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教育方法初探

2017-05-30陈凯华徐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教育方法高职院校

陈凯华 徐帆

摘 要: 体育特长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体育技能出色;专业知识学习动力不足,但创新意识较强;自我约束力差,但人际关系和谐等相对独特的群体特征。这一特殊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共同生活学习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研究与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和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学榜样,定目标,转观念”、“识自己,给关怀,多鼓励”、“压任务,形合力,助成才”等教育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特长生;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4-0022-03

高职院校中的特长生比较多,他们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发展了自身才能;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特长生中较难教育和引导的就是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生性贪玩,大学生活迷茫,学生成绩比较差等特点。高职院校侧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学校开设适合于体育特长生发展体育的专业方向很少。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体育专业,所以这些体育特长生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处于两难境地。第一难:自己所学专业并非自身发展的兴趣所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大,动力不足;第二难:自身想学的体育专业所在学校没有设置,只能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一特殊群体在大学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这一群体的特点出发,探索他们培养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特点

高职院校普通专业招收到的体育特长生由于招生途径的多样性、所选专业的多样性、毕业方向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使得这一群体的在校表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体育技能出色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总体比较低,通过特长加分进入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相比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来讲要弱;来自中职学校的体育特长生相比来自普高的体育特长生来讲还要弱。单论文化基础成绩,这一群体可以说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但是,这一群体有他们特殊的“本钱”,因为这些体育特长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各类体育竞赛项目,为母校争光添彩,这无疑与他们的兴趣、日常辛苦锻炼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二)专业知识学习动力不足,但创新意识较强

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因考不上本科院校的体育专业继续深造,又不想失去读大学的机会,只能选择进入高职院校,选择学习与自己的兴趣不相关专业,譬如:化工技术、工商管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他们自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倍感压力山大。一方面压力大,一方面毫无兴趣,最终的结果是对所学专业的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自暴自弃。据有关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体育特长生有“能拿到毕业证就阿弥陀佛”的想法。但是这一群体的创新创业意识比较强,目前已从笔者所在分院毕业的体育特长生中,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一半的毕业生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有的做小学、初中体育老师,有的进企业做行政工作,更多的则是选择自主创业,在省市有影响力的企业就有好几家。

(三)自我约束力差,但人际关系和谐

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不喜欢去做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不愿意接受过于严格的纪律约束;特别是在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上倾向于无拘无束、不拘泥于传统,不喜欢被别人监督;还表现为生活比较散漫、不拘小节、个人卫生差;处事比较冲动,常不考虑后果,事后又懊悔不已。也就是的“知行不统一”,“自律”和“他律”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乐于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虽然平时周围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不高,但他们依然有着一个积极的心态,特别是在参加各种重大集体比赛中,他们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特别是在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时,他们会充满热情、斗志昂扬为集体贡献自身力量。

二、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教育方法探索

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对于我们培养具有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平的高职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结合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的特点以及实际表现,探索了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教育的路径。

(一)学榜样,定目标,转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榜样教育引导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一群体里,有特别好的体育特长生,不仅受到师生的好评,而且在学习上还能拿到奖学金;把这样的学生当作这一群体的标杆,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

个人设置合适的目标对于一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当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后,自己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教师应该在学习、生活、特长发展等方面为这一特殊群体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的目标。我们辅导员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和高职体育特长生讨论学生个人过去的目标实现情况,实现过程中个人的想法和行为,然后根据学生本人在学校的实际表现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从过去到现在,从中学到大学,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的观念也需要转变。需要从仅重视体育特长发展转变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从仅重视学习成绩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识自己,给关怀,多鼓励

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需要认识自我,因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首先认识自己就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兴趣是一种积极心态的表现,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老师要在学生入学初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其次认识自己就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因为性格对于一个人命运有着很大的影响。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特点的人,能够结合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再次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是一个人实现理想的有力保障。正如拿破仑所说的,胜利将由有能耐的人获得;恩格斯说的,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步入大学,学生或踌躇满志,或期待改变,或焦虑不安,因为来到异乡开始新生活,个人心理难免会出现一些波动。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给学生以足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来看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我们知道,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怀,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不断上进,而且这一平等待生的关怀也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促使我们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时,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加快学生的进步。

(三)压任务,形合力,助成才

特殊群体就要特殊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的体育特长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辅导员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给他们委以重任,给他们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些能完成的任务,给他们一个班干部职位。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竞争引起压力,也给了学生动力。压力转化成动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关键。辅导员教师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网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这是我国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培养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要让高职院校体育特长生学有所成,不留遗憾。作为辅导员教师,要引导他们往向上、向正、向善的方向不断前行,让他们少走弯路,明确目标,精彩生活。人无完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引导教育他们从迷茫、痛苦、徘徊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90后”的青年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特别是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主干力量的辅导员,更要坚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校园内要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校内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这里感到温暖,信任教师,健康成长。

参考文獻:

[1] 牛三平,施向阳,周李俐,等. 有声有色的大学——大学生入学教育与学涯规划[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 张启明,许彦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验教程[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体育特长生教育方法高职院校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路径探析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