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英国大学纪录片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2017-05-30艾莉森卡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纪录片专业课程

艾莉森?卡恩

摘要:今天,我们已经被淹没在充斥着各类风格和题材的数字媒体产品的互联网中,这其中的创作者既有专业人士,更多的则是业余爱好者。随着数字影像设备的普及,以及数字影像制作技术的操作简单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数字影像的方式进行创作。那么在今天,专业影视艺术院校以及专业影视艺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影视艺术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学习创作兼具美学意义、社会背景以及哲学思考逻辑的高水准纪录片呢?既然人人都有制作视听资料的能力,而如今的社会媒体、社交网络有巨量的影像需求,我们何不将电影相关的教学作为大学基础教程加以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英国大学;纪录片教学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3-0039-04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3.007

如今视觉媒体已经是所有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无论是社会科学家、建筑师、医药工作者、工程师、科学家,或是老师,谁能离得开视觉媒体呢?而且我们发现借助试听手段的表达更加有助于专业信息的普及与传播。因此,各行各业的人都觉得学习影像的表达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中我们不禁要问:哪里才是纪录片的文化场域?我们应该在哪里教纪录片?怎样教?本文阐述的就是在非电影专业和人文艺术学科的大学教育中怎样开展纪录片的教学与实践?以及我们碰到的机遇与挑战。这种面对全校的开放式教学更像是大学中独立的外语训练中心,对所有的学者和学生开放。数字革命为高等教育创造了新模式和新挑战,更为纪录片的教学带来新尝试与新机遇。

作为大学讲师和教学实践项目的制定者,我们的初衷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可以从容面对21世纪的新型工作需求,这是一个机会,也可以称之为责任。整合整个学校的视听类课程,包括与视听表达相关的课程,如伦理学及法律等。视频和音频是在线创作和内容消费发展最快的网络产品,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视频影片如何制作、发布和保存,就会失去在未来教育和专业市场的竞争力。把英国纪录片视为一项不断变化的创作手段、一种职业选择以及学术研究一直都是艰巨的任务,难在纪录片的选题来自科学、商业、纪实及艺术的先锋。近年来社会学者对于纪录片的涉猎范围和纪录片的审美标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纪录片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研究的认可。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社会及史学资料由来已久,它在我们的文化标识中已经存在近百年。在人类学圈内对于纪录片制作背后有关的伦理讨论从未停止过,包括选择电影题材、确定框架、追求原真性、创作控制和最终形式整体的美感。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常常会让纪录片制作人在众多学术讨论中遭受攻击。

攝影机或者照相机的拍摄技巧、拍摄手段和剪辑逻辑的研习,常被认为是棘手的事,因为创作者不愿冒精神折磨的风险。作为一门英国大学学科,纪录片理论和实践常常在电影的理论学习和普通的创作方法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早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纪录片的教学主要就是亲手实践操作,而现在纪录片的教学更多地偏向于纯理论的讨论和获得学位的途径。性价比是学院开设纪录片课程面临的挑战之一,它需要设备、硬件和软件,并由专家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相关体验。有一些课程的教学可能会投资昂贵而且高端的摄像器材以吸引学生亲手进行创作。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即使现实教学中缺少专业电影学校才能提供的资源、时间和相关的专业师资,学生也认为未来他能作出类似《霍比特人》水准的电影。曾经的纪录片教育要求纪录片毕业的专业学生应该能够制作达到行业生产标准的纪录片。而这就需要实际的操作、前期策划的知识基础以及电影制片发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技巧。如今,大批电影制作的“业余选手”毕业于各类专业大学,他们拥有实践操作经验,但是制作水准却仅仅可以达到学生作业水准,观众们也无法容忍。不可避免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前夕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足够技巧制作出他们想象的具备专业水准的作品,无法完成能够达到参加电影节水准的作品,他们自身也会感到失望,从而对于影视专业教育水准提出质疑。

