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敦煌壁画研究

2017-05-30王文然郭书琪张健

工业设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风格

王文然 郭书琪 张健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本文以魏晋、隋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马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学等相关资料,对不同朝代的马的形象特征、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朝代中西方文化交融对其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敦煌壁画;马形象;艺术风格;文化交融

引言

敦煌是絲绸之路上的名城古镇,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聚集之地,敦煌壁画是我国历朝画家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传统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瑰宝。敦煌壁画中马的形象内容丰富,并表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特色,深入研究敦煌壁画中马的形象变化,可以探究各朝各代的艺术风格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进程。

1敦煌壁画中马文化存在因素

马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是生活、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马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与马匹相关的壁画,汉代画像石刻中也不乏马匹形象的出现。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游牧民族常驻于此,因此盛产名马。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必经的通商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是中国古代时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活动的重要聚落中心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因而文化交融产生的马匹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得以展现。

2敦煌壁画中的马形象特点

敦煌壁画中马的形象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以现实生活形象为蓝本刻画的普通马的形象;另一种则是以神化形象在空中飞翔于流云之间的天马。据考证,古代的翼马形象较早出现在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且与马形象较为相似。因此,敦煌壁画中马形象无论是形态、结构和表现手法都显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2.1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敦煌壁画开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马形象最早发展的时期。这段时期内,马的形象通常在古代王子出行图与狩猎图以交通工具和军事活动的形式出现。如莫高窟285窟西魏壁画中的主体画《五百强盗故事图》中,马的形态虽身披战甲,但仍可以看出其形态结构以及线条较为简洁干练,其四肢腾空的飞跃形态具有较强的动势。此时期马的形象正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古之马,喙尖而腹细” 。马匹四肢细长且无具体腿部关节刻画,嘴略尖,腹部较为平瘦,具有轻盈矫健的身姿,运用夸张的造型以表达浪漫主义色彩,线条流畅简洁,神采飞扬,较为写意。

而在莫高窟西魏第249窟顶北披的《狩猎图》中,两名猎者乘骑骏马奔驰,马的腿部肌肉描绘较为粗壮发达,突出速度和马匹的矫健,加强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壁画中出现了翼马的形象,同旁边凌驾空中的仙人一起飞行,四周流云浮动,其通身为蓝色,羽翼略张,似有继续向上腾空的趋势。画中翼马形象轻盈灵动,头部细长,耳部相较于本幅壁画中普通马匹的形象略大且尾部较短,四肢纤细,其造型就有较强的动感。经认证这是敦煌壁画中存在最早有翼马神兽形象的记录,追溯翼马的造型来源,早在公元前 1 世纪佛陀伽耶的围栏浮雕中曾出现有翼天马的形象,其造型极可能与西域艺术中的有翼天马形象有关。因此,翼马形象应该是源自西方有翼天马的形象,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并与中国本土广泛流传的天马形象相互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翼马形象。

2.2隋唐时期

随着中原朝代的更替,隋唐时期经济已达鼎盛,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更为密切,壁画中马匹形象也逐渐具有体格强健、气势威武的特点,画风也有先前侧重的浪漫夸张变为传神写实。如位于莫高窟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所绘制的马的形象,臀部较为丰满,四肢健壮有力,立耳圆腹,特别对马的头部进行细部刻画,形象传神。绘画手法线条流畅,笔意有力,整体造型虽以丰肥为美,但仍具有体魄健美之形。

在莫高窟初唐第329窟《夜半逾城》,画中天马通身为枣红色,虽无翼但与周围仙人并肩而行,四周流云飞动,与周围环境形成很强的流动感。壁画中马造型轮廓清晰,体现出较为饱满的肌肉,其四肢微微张开,借助仙人之力在空中疾驰飞跃。而在莫高窟285 窟壁画中出现了日月神的形象,日月神为菩萨形,乘马车,背道而驰,下有力士托车 。此类画的内容皆为力士或仙人托起马或车辆,并将其送入空中,且日月神形象、希腊古老的太阳神、阿富汗的日神形象和乘坐车马极为相似。可见,日月神作为一种西域外来文化形象,是西域和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

2.3五代至元代时期

五代至元代时期马匹形象艺术风格更加贴近生活,趋向于写实性,壁画内容也多是宣扬世俗情怀,其艺术风格侧重比例协调、运笔流畅、色彩柔和等方面,壁画故事内容更加偏重于世俗化。如莫高窟第61 窟西壁《五台山》壁画,在壁画中大量出现了通商运输的马队和商队,可真实反映出古代的交通运输场景与经济贸易交流频繁的场面。壁画中马形象虽然比较简洁,但与真实马形象较为相近,马匹比例造型协调,其中出现西域骆驼的形象,虽造型较为简洁但也不乏生动形象。由此可见,这时期不仅经济贸易来往极为密切,在文化上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也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

3结语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承载了数百年期间不同朝代、千姿百态的马匹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的包容性。在西域外来文化与本土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无论是魏晋时期写意的马,唐代丰肥健壮的马,还是五代时期世俗写实的马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动人之处。敦煌壁画作为各国文化交融的宝库,不仅为中国文化打开了大门,也为世界添姿加彩。

参考文献:

[1]刘艳燕,曾俊琴.敦煌壁画中马形象探析[J] .丝绸之路,2015(08).

作者简介:

王文然/女/1990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猜你喜欢

敦煌壁画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敦煌图案色彩规律研究及推广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八大文人书画名家艺术风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