微生物相关内容实习及真菌的观察等。
1.3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短,实习线路逐渐减少
由于经费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较短,通常是在校学习3~5 d,组织参观动植物园1 d,峨眉山5~7 d,回校总结3~5 d。整个实习周期不足1个月。以往的峨眉山實习要到中峰寺及后山等海拔1 500~2 000 m,这对于学习和了解不同海拔动植物分布和植物群落的整体认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安排到峨眉山峨绣湖等水域周围,观察和了解水生植物。而现在,由于实习经费和实习教师的减少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的安全成为每次实习的重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考虑实习内容。
1.4 学生实习考核评价环节较为稀少
对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是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实习考核。实习表现通常只要不是表现特别糟糕都给予满分,因为学生太多,教师根本无法确认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表现。实习报告也是同样的,根据学生本人的文采来给分,不能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成绩。而在实习考核中仅选了30种动植物,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5 实习条件极为简陋
多年来在峨眉山实习,学生居住条件极为简陋,住在潮湿、昏暗,没有热水、电扇的宿舍。学生在野外炎热的环境下行走了一上午,回来用餐还要走很远,洗澡也极为不便,晚上6~8人挤在宿舍睡不好觉,这些导致学生精神不佳、无心学习。每一年都有个别学生因为条件艰苦,在上午野外学习中昏倒,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和质量。
2 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改革思路
2.1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理念调整
查阅并借鉴国内外大学野外实习的经验,尝试改变以往传统的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及动植物分类辨识、制作标本的实习体系,结合野外实习区域的物候与地质状态,关注区域的生态系统构成、经济发展与野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进行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多系统研究。
2.2 整合野外实习内容
将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对峨眉山区域生态系统的认识;增加水生态、不同植被的性质及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调研和森林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结合微生物专业课程,增加区域土壤、空气、水体和植物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观察和生态环境关系分析,以及大型真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3 开展问题驱动的研究型实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兴趣,从预设的一系列野外实习研究性项目中选题,开展课程性与研究型实习。研究项目包括峨眉山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调查、峨眉山峨秀湖水质和犀浦犀湖水质的比较研究、峨眉校区与犀浦校区空气质量的比较研究、峨眉山虫媒植物调查与比较研究、不同群落类型的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及其差异、不同群落类型中的树木年轮宽度分析、不同植被类型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组成特征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2.4 嘗试与乔治亚州立大学合作
利用学院与乔治亚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的优势,联合开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态学野外生物学课程。在中美班试点定期选派10名优秀学生到乔治亚州立大学实习,了解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另一面,体会到人类保护地球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性。
3 生物学野外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操作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兼顾学校交通和食宿条件,将野外实习教学环节采取分段实习,详细操作过程做如下改革。
3.1 制订较为详细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实习计划
所有野外实习人员进行具体分工。教师详细介绍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具体要求,公布详细的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介绍实习基地的背景情况,包括自然环境概况、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生物多样性状况;讲解如何做野外标本采集、制作和核对工作以及生态实验方法;构建探索性实习课题,布置学生将查阅的相关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一般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逃生的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并指定带队的研究生名单。
3.2 采取分段实习
第1阶段常规实习,在传统的实习基础上加上生态学实习内容,目的在于验证所学知识,为第2阶段研究性实习打下基础;第2阶段研究性实习阶段,学生在教师预设的题目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实习,也可以与之共同商量自选题目。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进行科学考察与实验。第3阶段总结和成果分享阶段。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认识,找出实习中的问题。
3.3 建立及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以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研究总结等各环节,合理、科学、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使学生不再只实习考试,同时请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报告,交流经验,并征求学生对今后野外实习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虎元,牛炳韬,张立勋,等.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3):95-98.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2-11-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177/201008/93785.html.
[3] 孙骏威,黄丽红,林芳,等.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6-27.
[4] 张际峰,王顺昌,卢韫,等.浅谈生物学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126-127.
[5] 李珊,郭光普,陈士超,等.实践教学在 KAP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以“生物学野外实习”为例[J].科技文汇,2014(12):51-53.
[6] 闫明,白聪,要元媛.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77-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