如果纪录电影产业发展蒸蒸日上,非电影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对创作纪录电影有强烈需求,那么大学对纪录片课程投入的师资、课程设置、专业设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在了解到纪录片创作现状与纪录片市场的人才需求后,基础性纪录电影教学便显示出重要性。这是学位课程可行而且较为温和的途径,在时间和教学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视频与音频的制作,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也很考验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他们会发现掌握它以后便可在专业标准面试中准确控制灯光和录制声音,同时能够保持专业性地回答一系列与制作纪录片有关的面试问题,也为将来更多技能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纪录片教学中我们更强调纪录片的内容创作手段和叙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强调使用昂贵的摄像装备。在影视专业创作领域的一项关于专业技能研究表明,主编与制片人更看重学生选题的创意、如何控制现场拍摄、如何进行后期编辑完成预期叙事表现、回答电影拍摄中可行性和逻辑相关的关键问题、切入拍摄主题的核心、塑造角色等等,而并不是一味追求那些看起来高端的完成度很高的学生作品。回顾英国大学在数字电影出现之前的影视教学课,我们看到只有很少的大学设置了提供摄影设备实践的课程。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20世纪的英国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必须决定走艺术还是科学的专业方向。在那个时代的英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英国学生在16岁前玩过相机、声音、灯光控制以及其他电影制作的技术。纪录片制片人通常有他或她自己个人追求电影项目的原因,无论是为了体现社会变革,新闻需求或学术目的,抑或是只作为在异国情调的场景中捕捉罕见镜头的工具。这是因为1980年代以前没有正式机构或学位课程教授大家电影制作的方法,这类课程经常由艺术设计及人文学科联合开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学则没有机会设置这样的课程。

英国的历史概述表明,大多数英国电影制作人并不是在大学里学习电影创作的。电影行业本身是在光和电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实验科学。在19世纪晚期顶级科学家们发明了捕捉动态影像的技术,在英国,影片的制作更多的时候是被作为商业产品进行生产,被英国电影商人所制作的。人类学研究显示,社会科学家在实地考察时会带上相机,而已知的最早这样做的是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哈顿,1898年他从剑桥大学远征至托雷斯海峡,带着电影《本土舞者》返回澳大利亚。最早的纪实电影是企业家拍摄的,拍工人的日常和他们自己参加交易会、博览会展览和殖民风格的节日。富人和有影响力的商人贵族将拍影片当做家庭娱乐和记录社会的一种方式。1920年代起,电影作为前卫艺术形式占據了欧洲和美国影院,电影的实践者们用摄影机和电影叙事的视听语言进行电影创作。科幻电影在那个时候非常流行,好莱坞的魅力和影响力赢得了所有年龄段和各个国家的观众。到了1930年代,娱乐电影和作为“文档”的纪实电影被明显区分开来。这之后纪录片的制片人就成为奢华的娱乐世界的“穷亲戚”,但英国电视业仍以很多形式将纪录片保留下来,成为反映不同时代社会及历史多样化的渠道。如今,纪录片、纪实类影视节目已经扩散到众多的电视类型节目和网络视频产品中,包括新闻报道、社会观察、现实记录、野生动物记录、新闻调查、历史和传记等,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是无处不在的。

数字革命以前的电影研究被认为是人文的组成部分,因为人们用讲故事的方式去研究电影剧本及其叙事方式。电影被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从心理、语言、女权主义、政治、社会、历史、主题和符号学的观点——如新文学研究、女性研究和电影研究——讨论,从这个角度说,纪录片是以这些知识传统为基础的。

在英国,制片人通常不会去大学学习电影行业的专业知识,因为电影研究与电影创作之间彼此是分隔开的。大多数人特别是蓝领阶级仍然很难获得大学教育,电影中大量操作工作常常由英国底层的工人完成。电影经营者一般是靠拍摄或当编辑助理这种跑腿的底层工作人员来掌握这个行当。对摄影或编辑技能知之甚少或只具备基础知识的导演或制片人靠脚本或笔记指导整个团队。他会在拍摄时候调动大队人马,其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以及属于哪个社会阶层。“制片人”这个词几乎和指导电影的“导演”称谓同义。当然,科幻电影仍然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众多专业人员提供支持,但难点在于大学若不投入足够时间和资源,在所有电影制作的分工上就不可能培养出制片人,因为每个岗位本身就是一个专业学科。

