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的思考

2017-05-30武文豪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延迟退休养老金

武文豪

【摘要】现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显著,“养老金亏空”问题也愈演愈烈。因此,人们普遍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增加当下的劳动力供给,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对于是否延迟退休,本文主要内容分三部分: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必然性分析、国外延迟退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关于实施延迟退休的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养老金

一、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问题和挑战

1、養老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年轻人造成压力

很多时候,任何一种决策或者是改革不会也不可能顾及的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种经济或者是社会决策都会以牺牲另一种决策的成果为代价,延迟退休虽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但是与此同时却得付出就业的机会成本。

2、延迟退休会逐渐地加重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

对于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部分弱势群体,比如说从事体力劳动的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等,这部分人群普遍反对延迟退休政策。对于那些从事着体力劳动和低收入劳动群体来说,他们工作负担较重,压力很大,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技能或者技术有限,只能从事那些低收入低福利高付出的劳动,再加上扣除社保基金和个人所得税,已经剩余不多。而且这些剩余的收入还需要承受个人和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压力将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3、延迟退休会阻碍到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

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所覆盖的范围还不大,需要做更近一步的拓展和扩大。在国际上做比较,一个相对较为发达的养老体系中,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应该能到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但对于我国来说现在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即使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特大城市,也只能勉强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如果开始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一定会导致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遭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延迟退休就意味着养老保险缴费人群和总额的增加,而与此同时享受的时间却在减少,所以将会导致许多之前未被社会保障覆盖的人群拒绝参保或者直接导致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二、国外延迟退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应该相差太大或者保持一致。从联合国对166个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的统计数据可得出,其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国家的男女退休年龄是一致的,就算是在那些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有差别的国家中,其中的差别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处于不断地缩小差距的过程中,趋于一致。

第二,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上世纪末,美国政府打算用20年的时间进行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其中具体的措施表现在通过每年延长退休时间几个月,这样一方面能让美国民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调整和适应,另一方面也减小了改革的阻力,最终成为削减延迟退休政策的消极影响的最佳措施。

第三,实行柔和的弹性退休制度。瑞典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将具有弹性的法定退休政策实行起来,随即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推行和实施。柔和的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部分延迟或者是渐进式的缓慢延迟来缓解延迟退休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四,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之中,均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国情,从依据影响到退休年龄的各种因素在本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劳动力在市场的退休方式、退休收入和退休年龄进行合理的调。

二、 关于实施延迟退休的建议

1、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选择时机上,尽量地避开市场上的就业压力高力高峰

就业形势和养老之间存在较大的博弈。失业和养老这一对永恒的话题,构成了我国未来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内在化的相互制约的利害关系。因此,从政策的制定者来讲,务必应该选择最佳的时机,尽量避开就业压力的高峰阶段。

2、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从而逐渐地向全国各地区推广

比如说是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去延迟法定退休的年龄,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谨慎行之。采取先试点、“小步渐进”的方式较合适,“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的做法,也许会为我国推迟退休政策的实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3、 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生硬方式,应该采用具有弹性的退休制度

那么就目前来说,“一刀切”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依然面临着很多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国应采用弹性退休制度,在退休方式、退休年龄上灵活化。在政府制定退休年龄指导性政策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如不同的工种、岗位和受教育年限等,适当尊重个人意愿,企业与职工协商确定退休年龄。

三、 结论

延迟退休年龄是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和方法上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而不是一味的纠结要不要将退休年龄延长。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国际趋势,延迟退休年龄显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退休年龄的延迟既是改善现行退休制度弊端的一味良药,又是缓解当下危机,防患于未然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柴兰蒂.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生活.

[2]孙佳佳,吴铮. 个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9( 5) .

[3]庚莉萍.弹性退休制度值得期待[J]. 中国工人,2009( 5) .

[4]刘万. 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 [J]. 经济评论,2013,( 4) .

[5] 张雄.退休年龄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9(30).

[6] 张明.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制度(人大复印资料),2002(4).

[7] 樊明等.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 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J].人口研究,2004(5).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延迟退休养老金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