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体系探析
2017-05-30姚国玉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并无专门的教学要求和标准,一般都是参照本科执行。本文在参考《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职教育的特色,提出了有异于本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和构建此体系的“6大模块”,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合理性。随后,本文对构成上述“6大模块”的各分项指标进行了内涵解读,希望相关成果能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3-0077-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3017一、引言
2009年5月,《高等學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出台,由此制定了具有权威性的商务英语本科教学标准,确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构成要素。但较为遗憾的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尚没有自己的教学标准或要求,一般都是参照本科教学标准。因此,有必要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构建,为日后建立高职自己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奠定基础。
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拟从探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市场——外贸企业需求状况入手,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和《教学要求》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知识和能力,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该体系是合理的,是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出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
现今,商务英语已经渗透到外贸的各个行业,其人才需求总量很大。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特别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业务交流和实践的商务英语人才,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翻译、信息、物流技术的发展,外贸行业进入“战国时代”[1],竞争市场已经来临。在此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也由原来“供销两旺”的状态慢慢转变为“选择性旺盛”的状态,即外贸企业普遍青睐于那些能直接带来业务、帮公司“开疆拓土”的老业务员,而对于无经验、无资源的商务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则需求较少。此外,随着C2C和O2O等新兴跨境电商模式的崛起,传统的外贸方式已经逐渐没落,外贸人员的需求结构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即由原来传统模式下 “需求总量大且需求集中”的“集中式需求”慢慢向“需求总量大,但单个企业需求较少”的“分散式需求”结构转变[2]。
总之,目前外贸行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可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需求总量较大,但是选择性需求,应届毕业生压力大;二是需求总量较大,但单个企业需求量偏少。
(二)商务英语本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成
《教学要求》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构成定义如下: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运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并由此将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拆分为4个模块和15个分项指标,如表1:
[3]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1模块1分项指标语言知识与技能1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技能口笔译技能语言交际技能语言学习策略商务知识与技能1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商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文素养1政治思想素养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
其中,语言能力是指运用英语开展涉外商务活动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和工具性的能力,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第一大职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应用,指商务英语人员在掌握语言工具之后,还需要具备全球意识、通晓国际惯例和中外文化、能妥善处理各种跨国跨文化的日常和商务交际事宜。商务知识与技能是指对通用和专业商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包括经济、管理、商法和相对应的商务技能(如报关、跟单、结算等)。人文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爱国、忠诚,具备创新意识和思维,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基本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等。
(三)本科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能力体系的区别
目前,我国普通本科与高职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一般认为,两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无“质”之区别,但有“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专业教学的深度、强度和学制的区别上,由此导致两者职业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从知识结构上来看,高职与本科的商务英语教育应该是连续的两个阶段,高职商务英语可以视为初中级阶段,本科商务英语可视为中级阶段[4],两者在能力培养上各有侧重;相比于本科及以上教育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视“研究性”,讲究“学科体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更加重视“工作导向”,注重“生产性”和“行动体系”。此外,与本科相比,高职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偏重操作性和技术性,而非创新性和管理型,加之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性也更加明显,再学习的时间更长[5]。凡此种种,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必然要与本科有所区别。如上表所述,在本科教学要求中,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分项指标涵括了几乎全部的经济管理法内容,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中,本科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习者具有跨文化思维和沟通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此点对于基础较弱、学时较短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过高,且与其“工作导向”不符。
综上,考虑到高职商务英语相对较低的起点和偏“职业性”和“工作导向”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本土性、岗位的基层性和外贸行业的多元化等特点,与本科能力体系相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模块不仅应该包括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人文素质、英语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模块,还应该包括行业通用能力和本土能力模块;二是与本科体系相比,其相同模块的内涵应该更加具体、细化,更加强调操作技能,更加具有“工作导向”。
三、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构成的实证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尝试性地提出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6项内容,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内涵应该包含人文素质模块、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此4大模块源于本科职业能力体系,但其内涵分项指标会有异于本科体系,内容上会更加具体和偏向于职业性)、职业通用能力模块和本土能力模块。为验证这6个模块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检验其构成的合理性,本研究将在参考《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性,将各模块拆分成多个分项指标,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一)理论基础
本调查的理论基础是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是專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重要部分,而目前国内对于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已经基本取得共识,即商务英语是率属于应用语言学科的专门用途外语[6]。Munby(1987)认为,外语教学需要体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学习需求性”大小与教学效果呈正向关系[7]。 Robinson(1987)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建立在学习者的某种需求分析之上的。这种需求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其中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后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8]。Long(2005)认为,在专门用途外语教学中,首先需要对其学习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等同于医生给病人开处方之前的诊断”[9]。由此可见,需求分析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基础,合理的需求分析会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目标确定、能力体系建设、教学效果评估等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对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就十分必要了。