纪录片教学涉及到的基本技能——逻辑、基础课、法律、伦理、对研究的理解以及专业要求并不意味着故事电影就不值得追求,相反,纪录片其实需要专业的机构才能做到恰当。好比外科手术需要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数字技术的出现以及基础的纪录片制作训练能推动更宽泛的技能,和普通职业训练相比,我们不是在训练总制片人只跟一两个人打交道就够了,现在要求你能跟一系列的制作相关人去合作。在大学里教实操性的制片始终是大胆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学术方面,在经历15年的探索后,是反思有史以来电影学位把理论和实践对立这种做法的时候了。虽说电影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试图在别的学位中复制电影学院的教学经验,从很多方面都会遭受挑战。

电影理论家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学位是课程管理系统中唯一的智力因素,因为课程设置通常由讲座、研讨会和学生写论文几部分组成。作为一个在电影教学中教授一些实用模块的学者,课程开发人员通常因为电影制作不是一个单一的主题而感到庆幸,正因如此,它更需要大量的专家,才能教授更合理的课程。而我认为仅靠大学的理论学位教出足以驾驭科幻电影的制片人是不可能的。试图在本科学位达到电影/媒体实践或电影理论和分析的高价值标准,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我建议希望从事学位课程的学生,从拿一个数字媒体/电影制作课程,和拿一个电影理论课程学位中选其一,而从学生离开大学时的能力看,大多数能立即找到工作的学生,是在电影/创意产业有实践技能的。

我像大多数电影制作人一样,通过协助专业人士在电影行业工作学会了拍电影。我的电影知识并不是从我的4年大学中获得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英国大学就没有较高的电影教学水准。而是说,寻找到在不同领域制作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家教授来进行教学有多重要。

要在电影行业找到一个有经验的学者并不容易,而有用的人脉网络或是对电影业的繁荣至关重要的人就更少了。其中一个尝试教电影制作的困境,是如今英国大学学术课程中太好争辩而不重视实践操作的环境氛围。在英国,电影制作通常是在以前的科技专科学校中作为专业被教授,它们没有对师资的研究背景以及学历学位的严格要求。因此,很多来自电影制作领域的多面手技师便可以来进行教学工作,但这显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在英国大学接受一年教育,大学学费就超过£9000/年,加上食宿,需要超过£20000/年的费用。而如果在电影学位课程的核心课程上被非学者和行业专家教授,像是一种学术职业和行业的背叛。若从学术成就方面讨论,将包含实践操作的电影引入学位课程带来的问题一直在评估方面存在争议,因为不太可能让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就能培养出全部的电影制作技能,做出高质量的电影。

在本科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常常根据友谊组建团体而不只是能力搭配。所以一个摄影专业好的学生可能在他的几个朋友组成的团队中担任摄影。这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作为一个评估员,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组团队合作不是仅仅为一个或两个人的工作呢?关于评估实践的问题一直被教学效果评价组织所重视,教学和评估电影制作将在不久的未来受到更多关注,我们应该努力达到目前框架下能够达到的更好水平。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甚至困扰了许多电影专业以外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拍摄,并且可以合理评估教学效果,学生创作的影片也能成为教师学术成果输出的一部分,或者作为调查教学水准的一个工具。

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1922年,1930年代英国导演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 1898-1972)启用了“纪录片”这个词,作为开创性定义。“纪录片”这个词在英国的电影界总是并仍然代表着:需要坚持道德义务,并告诉世界它所呈现、构造出的是真相。只有在最近几年,纪录片作为一种明确的叙事风格,被嵌入熟悉的电视节目表中,而其时长很少超过一个小时。纪录片成为了BBC一个非常重要的影片类型。约翰·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的原则应该强调电影观察生活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新艺术形式。他认为没有演员参与和真实的位置,能比虚构的情节更好的解释现代世界,也因此认为若材料取自未经过滤的世界,可能更真实、对观众更有吸引力。他开创了“英国记录片学派”主张: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但如今纪录片类型已经不论时间长短,都可以成为混乱、无法辨认的纪实性记录影片。如我们所看到的Youtube、互动纪录片文档形式、作为观察事件发生的旁观者描述发生了什么的纪实片、通过旅行和高风险冒险追求个人或商业网站和广播电视上流行的电视真人秀等等。

