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渤海文字瓦研究

2017-05-30赵振成孙炜冉

关键词:渤海汉字

赵振成 孙炜冉

[摘要]渤海文字瓦是由工匠在瓦坯制成后尚未干固前戳印或刻在瓦体之上的文字。瓦文的书体多为楷书、隶书、行草书等,用笔朴拙劲健,字迹纹路清晰。其中,以戳印制作的不同,瓦文又分为阴文和阳文两种,有部分戳印制作的字外施加方框。通过对牡丹江师范学院馆藏渤海文字瓦瓦文中的汉字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渤海文字瓦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渤海文字瓦工匠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渤海;文字瓦;汉字

[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09305

瓦是中国传统建筑构建,是附着于建筑顶层的重要设施,而文字瓦则是古代匠人在烧造过程中出于责任追问、生产批次、烧造时间,以及个人情怀等因素所勾画和施刻在瓦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于了解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意义重大。因汉字文化圈的扩大,中原汉地许多文化现象被扩展至周边地区,一些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民族和地区纷纷仿习中原文化制度,文字瓦便为其中之一。作为唐代东北亚的“海东盛国”,渤海有着积极“宪象唐朝”的传统,故而把包括使用文字瓦在内的唐代建筑方式全面引进东北亚地区,极大地影响了东亚世界的汉文化传播和汉字的使用。

一、渤海文字瓦的发现与研究

渤海文字瓦是渤海文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该项研究对于渤海文化形态和社会典章制度具有极高的参证价值。渤海有五京建制,其中上京、中京、东京和周边的一些寺庙遗址出土了许多建筑砖瓦和陶器残片。内中有些上面带有文字或符号,文字一般是单字,少数是双字,个别还有三字以上。渤海国文字瓦可以看作一种建筑构件,其主要方式是戳印或刻划在板瓦及筒瓦上。从当前的出土情况可以看出,这种被戳印的瓦几乎都是灰瓦,琉璃瓦则全然没有文字瓦的踪迹。而从手法来看,文字瓦主要是戳印,刻划极少。清初顺治年间的游记《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有记载:发现东京城附近有一块文字瓦上有‘保高丽作字样,[1]80此可谓发现并记录渤海国文字瓦的开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外的一些学者率先收集并研究了这些奇特戳印的文字瓦,但由于地域文化及汉字熟悉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大部分文物只能以文物形式进行保管收藏,因而并未取得有成效的研究突破。直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历史研究学家金毓黻(18871962)系統地对文字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考察,并重新归纳整理出文字瓦历史的记载,从而真正意义上揭开渤海文字瓦的面纱。而后,他又在1933年参与了日本东方考古学会对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发掘。挖掘过程中,他们再次采获并收集了大量文字瓦的残片,并对这些残片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分类研究,形成了《渤海国志长编》卷20《金石古迹》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金毓黻专门将其所采获的80余字进行了7类划分:其一,为数目者;其二,为干支者;其三,为姓氏者;其四,为人名者;其五,为复名者;其六,为奇诡难识者;其七,为文字反书者。[2]538由此可以说,最早对渤海文字瓦进行学术层面研究的学者是渤海史大家金毓黻。而早在日本东亚考古学会《东京城》报告发表之前,金毓黻先生就根据包诺索夫等人提供的20余枚文字瓦资料和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提供的数十枚文字瓦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释文的基础上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分类。

在金毓黻先生研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争及各种政治因素,国内学界少有对渤海文字瓦问津者。改革开放后,随着学术环境的改善,对于渤海史的相关研究重新开始被重视起来。1982年,李强对此前所收集到的全部渤海文字瓦资料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日本三上次男[3]、田村晃一[4]等人在整理东京城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渤海文字瓦中的“印字瓦”,如:“保”“仁”等常见模印瓦文进行了研究,同时指出:渤海文字瓦瓦文有特定的人名与机构之名,以及制瓦工匠之名,其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渤海文字瓦中的文字所反映的渤海社会状况。

