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名字叫“今天”

2017-05-30梁淑君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船长文本课文

梁淑君

我曾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上看到我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的一篇短文,题目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短文语言明白、流畅,寓意深刻,这是先生独特语言风格的体现。他从诗人的一首诗歌中的话展开,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意义上的启迪。看完先生的短文,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就是如此简洁明白的话,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里我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一、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学生踏踏实实读文

教师让学生去进行前置性学习时,总少不了提出这样的要求:给文中的一类字加上拼音,并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叙述文本,还尽可能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在拓展延伸学习时,也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背诵或朗诵课文。看上去是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着学生去读着教材文本,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文本的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一点: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于运用技术手段,用音视频资料的播放去替代学生的朗读,以为以这样的读,可以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那么拓展延伸性的学习会是怎样的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悟都呈现不出任何活力,课后阅读的情况可想而知。阅读课堂之所以缺乏活力,应当归结于学生没有比较理想地读起来。

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起来,给学生踏踏实实阅读的环境,求学生踏踏实实读文的质量。那么,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低年级这个阶段的重点可以放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落实字词句训练和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这几个方面;中年级的朗读应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感情朗读,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确定具体的读书目标,让学生依目标有层次地进行读书;高年级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天安门广场》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宽广,壮观,雄伟壮丽”进行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哪些方面?通过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范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出天安门广场宽广、壮观。紧接着出示向南、中央、南端、东西两侧这些方位词,在我示范朗读时加强这些词语的语音、语调,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去自由读,在阅读中找到这些方位的建筑,明白这样可以使建筑物和景物写得更有条理,从而达成中年级阅读的教学目标。

二、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学生真真切切悟文

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而写作是以阅读为前提的。阅读是什么?阅读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获取审美的体验。阅读教学的过程怎样去实现?其实,就是建立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去比较个性化地感悟文本。但在我们诸多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尽早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越俎代庖,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阅读感悟的实践,学生不能去真真切切地感悟教材文本。

学生真真切切悟文,必须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实现属于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实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倘若语文教学能够这样日复一日地开展,那学生定能真真切切地受到文本之情感的熏陶,也定能获取思想意义上的启迪,更定能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以及言意兼得。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船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伟大的,行为是果断的,他勇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只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悟,即便是小学生,也完全可以获取到很多益处。

教学时,我让学生去整体地介入教材文本,学生比较理想地抓住一开始的险情,抓住船长与机械师的对话,抓住60人的脱险,抓住船长随着沉船的下沉,抓住文中乃至文末的议论。学生所产生的感受就是那样的不一般,对船长的钦佩之情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也由此产生这样的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勇于担当,哈尔威船长的指挥行为,不仅仅体现出一种壮美,也同样体现出一种柔情。今天的社会处于高度和平的状态,但雄壮和柔情之美,还应当是人们所崇尚的审美理念。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学生真真切切地悟文,就是孩子名字真正意义上叫做“今天”。

三、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学生畅畅快快表心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共划分为四个学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别对不同的学段提出相应的读写要求。如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就需要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文本时,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可以是喜爱的,也可以是憎恶的;可以是崇敬、向往的,也可以是同情的。

平时的閱读教学,我们是很少让小学生去做出内心的表达的。因此,从相关意义上说,学生的表达都是教师所“画地为牢”的,学生也是不可能去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因此,从诸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表达都体现不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孩子们也就很难做好或者做出今天的事情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畅畅快快表心,多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也多给学生以表达的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能够去毫无顾忌地勇于表达,形成学生表达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表达之境界时,先来了个先声夺人的氛围营造,在学生比较理想地进行着阅读,获取着一定的感悟时,直白于学生:“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今天课堂,我们一切的言论也都是自由的,老师让大家尽情表达,尽兴表达。”

一个个学生就是那样的争先恐后,似乎都在担心着没有表达的机会。从学生所表达的情形看,有令人首肯的表达:“我愿意变成小鸟就变成小鸟,愿意变成小花就变成小花”;有值得点赞的表达:“如果我是青蛙,我愿意在水中游泳就游泳,愿意在陆地上跳远就跳远”;当然也有令人感到夸张的表达:“我愿意将地球吃掉,就把地球吃掉”;还有令人感到痛心的表达:“我愿意一个人生活,就一个人生活”……这样的表达才让我们看到学生阅读的内心,阅读感悟的真实,阅读感悟的高效。

四、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学生踏踏实实作文

平时的语文教学,我们是考虑着学生的读写结合,但总感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写作存有一定的问题。学生中会写、能写、乐写、写得好的人不是很多,原因何在?我以为是我们将学生的阅读和写话截然分开,没有能够去比较真实地做到读写的有效结合。平时学生的写作,要么就是围绕练习进行每两周的一次作文,要么就是以日记的形式天天写着自己的所见所闻。看上去在让学生进行着写作的训练,但这样的训练实现不了学生的“巧”和“好”,如此的训练学生是写不出好东西来的,学生也是相当厌写的。

对此,我所能想到的办法是,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写自己能写的东西,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应当说小学生自己想写什么,一般说来在心里是没有底的,还是需要我们去引导的。也可以这样说,当我们要求学生去写花儿的时候,学生没有看到想写的花儿;要求学生写美好的事儿时,学生没有相关的见闻。如果我们硬让学生从牙缝里去挤,他们是根本挤不出东西来的。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其单元的组合都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以主题组合着单元。同一个主题可以以动物之间的关系去体现,可以以人物之间的情结去体现,还可以山水之间的关系去体现。那么我们让小学生去写,就应当让学生去学习大家的作品,循着大家的思考路径,去思考着大自然中可写的东西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就不可能没有东西写了,而且学生还可以创造出东西来写的。

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根据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让学生作为他的儿子给他回信,恰好《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所以我将两者结合,提醒学生写回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首先应该根据爸爸的来信逐一回答,也可以写自己的想法。2. 其次,是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尤其是开头和结尾。3. 最后,还可能会再写其它,告诉爸爸最近家里发生的新鲜事。4、注意:爸爸在来信里提到的事情,一定要回应。有几件事,就分几节来写。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合适的话题,但是要结合主人公的情况来写。

之后,我要求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代替高爾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回信要做到有条理,能把事情说清楚,格式正确。就这样,围绕课文阅读,巧妙安排这样一次读写结合训练,不但符合课文的内容需要,也符合学生的学情需要;既复习了写信的格式,也练习了写作;既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需要教师进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也很复杂。作为教师没有理由不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与诸位同仁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广州路小学)

猜你喜欢

船长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出发吧,船长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