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对策
2017-05-30游郭融
游郭融
摘要: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碳金融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分别从信贷引导模式、产品设计模式和参与交易模式三种模式出发,对福建省碳金融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当前福建省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及借鉴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性地为福建省碳金融发展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发展模式;绿色信贷;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2;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7)03-0058-05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en finance, the carbon finance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the lowcarbo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arbon finance in Fujian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three modes including creditled mode, product design mode and participating trade mode Then,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Fujian were conclud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Fujian and draw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carbon fina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arbon finance in Fujian were pointedly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model; green credit; trading market
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峰会重点议题。当前,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促进全球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本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也开始涉足绿色金融领域。其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巨擘蚂蚁金服成功开启“碳账户”模式,为支付宝平台中的45亿用户服务,成为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碳账户是碳金融的一种具体形式,而碳金融正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绿色发展服务。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一种发展延伸,起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这两个国际公约。碳金融更加侧重通过一系列金融活动来限制碳排放及为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经济服务。
目前,我国碳市场才刚刚起步,但作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全世界最大碳排放资源的国家,碳金融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我国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状况。董昕等[1]指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正处于由“概念”向“实践”过度的阶段,应以“国家为主导、地方政府贯彻配合、金融机构积极完善”三位一体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综合丁玉梅等[2-4]的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的碳市场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了解不足,专业人才储备缺位;二是碳金融制度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碳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三是中介市场發育不完全;四是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五是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张晨等[5]利用Copula模型度量了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市场风险,得出碳金融市场收益率具有波动聚集性和异方差特性;潜在的碳价风险要高于汇率风险;若忽视不同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会高估碳市场风险;政府汇率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市场的风险。刘蕴喆[6]指出近年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实证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清洁技术水平和政策激励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关于碳金融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展开,但多数的研究仅停留在国家层面,而对省域碳金融的研究较少,更多的偏向于低碳经济。福建省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方案,积极地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努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福建省内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支持,力图打造属于福建省的绿色金融集团。因此,研究福建省碳金融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福建省情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碳金融的发展,并提出关于福建省碳金融发展模式的一些政策建议。
1福建省碳金融发展现状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人力资源亦各具特色,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先行示范区,其在发展绿色金融上拥有显著的自然优势。在“十三五”规划中,福建省明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坚持绿色,实现低碳生态”。碳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形态,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理念与福建省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积极探索。目前,福建省正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并结合产业特点与发展战略,在全国碳市场上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碳交易管理体制。
福建省碳金融的发展目前属于初步阶段,但发展前景良好。在清洁发展机制上,福建省多个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2011年12月,福建LNG冷能空分项目和福建惠安的小岞风电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2012年2月福建厦门东部燃气电厂项目被批准。这些清洁发展项目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地方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碳金融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中,福建兴业银行在低碳项目的融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2006年与IFC合作开展能效贷款,同时,兴业银行作为低碳金融的先行者,在2008年10月成功成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
此外,福建省还在积极推进“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可以在备案的交易机构进行交易。目前,福建省正按照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逐步开展具体的核查工作。截至2015年11月,福建省已确定了15家第三方核查机构,并于2016年5月开始了对所辖111家拟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工作。此外,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作为福建省首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构于2016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支持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包括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在内,我国共有9家自愿减排交易机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利于福建省碳汇交易便捷进行,更有助于充分发掘福建省的生态资产和碳资产。
