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写作

2017-05-30李正阳

科技风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芭蕉写作

李正阳

摘 要:芭蕉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中十分常见的写作对象,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芭蕉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直至唐宋时期,关于芭蕉的意象写作已达到巅峰。在此时期文学作品中芭蕉意象已经形成并且逐渐固化,除简单的芭蕉外,还出现了诸如雨打芭蕉、败蕉等特别形式的意象,其已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载体之一。本文就唐宋诗词鼎盛时期的芭蕉意象写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唐宋时期;古典文学;“芭蕉”意象;写作

芭蕉属于我国原生植物,其叶宽且长,色泽鲜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还被应用于药物与食品方面,在纺织以及园林装饰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除芭蕉之称外,芭蕉又有绿天以及扇子仙等多种称谓。我国栽培芭蕉的时间可追溯到2000年前,由于其宽长的叶子形状以及鲜艳的颜色深受人们喜爱,诗人们也将其写入作品中,由此出现了众多的名篇佳句,并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力图完整展现出芭蕉的意象以及文学意义。

一、唐宋文学中的芭蕉意象

在很多唐诗宋词中都出现了“蕉”的影子,例如酒宴诗词中常见的金蕉叶或者蕉叶等,其实都是类似芭蕉叶片形状的酒杯,并非芭蕉意象。除此之外,唐宋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芭蕉文学形象包括“雨打芭蕉”、“卷蕉”、“展蕉”以及“败蕉”等。

(一)“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多出现在体现诗人凄苦幽怨的诗句中,唐代诗人杜牧的《芭蕉》,以及同一时期另一位唐代诗人徐凝的《宿冽上人房》中的芭蕉意象体现的均是诗人的愁绪,晚唐时期用“雨打芭蕉”寄托愁思之情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至宋代时以“雨打芭蕉”寄托愁绪的诗词更加繁盛,已呈现出铺天盖地之势。

例如张先的《碧牡丹》中“芭蕉寒,雨声碎”、欧阳修《生查子》中“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等均表现出了诗人的细小的愁绪。这正是雨打芭蕉的另一特点,只适用于小愁的表达,如果诗人想表达巨大的悲苦是无法通过“雨打芭蕉”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的。同时,“雨打芭蕉”也常用于诗人表达思乡或思人的作品中,例如杜牧的“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就是思乡,而杜安世的“孤枕夜长君信否。披衣颙坐魂飞去”即表达的思人之情。

(二)“卷蕉”与“展蕉”

芭蕉叶片在初生之时是卷曲,随着其不断生长芭蕉叶会逐漸舒展开来,因此“展蕉”在唐宋文学作品中也十分常见,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添字丑奴儿》中有云“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正是体现出了这种“展蕉”的意象。自人们发现芭蕉顽强的生命力后,越来越多的诗人将其应用在诗句中以表达或欢欣或忧愁的情绪,卷为愁,展则乐。钱珝曾在《未展芭蕉》中写过“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陈客也有“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的诗句,展现的均是愁绪。相对来说,“展蕉”的意象写作则远远少于“卷蕉”,也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愁绪能够更好的融入诗词中。尽管如此,类似许岷的《木兰花》中那句“江南日暖芭蕉展,美人折得亲裁剪”这种借助芭蕉来表达情趣的诗词也比较多,例如《点绛唇》中的“流莺声啭,坐看芭蕉展”也是典型的欢欣之情表达。

(三)败蕉

败蕉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佛教中芭蕉有中空速朽之意。唐宋时期佛学在我国逐渐兴盛起来,因此与佛学寓意相对应的“败蕉”意象也逐渐普及开来。“败蕉”以易折和易败为主要思想砥柱,多于僧侣或僧院相联系。李端的诗句“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等。“败蕉”是与佛家寓意最为接近的写作意象,但是败蕉与芭蕉在植物本身形象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在佛学中芭蕉是中空不实的象征,但是芭蕉自身其实是非常艳丽漂亮的,还能用于遮蔽,通过芭蕉喻示肉身是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因此“败蕉”的意象一般是与僧人或僧院有联系时才能将其意象建立起来,例如《荆州南泉大云寺故若兰和尚碑》中所提诗句“随顺生死,芭蕉岂坚。萧萧塔树,永对炉烟。”就是“败蕉”意象的写作。

二、芭蕉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内涵

“雨打芭蕉”是至今为止最能够深入人心的芭蕉意象,其在唐宋時期的大量运用以及深入人心的影响,导致元代的元曲中涉及到的大部分芭蕉形象都与雨水联系在一起,吴承恩曾在《西游记》孙悟空求借芭蕉扇一章中写道“用芭蕉,为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足以体现出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芭蕉”已更多的被赋予水意。被赋予水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芭蕉生于江边,喜水。芭蕉的蕉茎能够制作成衣服,在夏季穿上时具有凉爽之感。白居易的《偶咏》中曾写道“御热蕉衣健,扶赢竹杖轻”就是对蕉叶制作的布料的写意。

除此之外,芭蕉作为阴性(女性)形象也十分深入人心。著名晚唐诗人罗隐曾在诗句有写到“芭蕉叶叶扬遥控,丹萼高攀映日红。一似美人春睡起,绛唇翠袖舞东风。”虽然这首诗中的芭蕉并不是真正的芭蕉,而是美人蕉或者红蕉,原因是芭蕉的花色淡黄,与诗句描述不符。但足以说明芭蕉在人们心中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例如白居易写过的诗句“绿桂为佳客,红蕉当美人”,以及计成的诗句“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等都是芭蕉女性意象的写作。

三、结语

“雨打芭蕉”自唐宋时期后,其意象更加为人们所接受,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此后的文学作品中芭蕉的描写与出现多带有一些忧愁、孤独的情绪,对后期文学创作一方面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固化了芭蕉的写作意象,导致唐宋之后对芭蕉凄凉意象的写作水平均未超过唐宋时期。

参考文献:

[1] 郭雅倩.王维诗歌中的意象与松尾芭蕉俳句中的意象对比[J].金田,2015(05).

[2] 张金鑫.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意象探析[J].新高考(高一语文),2014(07).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芭蕉写作
雨打芭蕉
更正说明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