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7-05-30黄昊王军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

黄昊 王军

摘 要: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这是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办学层次的必经之路。但是,民办高校在迈向国际化教育的进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其中,以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最为突出。文章将通过对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与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限制性因素,同时,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促进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59-02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more and more private colleges develop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programs, which are the necessary way for private colleges to grow stronger and improve education level. However, in the process towar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ivate colleges have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at hinder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mong thes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on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深,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实践的前沿部分,率先敲开了国际合作交流的大门。国际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进国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专业前沿知识、拓展国际视野、进行高层次学习的机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国家也實施各种法律法规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特别鼓励高等教育领域与国外知名的高等教育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在此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生力量,发展迅速,独具特色。民办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永葆学校发展活力和生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国家制度与政策的发展,民办高校国际化合作进程逐步加深。办学力量的增强、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办学层次的提升,都在标志着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发展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问题与限制,民办高校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进程中逐渐显现出了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的弊病。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关键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重点。

一、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发展中最重要一环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一个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師质量。一个学校想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名。”1]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创造者,因此,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是不容置喙的。将民办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的办学质量与规模推到高层次、高水平,重点环节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内部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虽然已经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政策的全面性有待商榷,政策落地实施也受到了现实阻力,这极大地束缚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教师在社会与法律的各个层面要保持相同的权利,然而,无论是从社会实际还是权利的分配来看,这种平等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另外,由于民办高校在性质上区别于公办院校,其在利益分配层面上难以保证教师得到与公办院校教师同样的物质保证。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福利水平远远低于公办教师的水准,导致民办高校难以吸引并保留人才。

其次,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整体结构不合理。民办高校整体师资队伍的来源集中在几个方面:应届高校毕业生、高校返聘退休教师、兼职教师等,其中,兼职教师总体占比远远高于其它途经招聘教师的占比,这不利于教学的统一性,更加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建设。同时,教师的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兼职教师比例较大,而兼职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或退休返聘教师,这就导致年龄层呈现出“哑铃状”分布,缺乏经验丰富又有活力的中层骨干教师力量。另外,国内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大多集中在科研水平、学术成果及职称层级上,民办高校在此方面与公立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背景下招贤纳士,既能满足我国整体评价体系,又能接轨于国际交流,是亟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最后,民办高校整体文化与学术氛围稍显薄弱。民办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最渴求的就是有能力担负涉外教学任务的教师。但是部分民办高校并不能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才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的需求与发展,甚至一些院校稍显功利的想法制约了其真正能够留住优秀教师与涉外人才的优势,貌似自由的环境内部深藏着一些忽视学术发展、压抑自由开放教学意志的现象。“民办高校许多管理措施往往商业气味浓重,类似于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将自己定位在”打工者“的角色,从而导致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2]如何树立高素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何以优秀的文化理念兼以坚实的物质基础来保障人才尤其是涉外人才的保留,这些都是民办高校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与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限制性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力图提出有利于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促进师资队伍的合理建设与良性发展。

第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外部宏观环境,从政策上和制度上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不仅在地位上满足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需求,更要将各种实际问题落到实处,逐步缩小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工资体系、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的差距。同时,建立合理的民办高校政府财政资助体系。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都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即使民办高校的出资人性质为个人或私营组织机构,但是民办高校在社会性质上还是属于国家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享受到国家的一些财政补贴。此外,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质量。支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海外研修、加深学产研一体化,积极支持民办高校教师与公立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从政策上、外部环境上,促进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与完善。

第二,注重制度建设,加大内部驱动力。一方面,建立严格的选拔体系,注重教师的培养。民办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与标准,注重教师入职后的培养,保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特色与实力兼并。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适应自身特点及发展的管理制度,其中不仅包括严谨的教师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还要将核算工资的绩效制度与惩奖制度进行严明的把关与说明。注重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保证在监督教师队伍的同时进行制度的整改与完善,真正确保教师队伍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下得到益处。高校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也可以对教师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管理,最终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民办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帮助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对教学效果、工作业绩、教科研成果等形成量化考核标准,为教师的考核及发展提供准确依据,考核结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评聘等。

第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建设。卡尔·斯坦霍夫和乔治·斯特恩提出的組织气候指标包括六个因素即:学术气氛、成就标准、个人尊严、组织效果、秩序、冲动控制。在这六个因素综合评价得分高的学校,往往倾向于给予教师更多可自由发挥的空间来实施其教学步骤,实现其教学目的。这说明,稳定的内部文化理念渗透与制度的完善能够使高校教师对学校产生深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加有利于人才的长期保留。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留学项目和国际培训项目,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特色,真正提升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同时,在专业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申报及管理方面,民办高校应积极提倡科研系统化和专业化,鼓励中外教师通力合作进行学术研究,推动专业学科建设,扩大合作办学的影响力。在注重精神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物质基础的保障,物质保障是困扰民办高校留住人才尤其是涉外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应建立专门资金来保障教师待遇,确保在基础社会保障体系中能够使教师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样不仅使学校能够真正成为消除教师后顾之忧的事业阵地,也更能增强教师队伍尤其是涉外教师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在国际化合作逐步渗透到教育行业的背景下,民辦高校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进程中,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点,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剖析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和策略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无论是从外部政策的指引上还是从内部机制体制的完善上,民办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所需的专业化、国际化、开放化的思维要提升,建立保障师资力量平稳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完善机制,从各环节保障优秀师资队伍的成立与发展。以宏达愿景感召人,以优厚待遇吸引人,以完善制度培养人,真正解决师资队伍问题,为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合作办学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彬.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22-23.

[2]林立芹,孔庆荣.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困境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高等教育,2012(7):125-126.

[3]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8-219.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