(二)问卷设计和计量方式
本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调查企业所在城市、从事行业等基本统计学信息;第二部分为验证本研究提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构成, 具体调查内容是在Hutchinson的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参照 《教学要求》中的模块分类、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相关学理依据和人社部2007年出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中规定的8大职业能力模块,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将调查内容分为6大类,并进一步将各大类能力分为若干个“分项指标”,如下:一是人文素质模块,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公德、人文知识、忠诚、工作态度;二是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技能、读写技能、口笔译技能;三是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包括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国际商法知识和技能、跨文化管理知识和技能、跨境营销知识和技能;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技能;五是跨行业职业能力模块,包括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六是本土能力模块,包括汉语(粤语)能力、对本土商情和文化的把握能力。共计拆分成25个子项,选项采用五级量表形式,由1分到5分,选项1~5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等。
(三)调查对象及抽样方式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一般定位于外贸业[10]。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广东省内各类外贸型用人单位。调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调查组直接到人才招聘现场发放问卷;二是调动原来已就业和正在就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他们完成调查问卷;三是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得相关外贸企业的邮箱,通过网络发送电子调查问卷。各种方式共计发出调查问卷355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54%。所有调查对象在近两年内(2013年7月~2015年6月)至少接收了1名或1名以上的广东省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
(四)调查结果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除描述性分析外,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来分析各调查项的被选频率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2。
根据Rebecca Oxford (1990)的调查策略,五级量表中的均值≥35即属于高级水平,25~34则属于中级水平,≤24则属于低级水平。由上可知,上述6项调查项目中,均值均高于35,其中人文素质、商务知识与技能和跨行业职业能力3个模块的均值甚至高于4。可见,上述调查内容符合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此外,为了更细化地了解各调查分项指标的受认可程度及其在整个人才体系中的结构位置,本研究对各个一级项目下 “分项指标”的数据也分别做了统计和分析。由于篇幅原因,无法列出全部“分项指标”数据,特选取每个一级项目中均值最高的6个“分项指标”,从高到低排列如表3。
由表3得知,上述6个分项指标的均值均在35以上,说明用人单位均较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前两名的是“人文素质”模块中的“忠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其均值要远高于后面的几项指标。这说明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而言,相比于英语、商务、交际等专项技能,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基本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和内涵解读综上分析,本文根据Rober Stone(1997)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将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尝试性地提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模式,即构建以综合人文素质和跨行业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英语知识和技能、商务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本土能力为延伸的,培养具备“零距离”上岗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如图1所示:
(一)综合人文素质模块
从教育的角度看,大学不是工厂,高等教育不是培训,没有人文教育的学校不是高等教育[11]。因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欲做事,先做人”是调研企业在调查中提及最多的一种表述,此处的“做人”实际上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素养[12]。
根据本调查问卷中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并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工作导向”,与本科《教学要求》中政治思想素养、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等宏观层次的定义不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内涵定义更加具体和具有“工作导向”。其内涵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外贸虽逐利,但不能唯利是图;从业人员需要心中有规矩,行为有分寸;在不违背公德良俗的情况下,需要对任职企业忠诚。如上调查所示,在所有调查因子中,忠诚度的受选率是第一位的,在充满竞争性的外贸市场,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忠诚度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包括健康的心态;需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包括自身的人文修养、对时事政治的了解等。
(二)跨行业职业能力模块
跨行业职业能力,即职业转换能力,此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由德国联邦劳动市场与职业研究所(IBA)向欧盟提出,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了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跨专业” “可携带”的能力,即能适用于各种职业,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能适应不同的岗位[13]。
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般定位于培养外贸人才[14],但需要注意的是,外贸是一个职业,而非一个行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进入任何行业,在此背景下,确立一些跨行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即适用于各种行业,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能适应岗位变化的通用职业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5]。2007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颁布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将职业通用能力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与人交流能力单元、与人合作能力单元、解决问题能力单元、自我学习能力单元、信息处理能力单元、数字应用能力单元、创新革新能力单元[16] 。
不难发现,上述模块反映的是一些“可遷移” “跨专业” “通用性”的能力,非直接的专业性技能,但却是把专业技能组织起来以完成工作的核心要素。正如澳大利亚学者RHarris认为的那样:“如果打一个比方,这些能力就如同建筑砖块之间的水泥浆。”
(三)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
从学科定位看,我国一般把商务英语归为应用语言学下属专门用途外语类[17] ,由此便决定了语言能力模块在整个商务英语人才能力体系中的必然地位。该模块具体包括:一是英语综合知识,即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知识。二是英语交际技能,具体包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口笔译技能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性”,上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都是要基于商务背景的,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识是技能的基础,而技能是知识的升华和实操。三是语言再学习策略。本次调查显示,虽然英语是外贸行业的主流语言,但目前有很多行业的“蓝海”都在非英语国家。另外,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员工拥有短时间内具备与外语(非英语)人员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因此,语言再学习策略也应该包括在此模块中。