2福建省碳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从发展模式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以信贷引导为主,而在产品设计和参与交易方面目前发展相对滞后,但仍应作为未来发展的关注方向。
21信贷引导模式
信贷引导模式起源于“赤道原则”,其中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项目贷款时要依据该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决定是否放贷,力求从项目源头上起到支持绿色项目和抑制非绿色项目的作用。此外,在信貸项目投放后必须进行跟踪监督,跟进项目进行情况,确保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规定要求内。据第一财经日报数据[7]福建兴业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赤道银行”,截至2015年9月末累计共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724笔,合计29655亿元,预计可年节约标煤43735万t,年减排二氧化碳115463万t,年减排二氧化硫137万t,固废利用93万t。兴业银行在信贷引导方面做出榜样,其积极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首发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绿色金融债等,领跑国内银行同业,为福建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从总体来看,福建省的低碳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滞缓。尽管低碳经济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且低碳趋势也已日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由于低碳行业的发展本身所需成本较大,如目前对低碳项目的核准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细则,核准项目所需的专业性较强,再加上碳交易市场目前初具规模存在较高风险,致使一些企业对低碳金融行业望而却步,缺乏有效需求。而且,国家虽然一直重点关注低碳经济,但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以及低碳金融创新整体性滞后,导致政府作为低碳金融的主体,在对低碳金融的资金引导方面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作为政府资金引导的重要供给方,福建省除兴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对于低碳金融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更多的是对低碳政策的原则性执行,导致政府在对低碳金融行业的资金引导上缺少了商业银行的有效帮助。
因此,福建省发展碳金融,需要提高商业银行参与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与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目前多家发展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多数把这内化为一种社会责任,这在短期可行,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将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持续有效地促使商业银行将绿色信贷作为一种经营性业务。而绿色信贷的需求方——企业,目前存在着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福建绿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所以需要政府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22产品设计模式
产品设计上的创新对促进碳金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福建省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跑者,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碳金融的产品设计模式。从2006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推出中国首个能效项目融资产品,到2016年与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置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碳配额资产卖出回购合同》,10年间兴业银行形成了包括十项通用产品、七大特色产品、五类融资模式及七种解决方案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此外,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PPP融资、产业基金、绿色消费信贷等新兴领域里兴业银行也不断加大探索与创新。但是,就福建省总体而言,在产品设计模式上仍存在低碳金融理财产品缺乏的问题。与碳排放挂钩的理财类产品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缺乏,低碳理财产品亟待开发。此外,商业银行除了开发低碳理财产品外,还可以向低碳金融方面的中介咨询业务方向发展。如浦发银行在2009年7月底凭借国内首个CDM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成功地进入绿色金融行列。但福建省金融机构大多规模小,缺乏CDM项目所需的专业技术咨询机构来评估项目风险和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而福建省金融机构若要通过承接CDM项目来进入碳交易市场,首先需要解决专业性的问题。最后,由于我国低碳金融资本市场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没有完全成形,沪深两市中低碳概念公司的总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左右,这一比例明显偏低。在股票市场上,一些低碳交易的相关指数没有出现,低碳金融衍生类产品的设计和交易更是空缺。
23参与交易模式
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主要在环境交易所进行,我国许多省市都已设立环境交易所,但发展较完善的还是北京、天津和上海环境交易所。2016年9月18日,在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确定了《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和《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在《实施方案》中指出于2016年底前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到2017年实现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对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行业,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福建省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区而言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上起步较晚,尚处初级阶段的福建省碳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碳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碳交易制度不完善、碳交易场所不成熟、碳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碳交易收益机制不健全等。此外,福建省现有的碳交易业务多数停留在一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上,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进行展开,导致福建省难以在碳金融领域里发挥其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而这又进一步阻碍了福建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如此往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国的环境交易所区域性明显,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在全国形成一套统一的交易体系,从而对碳排放权的定价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碳交易机制尚未建立及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规则,使得碳交易市场的规则制定标准权仍掌握在一些国际机构的手中,致使我国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处于劣势地位。
3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给金融行业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创新模式和盈利空间,碳金融的三个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企业和政府在碳金融的发展中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应由市场主导,但由于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来有效地避免市场失灵等问题。而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在面临碳金融这个全新领域往往不能够及时投放资金。另一方面,作为碳金融的最大参与主体企业,也因碳金融领域本身的高成本高风险而不敢轻易尝试。总的来说,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金融虽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领域,但由于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处于基础层面的企业和商业银行往往不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前文梳理了碳金融的3种发展模式,同时总结了福建省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求抓住新经济机遇。