2007年,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的《西古城——2000~2005年度渤海国中京显德府故址田野考古报告》[5]作为记录文字瓦标本最为齐全的一部考古报告,其中记录在案的2000余件标本中,有35个标本的含义并没有被破解。其中, “”“”“”这3个符号是最常见的为识别符号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这3个标本不仅在该部著作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先前其它与渤海文字瓦相关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中,这三个符号都认作为不能识别的符号,甚至在一些著作中还出现了误解的情况。此外,根据书法史书体的演变规律,可以对渤海瓦文的书体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别字、俗字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对渤海瓦文的不同书体形态的应用展开相关研究。

综上,目前学界对于渤海文字瓦中的文字研究主要基于传世文献和考古成果,着眼于文学史描述和瓦文的分析鉴赏,其中,多数文章偏重渤海国文字与书法的研究。而渤海文字瓦中的文字不仅有一定汉字基础的沉淀,更带有渤海的工匠制度管理和民俗特色的需求。

二、牡丹江馆藏渤海文字瓦情况介绍

牡丹江师范学院博物馆现藏的渤海文字瓦数量众多,且大部分为瓦片标本,上面带有文字或符号,还有一些通过田野考察和征集来的集品。标本的渤海文字瓦片大部分不完整且较小。根据瓦文字数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单字类。发现渤海文字瓦瓦字简单字居多,大多是戳印上去的,也有部分是刻划上的,都是灰瓦。如:(见表1)

第二类是多字类。发现多字类渤海文字瓦主要指是复字,且为数不多,大多是戳印上去的,也有部分是刻划上的,呈灰色。如(见表2):

第三类是符号类。出土了一些建筑砖瓦和陶器残片,有些上面带有符号,或者现在无法识别的文字,为数不多,即有单个符号,也有多个符号,瓦体呈灰色。如(表3):

三、馆藏渤海文字瓦瓦文书体表现形式及特点

对渤海文字瓦书体进行专门研究的江雪、方强认为,“渤海国出土的文字瓦,具备与中原文字相同的文字书写体系,甚至在书体上也与中原瓦削文字相同,以隶、楷、行草为主。”[6]由此可见,渤海文字瓦的出现与中原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渤海文字瓦烧造技术源于中原,其书体与纹饰风格与唐朝长安出土的文字瓦很相似[7]。因此,在渤海瓦标本的材质、形制、纹饰和瓦文上都可以看到中原筒瓦、板瓦和瓦当的制作和工艺风格。

(一)瓦文书体

渤海文字瓦瓦文的书体基本与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行书、草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相似,特别是魏碑体楷书对渤海文字瓦瓦文的影响很大。这些瓦文书体在唐朝长安城等考古都出现过。宋玉彬指出,“渤海文字瓦大多是由民间工匠来完成书刻,其书法风格在隶楷之间,棱角分明,用笔朴拙劲健,在直接书写的基础上加上明显的刀刻痕迹。”[8]

牡丹江师范学院博物馆馆藏渤海瓦书体与唐朝朴拙的书法风格区别不明显,这种朴拙的魏碑风格的瓦文在与唐朝同期的渤海国各遗址中皆有出土[9]。可以说明,牡丹江师范学院博物馆馆藏渤海瓦书体与同时期隋唐朴拙的书法风的关系很相近(详见上文图表对比)。

(二)瓦文制印

渤海文字瓦的制印手法很多,且运用灵活。其中,主要有模印、湿刻、干刻等方法,在这批渤海文字瓦中都有发现。渤海文字瓦的制印题材丰富,通常按照制印手段区分,有阴、阳文之分,有些制印的字体外加方框。

1.阴文制印。主要指渤海文字瓦有一部分湿刻文字是“先锲后烧”的,例如:,通常是在挖坯烧制之前就已经在坯上刻划或制印上文字。这种制印方法一般是在柔软的瓦坯刻划,书写简单方便。因此,直接刻划的非模印渤海文字瓦更接近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书写水准。

2.阳文制印。主要指渤海文字瓦的戳印制印法,例如:,常以是否带有方格加以区分。这种制印方法制印出的字体比较规整,符合书体规范,操作简单,直接戳印到未干的瓦坯上就可以。因此,一般阳文戳印手法不能完全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书写水准。