(四)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
商务英语的跨学科属性十分明显,其研究对象是商务话语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商务活动和商务文化,因而能够直接服务于商务活动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在本能力体系中必然占据重要位置。
根据调查反馈,现代外贸的主要特色是跨境电商,而且这种特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持续。在此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商务知识和技能模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涵: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国际商法知识和技能、跨境营销知识和技能、跨文化管理知识和技能。其中,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国际商法知识与技能是保障,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是核心,跨境营销和跨文化管理知识及技能是延伸和发展,各子模块相互支撑,从而构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模块。
(五)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主事外贸[18],而外贸的特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中的位置,此点在《商务英语本科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教学标准》)中已经得到明确。《教学标准》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化为跨文化思维、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考虑到高职与本科“量”上的差距,高职商英学生做到“跨文化思维”有一定难度;而“跨文化适应”作为一个宏观上的标准,对于教学周期较短、语言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范畴过大,要求过高,不易把握。因此,针对高职商英专业的特点,本文将“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适应”合二为一,统一为“跨文化意识”。与偏内容的跨文化思维相比,跨文化意识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方面的表示,即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渴望,认可跨文化交际中有异于本族文化的种种交际现象,引导自己接受、适应,并最终获得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
除上述“跨文化交际意识”外,本模块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技能”。与侧重“态度”和“心动”层面的“意识”不同,“跨文化交际技能”侧重于“操作”和“行动”层面,具体包括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心动+行动”,构成基本完整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
(六)“本土能力”模块
“本土能力”是国际化的基础[19],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有着“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人才培养定位,但也必须要立足“本土”。本次调查显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虽然立足于培养外贸人才,但用人单位对“本土能力”也有着很高的需求。
根据调查,“本土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对汉语能力,包括一些影响力很大的方言(如粤语)的把握;二是对本土商情、商业(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以目前吸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最多的珠三角地区为例,其本土能力可以定义为以下两点:一是对当地方言,即粤语的掌握;二是对珠三角地区商情和岭南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一般认为,珠三角地区虽然商业发达,国际化程度也很高,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力量却也十分强大,排外、重商,其商业理念、人文背景,甚至语言都自成一体,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若要想在该地的外贸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尽快融于本土文化。此外,目前外贸市场上的“二级市场”制(即外商将订单下给国内某贸易公司,该贸易公司并不直接提供产品,而是将订单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工厂的一种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也将“外贸”变成了“内贸”。凡此种种,均使得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本土能力”变得分外重要。
其他的地区,语言文化会不同,加之现在国内高职招生基本都是本省生源,因此,对于“本土能力”的需求就更大了。
五、结语
为探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在充分参考《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与本科商务英语教育的区别,建立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并构建了此体系的“6大模块”,通过问卷调查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6大模块”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合理性,符合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随后,本文结合本科《教学标准》和高职教育特色,分别对构成上述“6大模块”的各分项指标进行了内涵解读,希望相关成果能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用人单位,且调查数据主要源于一次性调查问卷,调查结果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结论还需以后更大样本量的综合型研究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周骏宇,杨军.广东外贸企业的困境、转型升级路径和政策需求——基于结构方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4):4-15.
[2][18]姚国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启示——以广东外贸行业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5(12):75-78.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1-11.
[4]王淑花,田丽.普通本科与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哲学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81-84.
[5]程達军.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2(2):116-118.
[6]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6):6-14.
[7]Munby, 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76.
[8]Robinson P C.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1
[9]Long M H.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0] [14]蒋丽平.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模式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3):84-86.
[11][12]姚国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调查与研究——以需求为导向的广东实践[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9):115-123.
[13][15]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90-93.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18
[17]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J].外语界,2013(4):19-25.
[19]郭广昌.将创业理想与“中国动力”紧密相连[J].求是,2012(4):39-40.
Abstract: There is no particular curriculum for BA progra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lthough it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is program in recent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Thus, by consulting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Business English BA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BA program, this paper tried to formulate a particular construction mode of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abili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larified its “six modules” accordingly. Afterwards, by analyzing the data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justifi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former “six modules” and made interpretation to its connotations one by one, hoping it may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English maj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责任编辑:申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