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整体性视角

2017-05-30李晓艳

党政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话语力量建构

李晓艳

当前,我国的发展处在新阶段,对于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以整体性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对于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营造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以新理念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一、从革命话语向发展话语的转变

基于我国当前的发展方位和复杂的国际局势,加强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传播,应成为一项重要的对外战略。以整体性的视角加强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话语地位,基础的环节是厘清新时代条件下话语体系的转变问题,使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实现整体性地由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发展话语转变。

本质上,中国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所形成的革命话语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都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共产主义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是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经由生产力的解放、政治的解放而达到人的解放。

具体到中国国情,在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共产主义革命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入社会主义革命阵营是必然选择。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革命话语体系建设既是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阐释、总结。从现实需要方面,“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斗争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指导,先进政党的作用也需要通过先进理论表现出来。共产主义的先进革命理论在其现实性上,就表现为中国革命的话语。革命话语是先进革命理论的现实载体,在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凝聚群众、整合革命力量、宣传指导革命斗争的重要作用。从理论阐释和总结方面,中国革命话语体系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找到了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并将这种先进理论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体现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同时,中国革命话语体系也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若实现其先进理论的作用,必须实现这一理论的中国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革命实践必然会体现出中国特色和共性指导下的个性化特征。中国革命话语体系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阐释和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实现了从革命主题向建设和改革、发展主题的转变。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却不能正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并未真正清除对立思维、斗争思维,试图歪曲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我国在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中,由革命话语向建设话语、发展话语转变方面的薄弱和不足,以整体性的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从战略的高度谋划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筑牢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网,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及其力量结构分析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有三种,即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三种力量的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对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的力量结构进行哲学分析时,这三种基本力量的结构关系是把握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分析框架。

在马克思主义哲學视野中,话语体系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从社会结构的宏观层面分析,处于社会结构最上层的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它引领着社会最主流的价值观,是一国发展道路的灵魂。在每一种类型的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都需要运用国家政权和各种国家机器的力量,建构符合其统治需要和统治利益的话语体系,从而形成了本质上各不相同的话语体系。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建构了一套复杂的资本主义话语体系,作为凝聚资本主义力量,建构资本主义发展秩序的思想力量。

我国所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根基源自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方向,国家上层建筑必须从社会主义精神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阐释,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从力量结构层面,意识形态范畴的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国家政权。在实践中,政府是国家政权力量的主要代表,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政府的领导力量。在意识形态层面,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党政力量是主导,这是由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以党政力量为主导,可以凝聚、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在对外话语建构中形成合力,使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核心、精髓 准确地表达出来,中国声音洪亮而又准确地传递出来,唱响中国梦。

意识形态层面的话语是引领话语体系建构的灵魂,在其之下,还有思想上层建筑层面的话语体系,主要表现形式是话语体系中的学术话语。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政治话语不同,学术话语的建构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遵循着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其中,科学性是其表达价值性的基础。正是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学术话语体系得以建构,话语中的思想力量得到传播,从而表达其话语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在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条件下,学术话语是阐释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学术话语的建构应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中西方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条件下,学术话语能够以其追求真理性为基础和依托,向西方国家的人民、学者,包括政府,传递社会主义的精神、发展的新理念、发展的价值,在深入剖析西方社会力量结构的基础上,既全面又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道路的阐释和宣传,提升中國道路的国际话语权。

在日常生活层面,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表现为大众形态。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人民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根本的条件是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更加彰显人民主体力量。大众话语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对日常生活所作出的话语表达和总结,在中国道路的整体话语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大众话语具有直接性、现实性、时代性等特点。其直接性表现为大众话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大多以感性的、直接的话语形式表现出来。大众话语具有现实性,主要表现为大众话语的远离抽象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的人”“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这些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使用现实的手段改造世界。每一个“现实的人”都在现实生活中追逐着现实的利益。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话语必然具有非抽象性和现实性的特征。大众话语具有高度的时代性。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时代条件下的人,时代条件构成了现实的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表现出时代的印记,在话语体系中也必然表现出时代性。大众话语的建构力量主体是人民,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党政力量为主导,带领人民主体力量,进行新时期的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命题,是应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中西方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当前西方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制度等进行歪曲甚至攻击的严峻形势的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分析,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必须直面问题,抓住根本,以当前中国的全面深改、推进治理现代化等重大战略为契机,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话语体系完善和建构。