此外,通过调查馆藏渤海文字瓦上的文字发现,其表现形式丰富,以楷书书体居多。然而,也发现了一些难以识别的文字,如:,还有符号类,如:。一种情况,可能是误写或者戳印时不清所致;另一种情况,完全是工匠发明的一种符号的表现形式。大胆推断,这两种情况很可能是出现今天難异字和符号瓦的缘由。

从这批馆藏渤海文字瓦制印风格所透出的信息中可以得知,渤海文字瓦制瓦风格比同时期的唐朝长安城略显粗糙。并且,有些制印的渤海瓦文采用的是多种制印手法同时运用。从制印手法、工艺和纹饰题材方面分析判断,渤海文字瓦制印工匠在吸取了唐朝制瓦纹饰工艺的同时,也吸取了周边民族如高句丽移民以及新罗的制瓦工艺的纹饰风格。

(三)瓦文特点

牡丹江师范学院馆藏渤海文字瓦瓦文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瓦文内容上

相对于长安书体,馆藏渤海文字瓦在对制瓦工匠姓名记录上要简单的多。从姓名类的撰写中不难发现,渤海文字瓦上所刻的“匠”字几乎没有。同时,在瓦的戳印方面还比较随意,通常分为带框和不带框,还有些文字瓦上的戳印有大量和少量阴阳文的区分。此外,出土的文字瓦中还有一些没有戳印,而是在瓦片没有完全干燥之前简单地用硬物划写了字符。由此可以推断,当时有些工匠已经开始具有书体意识,且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中原文字的书体风格。而渤海文字瓦中文字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不同形态,除了传统的楷体,还有些别字和俗写字。

在对制瓦时间的标识方面,刘晓东指出,“长安城当时在对年和月的记录上通常要用‘年和‘月加以标识,有时会忽略‘年。但是渤海国在对时间的标识上通常对‘年和‘月都不标记。”[10]出土的长安文字瓦上,有一些有明确的制瓦年号和年份,有一些则仅为简单记录,馆藏渤海文字瓦比长安文字瓦更为简单。

在对制瓦工作隶属官位的记录方面,馆藏渤海文字瓦也显示出同样的简化规律。根据史书记载,长安城中有分管制瓦工作的几个机构,如“将作监”等。但史料记载中出现了推测为负责监管制瓦工作的机构——“信部”和“仁部”,但都简化为“信”和“仁”。在官府制瓦的标记上,长安瓦标记的是“官瓦”二字,而渤海文字瓦所标记的是“官”。

2.瓦文书体

渤海文字瓦隶属于中原文字体系,无论从书写笔画和文字结构上都与唐朝中原瓦相近,主要是对隶书、楷书和行书的演变。渤海文字瓦以隶、楷、行为基础,一些文字具有书法的雏形,并在书写风格上继承了隶、楷、行的书法风格。但是,大部分的文字体势拙略,毫无章法可言。这些无法体现书法性质的文字主要是由一些素质较低的工匠篆刻而成。从书写的准确度看,由于很多工匠本身并不识字,因此导致篆刻中出现了很多错字和别字,还有一些文字无法辨别。此外,还有一些文字出现了不合常规的错误问题,这也是由于工匠在篆刻中对笔画毫无根据的减少和增加造成的[11]。总而言之,渤海文字瓦从文字本身和书体形式上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原文字特点,是对中原文字体系的传承和演变。

3.瓦文色彩

从出土的情况看,板瓦或筒瓦面上的瓦文粗糙、色彩感不强,十分朴实。主要呈灰色或灰黑,表面与瓦体都是灰色,色泽灰白,表面干燥;有的有粗麻布质感,有的含混;通体发灰,色彩单调。

4.注重在瓦上留有戳印或刻划痕迹

注重在瓦上留有戳印或刻划痕迹,刻印不精细不自然;刻划位置不定,平板尖锐,不似长安城、高句丽等瓦文刻划统一有规律,书写线条流畅。

总之,渤海文字瓦在内容、字体、色彩、制印手法上继承了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制印文字瓦的方法和风格。可以说,渤海文字瓦让世人感受到了渤海工匠的创造风格和审美情趣,尤其是一些瓦文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有渤海自己的发挥与创造。

