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依据及意义
2017-05-30张吕张国镛陈雪
张吕 张国镛 陈雪
摘要: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层面的内涵,其提出是我们党把握共享发展规律、聚焦共享发展难题、深化国家治理认识的伟大创举。共享发展理念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其理论依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对共同富裕价值的追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其现实依据则在于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增强人民的福祉与增加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关键词: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3-0034-07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它的最终愿望和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为我党最新理论成果的一部分,它是对我国改革发展经验进行的科学总结和系统概括;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完善了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共享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好地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共享发展理念,必须深刻理解它提出的依据及重大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在社会各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热议。共享发展理念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只有科学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全民共享。即当今的中国人民,每个人都共同享有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梦想的机会。第二,全面共享。首先是全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是人民群众享受成果的权利得到保障,即人们心里希望并努力追求的全面共享,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第三,共建共享。即共建与共享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只有先共同建设,然后才能共享发展,没有发展的共享和没有共享的发展都是不科学的,使共建共享常态化是我们努力建设的方向。第四,渐进共享。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完成共同富裕的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一个较长并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历史过程。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实现路径,积小胜为大胜,朝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稳步迈进。
通过对共享发展内涵的分析,共享发展就是指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应当由全体人民,即所有参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共同享有,它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其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逐步拥有发展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条件。
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依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坚持“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探讨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深刻理解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优的发展成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发展动力。
(一)理论依据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特定的理论背景,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理论依据,下面从三个维度对它的理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義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性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赞同历史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历史英雄人物想要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价值,因此,归根结底,人民大众才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创造的,而是千千万万不辞辛苦的中国人民所推动和创造的。中国人民从古到今都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理应为人民所享用。共享发展理念汲取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相关理论,体现了人民共享的观念。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对共同富裕价值的追求。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相应的价值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对中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怎样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等一系列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届领导人都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关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就表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他鲜明地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大家都有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在1990年12月,他在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讲道:“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进入21世纪以后,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在面对新时期所出现的新问题,胡锦涛在谈话中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四位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相关解答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习近平在我国全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水到渠成。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说:“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这就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其目的就是要使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因此,共享发展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唯一代表,不谋取自己的任何利益,它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这样的目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也是这样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毫无疑问成为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现实依据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笔者将从三个维度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依据进行解读,
第一,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曾经多次谈到,共产主义就是人民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每天努力拼搏所争取的都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人们想要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所奠定的基础和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贫穷落后的不利情况下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仍有很多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待建立,公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诸多有关民生的问题亟需解决。毋庸讳言,虽然六十多年的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是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没有惠及到整个社会、全体人民,发展成果并没有完全实现共享,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社会公平正义没有完全实现。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人民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权利。人民的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就会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就会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实打实地获得发展成果,满足发展需要,实现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独特之处。为人民谋利益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保持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28年的艰苦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使全体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全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蛋糕”越做越大,使人民群众不仅在政治上获得更多自由,同时也在经济上获得了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都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将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旗帜鲜明地表明它的历史任务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实现共享发展,只有每个人获得发展、实现共享,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仍面临着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等种种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广大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东部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各种支持,才有了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率先崛起。但前期的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也使部分中西部地区丧失了同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城乡经济、区域经济的差距逐步拉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既是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利益分配关系的纠偏,也会减少传统发展理念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补齐社会发展短板,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一“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方针,是提高内需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从而可以更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积极向前发展。从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富强与人民共享之间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是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群众。可见,“中国梦”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只有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让每一个人平等享有自身发展的机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共享”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导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对于中国共产党、全体人民以及中华民族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维护好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可以得到保障。党的执政根基在人民,党所需要的力量之源也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究其根本是全体人民的功劳。每一位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重要的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样我们党就始终能够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同时也将会牢牢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分享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作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党,只有满足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的、正当的需求,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带领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因此,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民共享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和切入点,发展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更加注重公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使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民。这样,我们就能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使每一个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都不掉队,人民群众才有信心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为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福祉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增进人民幸福的关键一环。共享不只是所谓的理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就是要把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进共享发展的前提,同时把推进扶贫脱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抓手,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各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国家在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文化、卫生和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力度,把一些资源有目的地朝中西部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倾斜,让全国贫困地区的人民都分享到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分到自己应该享受的“蛋糕”,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全面覆盖,从而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享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为平均主义,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但核心要求是要把差距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贫富悬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当前,我国消除贫困这一攻坚任务依然十分严峻,使贫困地区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这也是目前实现共享发展最基本、最迫切的要求。我们党在现阶段向人民作出郑重承诺,要确保到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脱贫。要兑现这个全国人民所期盼的承诺,就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要求的那样,“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采取过硬、管用的举措啃下脱贫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综上所述,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发展的根本思想,急人民之所急,利人民之所利。只有不断满足人民在各个领域的需求,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福祉才会不断增加,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地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它理想的效果。
(三)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当今世界,只有落实好共享发展,民族才能团结,国家才能安定。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惨痛的教训。从教训上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发展建立在另一部分人贫困的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民族之间对立,甚至社会出现分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从经验上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对国际上所出现的经验教训的借鉴以及超越。我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少数民族理所应当要获得分享成果的权利。当前,我国一些地区还没有脱贫,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把共享发展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少数民族地区。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国家要紧紧围绕完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持续深入實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以提高对群众的公共服务水平、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第一任务,以扶贫攻坚作为重点和难点,以教育、就业、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着力点,把共享发展落实到切实解决少数民族所面临的急迫问题上、增进人民幸福和民族团结上,推动各民族和谐健康发展,让少数民族实实在在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让少数民族体会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族的温暖,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增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同时,少数民族为了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也会在分享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努力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任务之中。
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我们要落实好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的力量把“蛋糕”不断做大;另一方面要把这个大“蛋糕”分好,特别是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对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依据以及它能够在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解读,以更好地运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新常态”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就能按照预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按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能顺利实现,人民也将会更好地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 肖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