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智慧及应用

2017-05-30潘明华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管理工具易经人力资源

潘明华

摘 要: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以来,各种新趋向、新形势、新问题出现,使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现实需要,人们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寻找答案和出路。《易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本文作者尝试把握我国的传统精粹,用《易经》的思维指导企业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立较为独特的核心优势,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易经;管理工具;人力资源

伴随着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实践性学科被纳入了学术领域,并得到体系化的探讨和发展。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也陷入了新的困惑或者困扰之中,那就是西方管理模式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与中华文化和风俗存在的差异,导致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照搬到国内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经营方式、竞争手段和发展管理模式与环境、资源、文化等的矛盾、挑战与冲突开始凸显,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企业新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的现实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适应这些发展变化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答案,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汲取灵感、破解迷思,寻找方法、实现跨越,开始应运而生并演化为一种思潮。而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根、成书于西周的《易经》,在历经数千年沧桑之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大家普遍认为《易经》饱含智慧,是建立在周易和相关理念基础上的管理哲学。深入研习“易学”,运用其中的自然法则、哲学理念和全局视角,可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人资管理等等奠定理论支持,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删繁就简,应对自如。我们尝试把握和运用我国的传统精粹来指导企业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探索为企业在世界市场背景下赢得竞争创立较为独特的核心优势。

一、《易经》是本什么书

《易经》即《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中国社科院定性其为中国文化本源,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该书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上论天时,下讲地理,中谈人事,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又以人为根本。三才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易经》的理論包含华夏文明在长期演进历程里,探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相互聯系所获得的实践成就。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

易学,从本质上来讲,即为管理哲学,其中所提到的自然运行规律、作用取决于构成的理论,以及整体格局模型,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极强的启发功能及鲜明的现实意义。《易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太极管理思想备受古今中外商家的推崇,而在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周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为计算机二进制、量子力学、遗传密码等科技发现做出重大贡献,而且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功之道和致胜法宝。《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等都体现了对《易经》的学习和探索。

二、《周易》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既是规律学,也是实践学,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研究的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架构的功能。古语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作为管理人员,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简单一点说,主要包括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企业不培育人才,不爱惜人才,不尊重人才,不善于使用人才,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们民族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也明显地表现在《周易》中,《周易》十分强调育人。《观卦·象辞》说:“风行天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贲卦·彖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为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妄卦·象辞》说:“天下雷行,物以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茂:勉励;对时:指抓住时机。要求要勤奋地不失时机地育人育物。《恒卦·彖辞》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化成”就是进行全国性教化,培育人才。《恒卦·彖辞》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不忒”:没能差错而有规律。“神道”:指阴阳变化莫测之道。神道设教:指用阴阳之道来教化人民,使人民掌握智慧之道。总之,《周易》十分重视教化和培育。

《周易》主张养贤和尚贤,大畜卦的《彖辞》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要尚贤、养贤、用贤。所谓贤人是指仁人,具有大德之人,能完成大业的人。“仁人”能实践仁德,不自私,能利人;行为合于礼法,有坚定的意志,做事踏实,做不少利民利国的事情,却又不居功自傲。“大业”指能使百姓富有。“小人”指无仁德之人,《系辞传》下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小人以为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所以《周易》主张用贤人,而不要用小人,用贤人才能成就事业。同时还不要用无才干的人。如鼎卦九四爻辞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这段爻辞《系辞传》作了这样的解释:“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产生这样的后果,是这个人不胜其任。这里说明要注重德才兼备。

按《周易》的八卦理论,可以把人才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分别为:乾兑卦型的人属金,坤艮卦型的人属土,震巽卦型的人属木,坎卦型的人属水,离卦型的人属火。不同类型的人才各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的才干,因而,要有不同的用法,这叫做“因能授職,”“量才授官。”不因能受职,是对人才的浪费。

当然,事实上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人都有自己个性差异,实际工作中应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了。

三、借鉴《周易》思维,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易经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还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则。因此,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结合企业人才队伍实际,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利用易经思维,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要以《周易》思维实施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不仅要造就有成就的人才个体,而且应培育人才团队,发挥人力资源团队规模效应;不仅要发挥人力资源体力劳动密集型功能,而且更应发挥人才之智力密集型功能;不仅要发挥人才自身功能,而且要充分利用与其连带的社会关系网络功能:不仅要利用内脑、而且要利用外脑。企业通过吸納成熟型人才、成长型人才,有效拓宽利用社会人才渠道。

要以《周易》思维开辟企业人才渠道。在选人方面,只要是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就要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大胆起用,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育人方面,不仅要培养员工外在的工作技能,更要培养员工内在的道德品质。在用人方面,要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在留人方面,要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种各样的人才,以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选才用才。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因瑕掩瑜,责短舍长,要辩证地看待人才,坚持人事相适,容人之短,扬人之长。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我们要在不断挖掘它丰厚内涵和深厚底蕴的同时,指导我们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再上层楼,为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麻红晓.《易经》管理思想探究[J].兰台世界,2013,(11).

[2]陈捷,冯沪祥.从《易经》看成功管理[J].董事会,2012(11).

[3]曾庆佳.《易经》三易思维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9).

[4]张耀天.周易管理思想初探[J].前沿,2013(13).

[5]朱茂峰.“易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

[6]许尔忠.《周易》的管理哲学智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工具易经人力资源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易经·序卦》探微
hosts文件管理工具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现代企业与管理工具的运用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