四、牡丹江出土渤海文字瓦与中原地区文字瓦的关系

渤海砖瓦专家刘晓东认为,“渤海文字瓦模印文字的内容、性质含义与唐长安城文字瓦有一致性。”[10]考察相关东北地区考古的发掘资料,在渤海文字瓦出现以前,牡丹江流域烧造的砖瓦没有出现带文字的记录。可见,外来因素应该对渤海文字瓦的烧造有影响。通过对比发现,渤海文字瓦的出现与中原地区文字瓦制造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在内容、字体、色彩和制印手法上与中原地区文字瓦很相似。中原地区作为最早烧造砖瓦的地区,到了唐朝时期,在砖瓦上烧造文字已经非常成熟且形成了规模。由此,作为“海东盛国”的渤海此时烧造自己的文字瓦的条件亦成熟。在瓦文工艺上刀工娴熟,文字结构合理,瓦文内容丰富。渤海文字瓦突如其来地出现,与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制瓦技术的输出有关,也说明了渤海国对中原地区是全方位的“宪象”,即双方交往密切;另一方面,也有中原地区瓦匠直接到渤海国传授制瓦技术的可能。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知,馆藏渤海文字瓦的来源是渤海国本土烧造的。这些瓦文书体与中原地区的书体相似,主要基于几方面因素:其一,在渤海国出土的文字瓦中,有的文字内容很简略,这些粗糙的瓦文产品很可能是渤海国作为唐朝的藩属国从唐朝学来的;其二,因为与唐朝有贸易交往,所以渤海国有些书体风格可能通过贸易而来;其三,由民间文人、商人、匠人的友好交往,以及客居渤海国的人遗留下来的。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渤海国与唐朝亲密友好的交往关系。因此,研究馆藏渤海文字瓦标本,可以为渤海国与唐朝之间的政治、文化、贸易交流,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渤海语言文字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清]方拱乾.宁古塔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2]金毓黻.金石古迹[M].渤海国志长编·卷20[M].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2.

[3][日]三上次男.渤海印字瓦及其历史性质[A].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讲谈社,1961.

[4][日]田村晃一.渤海上京龙泉府出土的印字瓦的几点思考[A].东北亚的都城与渤海(东洋文库论丛第64号)[C].东京:东洋文库刊行社,2005.

[5]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和龙市博物馆.西古城:20002005年度渤海国中京显德府故址田野考古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6]江雪,方强.渤海國文字瓦“以”、“其”释读及瓦文书体考察[J].北方文物,2013(4):5256.

[7]方学凤,郑永振.渤海文化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3.刘晓东.渤海文字瓦模印文字内容、性质含义的再思考[J].北方文物,2015(1):3545.

[8]宋玉彬.渤海瓦当的纹饰构图及文字瓦的使用[C].长春: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35145.江雪,方强.渤海国文字瓦“以”、“其”释读及瓦文书体考察[J].北方文物,2013(4):5256.

[9]宋玉彬.渤海瓦当的纹饰构图及文字瓦的使用[C].长春:高句丽、渤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35145.

[10]刘晓东.渤海文字瓦模印文字内容、性质含义的再思考[J].北方文物,2015(1):3545.

[11]江雪,方强.渤海国文字瓦“以”、“其”释读及瓦文书体考察[J].北方文物,2013(4):5256.

[责任编辑]李献英

Collection of Parhae Text Tile Research

——in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ZHAO Zhencheng,SUN Weira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Changchun,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s of Parhae characters tile are poked and carved by craftsman when the tile billet are wet.The tile characterschirography are Regular script Clerical script grass script and so on.The use of writing is powerfully,the writing is distinctive line.AS the pokes differences,dividing into characters cut in intaglio and characters cut in relief, a part of them were inflicted with boxes.Through the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 pavilion collections and studying,you can see that isnt only inheriting the characters,but also Parhae characters craftsmens spirit.

Keywords:Parhae;characters tile;characters

猜你喜欢

渤海汉字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大学剪纸作品选登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