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让“虚拟”照进现实
2017-05-30潘镭
潘镭
新年伊始,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尽管央行推行的法定数字货币面纱尚未完全揭开。但必将使现行的电子货币机制更加公开透明、安全可控。
设计数字货币的基本原理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在流通的货币中加入了大量的特定数字化信息,依靠广泛设立的互联网系统识别和追踪,用超级计算机的海量数据库进行前置管理,把全社会无序流动的货币用数字技术有效地全程监管起来。其设计研发的基本原理如下:
一是数字货币中加入条码识别和磁信息可读写的特殊功能。一张百元数字币,就是一个可以被特殊设备读取和删写的磁条码单元载体,货币上标印的明码同隐刻在磁条中的暗码相对应,在中央超级数据库中登记注册。提供给所有联网高速货币检验机核对。
二是在出库时由银行特殊设备读取认证,并签发生效后方可正常流通。流通中每次进行联网高速货币点验机检验时,点验机都将对该货币加载记录信息,并反馈至中央数据库。以便及时更改此币的验证特征,使之在下一次检验认证中按照新的登记特征检验。货币回笼后则由銀行特殊设备读取认证、冻结失效。
三是数字货币印有识别码、核心码、签证记录码、验证登记码。适应检验和流通的分级管理和跟踪。交易场所的验钞机只检验识别码、签证码和登记码,识别码实际上就是检验码,记录的是最近一次网络点验机上检验印记,是数字货币的主要识别标志之一。
签证记录码是银行根据指令对出库货币进行归属性确认的标记,标注其出库的原始账户及其所有人(确定本钞归属,相当于本票、支票的背书)。出库货币可分为普通币、含税币、定向流通币等多种形式,差别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但在网络检验时可以立即识别区分,含税币在流通时要扣税,定向流通币只能在特定领域或特定前提下流通。签证记录只有银行可以变更,网络点验机只能读取。为应对货币流通中残损,导致检验有误的特殊情况,银行特殊检验设备可读取并验证核心码,以此来裁定残损货币的真伪。
四是银行特殊设备可以将被非法盗用、窃取的货币设置为失效,让所有联网验钞机将失效货币认定为假币。
利用数字货币这些基本特性,可以精确测量现金流通量、流通方向、流通速度、沉淀比例、时间、领域和各自的复活周期。有了这些监测数据,央行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调整供求关系、约束经济波动、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货币比拼网络虚拟币
数字货币与互联网技术、比特币紧密相关,有支付和流通的属性。目前比特币等可流通交易的数字货币主要包括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两大类,因它们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中,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中,其合法性已逐渐被许多国家认可。
其中数字黄金货币是由多个供应商各自独立发行的黄金兑换数字币,且基本都以他们的公司名字命名,当下e-gold和Liberty Reserve是应用最流行的数字黄金货币,拥有全球最大数量的用户。数字黄金货币通常将一个单位的数字货币跟黄金直接挂钩,它的购买力主要围绕黄金价格同步波动。
而密码币则是指不依托任何实物,使用密码算法的数字货币。其主要依靠密码技术和校验技术来创建、分发和流通。特点是运用点对点技术、且人人都有发行权。目前已包括比特币、莱特币、可可币、元宝币等数千种。
上述数字货币均可以被用于真实的商品交易及现金兑换中,因此它们与当前流行的百度币、Q币,Q点、点卷、U币米票等网络虚拟币相比还是存在天壤之别,并不等同于游戏、电商等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这些网络虚拟币往往是由一些企业自身推出,有些类似“代金券”的性质,而非真实的货币,而且大多用于游戏充值。购买装备道具,不能进行线下购买支付。
但就兑换方式而言。现行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虽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电子货币。但因其已具备了一定的流通性和现金汇兑能力,因此原则上可用流通的数字货币购买虚拟货币,而不允许将虚拟货币转化成流通的数字货币。
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正当时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支付结算方式将发生巨变。央行即将推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比特币等已发行的数字货币相比,肯定存在显著差异,但必将会使现行的网络支付环境更加健康、安全并充分满足各方的支付需求。
首先,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从诞生之初,就没有明确对等的现钞兑换机制存在。它只是一种财富的表现形式。虽然可以兑换成一定数量的现钞,但并不是钞票的电子记账形式。
而央行亟待推行的数字货币,必将有针对性地研发相应的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系统,让遍布互联网络的各用户节点严格按照其种子文件达成的网络协议操作并执行,确保法定数字货币在发行、流通等环节中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网上支付渠道建设并非尽善尽美,尤其是一到网络购物节等交易高峰期就面临“瘫痪”危险,而且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支付验证水平参差不齐。交易额度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特别是当下,不少企业在发行虚拟货币时。由于自身风险防控和安全意识不足,且当前广泛应用的电子货币又只是存储在银行卡里的钞票,就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虚拟币。通过银行卡盗刷销赃、洗钱创造了可乘之机。
在此背景下,央行探索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是进一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现行支付体系的安全性、提升支付清算效率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电子货币与“互联网+”的契合度。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
尽管目前央行试运行的数字货币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技术、安全瓶颈,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全面应用,已可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区块来取代互联网上单一的中心服务器,使数字货币的所有交易、变更数据都记录在云系统之上,进而降低了其“信用”成本,促使数字货币的发行更加安全,并可随时追踪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