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创新设计
2017-05-30王瑞姚望刘昌贵曹帆邢欧娅
王瑞 姚望 刘昌贵 曹帆 邢欧娅
摘 要:相比新建小区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目前城区众多老旧小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不规范,不仅缺乏非机动车公共停车空间,公共空间面积更是有限。针对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与老旧社区半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完美融合,提高空间利用率。
关键词:老旧社区改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空间利用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经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面转型。快速的城市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了城乡公共服务。但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會矛盾日益凸显。其中老旧社区便是由城市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问题之一,老旧社区已历经了几十余载,由于在规划设计之初,对非机动车数量和停车位需求增长缺少考量,造成老旧社区的停车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故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追求的提高,老旧社区亟待更新和改善。非机动车停放也该“与时俱进”。早在2012年9月5日,国家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加快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居住区、公共设施要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和方便的停车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永久性自行车停车场(库),并以地面停车为主。此外,老旧小区、平房地区要通过建设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解决居民自行车停车问题。
2实地调研
2.1案例选取的考量
此次调查研究随机选取了成都东面以及南面的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的社区作为老旧社区公共设施改造的样本。其中一个是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社区,社区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市政府改造之后提供给居民居住的小区。社区的规模较大,历史较为久远,因此反映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问题较为综合和全面,社区也具有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住宅的典型特点。
2.2社区的非机动车停车现状
经过对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老旧社区的走访发现,老旧小区的停车现状基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图1)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资源先天不足:老旧小区一般意义上是指建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社区、居民区。由于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考量,没有规划,所以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
(2)车辆停放杂乱无章:老旧社区道路普遍较为狭窄,公共空间并没有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即使后期在小区旁规划了收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库, 停放更为安全,但是因为收费,离自己家距离较远等原因,大多数居民的非机动车还是停在自己的单元楼下或是离自己家较近的空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等。
(3)外来车辆挤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老旧小区几乎没有物业,长期无人管理,为了避免被交警“贴条”,小区附近的一些商户也会将车辆挤进小区,这些车辆加剧了老旧社区停车难的问题。而且这部分多出来的车辆随意停放路边现象普遍严重,长期占据出入道路,居民公共区域减少导致老人、儿童在小区内活动、健身常常无处可去,且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原本小区的日常生活。
2.3问题总结
经过对老旧社区的实地调研,老旧小区的问题基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规划,车辆停放杂乱无章;
(2)公共活动空间有限。
3方案设计
设计要点(图2):
(1)将公共活动区域设计为半开放式:既提高居民在公共区域活动时的安全性,又使其公共活动空间不受天气的限制。
(2)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将自行车沿弧形导轨推上停车装置,将后轮与停车装置锁上,使其前后轮停放至弧形导轨上,缩小非机动车停放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3)将半开放式公共活动区域与小型停车装置完美融合,充分利用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居民在公共空间活动时,也可有序停放非机动车。
4结语
本设计方案针对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与老旧社区半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完美融合,提高空间利用率,将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与非机动停车设施规划结合,完美解决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公共设施配置展开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2] 朱进.老年宜居型城市环境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09).
[3]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N].江门日报多媒体刊,2015-11-6
[4]李嘉宁.一个统筹的考虑:走出老旧小区“停车难”之困境[J].行政与法,2013,30(3):32-36.
[5]朱查松,王德,马力.基于生活圈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仙桃为例[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6]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