BBC给了许多主持人发声的机会,但谁也没有大卫·阿滕伯勒爵士从中收获丰富,他成为了英国社会颇具影响力的公知主持人,他将英国的基本价值观人格化,发现英国人的心理状态。电视上的纪录片制作人在很多方面开始与阿滕伯勒合作,自从1955年,他因野生动物计划作为临时主持人加入后,就再未离开过屏幕。从1950年代到今天,BBC每年通过广播电视输出大量纪录片,它们在纪实片项目中,为专业的电影人制定了許多实用的黄金标准。最近,五频道和天空电视为导演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和他们的才情展现给别人。编辑委员会在广播电视的世界中统治全局,他们小心翼翼地保守着导演预算和议程项目的秘密。能够自信地把一个想法推销给电影融资机构是一种值得牢记的技巧;为此,未来需要学生更关注融资与沟通的技能。

最后,纪录片的研究作为更广泛的学术追求的一部分,包括了本体论、后现代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的受众对象包括了全球观众,这样的数字世界让每个人都更靠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便宜的数码相机和成本较低、方便使用的编辑方法,但主要是因为无处不在的自然的视觉信息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媒介。在更高的教育水平中,必须包括一种能将前后背景、理论与实践拍摄结合起来的能力,可以将电影与历史的关系和纪录片制作过程的理解放在合理的语境中。很多时候,尽管学生并没有想要拍出纪录片,但他们却经常得到的是纪录片的结果。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像纪录片制片人一样思考,在规划、拍摄和发布纪录片的过程中,了解实际操作和抽象的概念问题。呈现出关键的框架分析和批评最近的纪录片,这是一种可以大大增加电影意义与数字技术普及的形式。然而,作为一个电影制作学科的讲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有许多与学生讨论电影制作者意图和编辑工艺的机会,最终区分“经典”或“高质量”电影与其他出版片段的区别。从学术批判的观点出发,问及关于纪录片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由Michael Rabiger提出:

这部电影是否描述了一个真正的、可辨认的社会现实?电影源于某种信念(一个想法,一个议程,一个强有力的观点,还是一个隐藏或可见的信仰)?这部电影是否涉及提高意识(一个事件,不公正的问题,其他文化,未知的知识或技能,推翻接受想法)?电影是否显示了人类价值观(一系列或一个观点)?这部电影是否涉及冲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不同的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等等)?这部电影想评判社会还是仅仅提供信息?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来评价或批评纪录片。此外,我们调查并提出关于用于纪录片中电影技术的问题(框架、观点、编辑、声音、相机运动/寂静、手持/三脚架安装),以及这些技术是否提高、戏剧化、或者缩小了这部电影的立意。

结论

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是:确立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美学思想非娱乐、教育与宣传的基本运作模式,将哲学问题有创意地呈现。然而,另一个术语,“纪实”,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开始在专业圈子里传播,同时最近的数字年代,因为Youtube,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内容制作者。纪录片可以作为自1990年代以来,英国长篇电影的复苏,可以是从主流电视频道委托拍摄或购买的,或是由播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短剧。它们的共同元素是这些记录的“生活”是他们发布、并找到观看的观众——否则我们怎么谈论它们呢?

过去的15年,英国纪录片电影制作从一个相对不寻常的职业或者一种昂贵的行为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可以让所有年龄和各种能力级别以之作为消遣业余爱好的活动。纪实电影的长度和主题是互联网的生命力,考验通过互联网创造和发布的创造力程度,到目前为止,每秒大约有24000字节在互联网上被传播,还在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如今沟通的格局已经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音频视频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变化是这场社会变革的中心。这将彻底改变大多数人看、记录、收集和使用数据的方式。同时,哲学层面上,我们也参与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场景中——我们在线上记录、存档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用的,正式或非正式创建图像的方法,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周围正在被创建内容的关系。因此,必须这样说,纪录片创作的教学既面临着当下媒介环境的挑战,更迎来了新的机遇,那就是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客观地记录这个世界的真实面容。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纪录片之页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