当前,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必须牢牢把握话语体系建构的主体地位,以完整、完善的中国道路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建构。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具备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本质和目标上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一致性。体现社會主义本质、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模式、发展道路 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引领。建构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应紧扣时代主题,向世界讲述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找准中西方對话交流的结合点,从而向国际社会传递社会主义的价值、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国情的相结合。因此,中国道路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与社会主义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摆脱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羁绊,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精神进行了阐释。为了人民幸福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配置发展资源,为中国人民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前进中,中国特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发展成就、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向世人表明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和价值旨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建构就是要把握中国道路中最本质、最深层次的领域、方面,弘扬主旋律、传递时代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话语条件。

第三,中国梦的未来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的新思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高扬中国梦的伟大旗帜,奋力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新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阔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梦的宗旨、内涵、本质、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的传播体系建构

完善的传播体系是传递话语力量、巩固话语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建构完善的话语传播体系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文分析,建构完善的话语传播体系应把握好以下方面:

1.话语传播体系建构的顶层设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进入到新的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充分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摸着石头过河”所探索和积累的发展规律,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新时期,为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以党政力量为主导、人民力量为主体,加强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传播体系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

自现代社会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整体层面的话语体系构建,把话语传播战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战以后,美国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战略,从国家宏观层面以及话语专业方面整合调动各类资源,构筑严密的话语传播体系。在国家安全的宏观层面,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委员会在2005年出台了《国家

语言安全倡议》《国家语言旗舰计划》,把话语传播能力作为外交、军事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话语传播的专业体系建设方面,美国国防部成立了语言能力办公室,统筹专业资源,对战略目标国的区域知识和区域文化进行专业研究,以区域文化能力建设为基础,培育和加强外交、军事、政治等领域的话语能力建设。由此可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传播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环环相扣的顶层设计体系。加强国际话语传播体系的顶层设计,就是要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以整体性的视野系统谋划国际话语传播的宗旨、内容、专业建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

2.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传播体系的治理机制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事物的发展需要动力机制和治理机制的有机配合。动力机制是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各类要素及其结合方式。合理的动力要素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基本保障,党推动事物发展的各类要素间出现不平衡、不协调时,就需要一定的治理机制发挥作用。

建构高效的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在注重整合各类动力要素、提升动力机制作用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完整的治理机制由平衡机制和反馈机制组成。在事物发展中,平衡机制是使事物发展的各类要素保持平衡、协调的机制。由于我国外源性、后发性的现代化路径,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结构中,党政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越位”“缺位”,社会力量发展滞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道路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形态必须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共同讲述中国故事。而社会发展和话语体系建构的力量结构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利于保障话语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平衡机制的作用主要是将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传播的各类要素进行平衡、协调,使各类力量、各类要素协调统一地发挥效力。良好的治理机制还包含完善的反馈机制。话语体系的传播需要综合主体、路径和话语受体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国际社会中,由于中西方在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分歧,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同一话语体系的反映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增强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和话语地位,应着力在话语主体和受体之间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服务于话语体系的宗旨目标。平衡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构成了话语传播体系的治理机制。

在推进中国梦、强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的课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领导核心,是建构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体系的主导力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话语体系建构、传播中面临挑战和难题,只有坚持党政力量的主导地位,统筹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筑牢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服务于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话语力量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麦唛力量 (一)
建构游戏玩不够
孤独的力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怀疑一切的力量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