31加大绿色信贷的创新力度
总的来看,低碳金融的参与主体有政府和银行两个方面。从政府方面来看,应合理分配好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资金引导作用,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的辅助作用。由于金融机构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较少涉及,政府应当在类似领域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在初步阶段,可以先通过政策性银行为低碳行业的基础性设施和示范性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待低碳金融领域初具规模,再逐渐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立引导资金的方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到低碳经济建设中来。
此外,各部门应积极联动起来,共同完善政府绿色经济新政策,为福建省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环保部门应统一低碳行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环保标准、环境风险评级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为企业的环保评级和低碳项目评级提供依据。财政部门应在税收上给予低碳企业更多的优惠,细化税收、降低利率从而激发企业对低碳金融的有效需求。此外加强全社会环境征信系统的建立,并对一些节能减排的重点企业进行后续跟踪,能确保低碳项目的有效持续进行。
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低碳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诸如政策、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抵质押品不足及风险评估欠缺等问题,给商业银行的发展转型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而,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相关低碳行业、绿色企业的微观研究,同时要把握住对产业变迁和区域转移的宏观判断,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综合平衡风险与收益,逐步控制风险并且在减少风险的同时,加大在绿色信贷引导方式上的创新,积极运用股票债券市场来拓宽绿色资金来源,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仅有助于自身业务发展,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转型。
商业银行可以从绿色理财和绿色信贷两方面入手来加大碳金融信贷引导模式的创新力度。在绿色信贷业务方面,为企业制定以环保为优惠条件的贷款业务,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要重点对客户所贷款的项目进行评估,并且广泛地宣传碳金融,让客户从多个角度真正认识碳金融,意识到碳金融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低碳的各种方式,为自身的中介服务创造潜在客户。在绿色理财业务方面,为个人提供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绿色理财业务。在为客户理财的同时,通过向客户普及低碳理念,旨在由个人去影响企业,由企业影响社会,从而将整个碳交易市场体系和碳金融产业逐步建立与发展起来。
32设计多元化碳金融产品
随着碳金融的发展,相关金融产品应更加多元化来符合企业的需求。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绿色信贷业务,为企业提供更多类型的绿色信贷服务,并且整合自身的渠道优势、信息优势和资金结算优势大力发展CDM项目咨询业务。此外,可以尝试建立一站式的低碳金融服务体系来为客户提供集低碳信贷、咨询、碳交易在内的多种资金融通服务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类个人业务,设计发行更多的低碳类理财产品,提升低碳建设的大众参与度。充分利用低碳资本市场平台,为低碳企业上市和增发提供更加便捷的绿色渠道,积极推出针对低碳行业、企业和项目的基金产品。
借鉴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内所做出的成果,顺应碳金融的发展趋势,创新设计相关的金融产品,将理财产品与碳排放权挂钩,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根据不同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抓住时机推出碳金融理财产品,不但能够活跃碳交易市场,增加投资渠道,还可以让商业银行从中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相关金融机构已做了探索。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入股企业的方式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存在产品类型单一,个性化设计不足等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鼓励商业银行入股企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实现商业银行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商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实现较大的发展。
总的来说,碳金融创新的步伐应该持续进行,碳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要实现成熟发展除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外,还须结合具体国情来设计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的绿色金融之路。在产品的创新上,不能够一味地全盘引进,应依据我国独有的碳交易规则来创新。此外碳金融的创新不应局限于产品的创新还须保持碳金融交易服务上的创新,在碳金融相关服务方面加快步伐。
33完善碳金融交易市场
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通过低碳金融来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细化环境交易所的职责,拓展交易范围,对碳排放交易制度规则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加强对现有环境交易所日常碳金融交易的规范和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更加准确详尽的规划来引导环境交易所的发展,构建更加顺畅流通的碳金融交易平台。此外,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碳交易中,提高碳金融交易的流通性。
在统筹规划碳金融交易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应循序渐进。我国的碳金融在交易市场方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少有效的碳产权交易二级市场,这个难题让我国碳金融市场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此外,由于缺乏碳产权交易二级市场,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产业的融资能力。印度发展碳金融的经验教训表明,如果将碳金融市场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而没有自己的交易规则,则我国将会面临着极大的开发风险,同时还会使丧失自主性。所以,我国需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碳金融产品二级交易市场。而且,还需加快碳金融衍生品开发和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标准化交易合约来完善碳交易内容并且丰富碳交易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价能力。此外,应保持股票市场和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关键作用,将碳股票和碳信贷在碳金融交易市场上的推动力作用继续发挥起来。
参考文献:
[1]董昕,刘强 “三位一体”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2015(5):53-56
[2]丁玉梅,劉应元 刍议构建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J] 经济问题,2010(12):48-52
[3]张瑞琴,张辰西 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及国际经验借鉴[J] 国际经济合作,2011(5):79-82
[4]宋德勇,刘玲 低碳经济下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J] 开发研究,2016(3):133-136
[5]张晨,杨玉,张涛 基于Copula模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风险整合度量[J] 中国管理科学,2015(4):61-69
[6]刘蕴喆 中国省域碳金融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路径[J] 2014(7):118-123
[7]第一财经日报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集团军”发力,助力福建更清新[EB/OL] (2015-11-09) http://money163com/15/1109/01/B7UMSM1L00253B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