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产业”多人谈

2017-05-30贺宏志等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济学语言

贺宏志等

应将语言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贺宏志(北京市语委办公室) 近些年来,语言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随着“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产业博览会”的策划与举办,语言产业显现出从分散走向聚合、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趋势。自《语言产业导论》出版以及“语言经济学论坛”“语言产业论坛”举办以来,关于语言产业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从省市人大、政协到全国人大、政协,代表和委员关于发展语言产业的建议、提案逐年增多。这些研究成果和建议提案,无不指出要制定语言产业发展规划,要将语言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语言产业统计工作是发展语言产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掌握了语言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才能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语言产业基本状态,才能把握其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特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语言产业发展政策。为此,应着手建立语言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将语言产业统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列为统计部门常规统计工作内容。

产业统计工作是该产业发展到一定成熟度的产物,反过来,产业统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又将极大地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中国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创意、语言能力测试等语言产业的各业态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投资方、企业、研究机构等都急需语言产业数据,但由于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语言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因而无法开展面向数量巨大的语言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采集工作。

李宇明曾提到,“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学家弗朗斯瓦·格林教授的研究表明,语言能为瑞士每年创造500亿瑞士法郎的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这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数字,我们多么希望知道,在中国,语言的经济贡献度也有如此之大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北京市语委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语委委托项目“语言产业经济贡献度分析”。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深感数据获取的不易以及“建立语言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将语言产业统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建议国家开展语言产业统计工作,由国家统计部门牵头,语言产业各业态涉及的相关部门配合,研究发布《国家语言产业统计分类》;确立语言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语言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对语言产业统计调查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把语言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统一测算语言产业对GDP的贡献;整合统计资源,依托全国统计系统的队伍优势,将语言产业统计归口到统计部门;每年发布语言产业统计数据,为研制语言产业政策、加快发展语言产业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统计工作兼顾生产和消费两条主线,促进语言产业活动上下游链条更完整。

語言政策视角下语言产业的角色定位

张日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在语言政策视角下,语言产业有三个角色。

其一,政策手段。语言政策是为了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而对人们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行为有意识施加影响和干预的过程。语言政策手段既有依法管理、行政检查等刚性的,也有教育、宣传、服务等柔性的。由于语言生活的复杂性,在刚性手段不足和有效性欠佳的情况下,语言政策实施需要更多更好地运用柔性手段。作为生产语言产品、供给语言服务的经济业态,语言产业是语言政策实施的重要柔性手段,同时还是重要的隐性手段。一个在语言政策规划指导下的成熟的语言产业体系,可以并应当在协调语言关系、消弭语言冲突、传播语言规范、实施语言保护、促进语言教育、提高语言能力、传承语言文化、落实语言服务,尤其是弥补政府公共语言服务的不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对人们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行为施以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就此而言,语言政策与语言产业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关系:语言政策通过语言产业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目标,语言产业在服务语言政策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其二,决策依据。语言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语言生活,语言生活的变化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政策。比如语言技术、语言培训等产业的发展将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对语言、语言问题、不同语言之间关系,尤其是语言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看法,从而影响语言政策在解决语言问题时的价值判断和路径选择。为此,应密切关注、深入研判各业态语言产业发展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影响并改变了语言生活,进而探讨语言政策应当如何相应做出调适。

其三,规划对象。鉴于语言政策与语言产业的互动关系,国家应当将语言产业纳入语言政策体系的重要方面,予以科学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语言产业政策,需要妥善处理好三对关系。第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事业是一个面广量大的体系,其中哪些是政府的职能职责、哪些可以交由社会通过市场来落实,是语言产业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和顶层设计。语言生活中政府作为的边界在哪里,也是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要探讨的重要问题。第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围绕语言政策的贯彻实施,应当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哪些语言产业,要不要培育新的产业业态,这些问题既要自上而下地由政府进行规划,也应自下而上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尊重产业的规律。第三,语言产业的学科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关系。语言产业在改变语言生活时有方向性问题,有的方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可能与语言政策的价值追求相抵牾,比如语言创意、语言广告等与语言规范之间易有甚至常有冲突,如何协调冲突是语言政策视角下语言产业研究的重要问题。主要从语言政策中获得机遇和资源的语言产业,当然有义务履行实施语言政策的责任,问题在于语言政策如何监督指导各产业形态中的市场主体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并为此放弃部分经济利益。其背后的根本理论问题是,语言产业的公益性目标与营利性目标如何兼顾,语言的经济功能与政治、文化等其他功能的关系如何处理。

从上述三个角色身份看,语言政策视角下的语言产业政策体系至少应当包括产业布局、发展重点、扶持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该体系的成型有赖于充分的基于语言政策视角的语言产业研究。

关于语言经济学维度的基本认识

赵世举(武汉大学) 不少人认为,语言经济学作为语言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就是研究语言与经济的关系,其实并不尽然。格林等认为语言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一种范式”,注重的是研究方法,认为“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那些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经济学论证推理方法应用到语言问题就成为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 鲁宾斯坦研究 “语言的经济学”,目的是“通过给出‘经济学式的分析来讨论语言问题,以揭示经济思想与语言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这些说法和做法至少主要的不是研究语言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可有的关联和可能的生长点综合来看,语言经济学应当有如下三个基本维度:

1.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自身的

问题

这是经济学家过去最关注的方面。语言和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客观联系和不少相似之处,这是语言学和经济学得以联姻的最重要基础。因而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可以多一个视角看语言,与语言学方法形成有益互补。经济学者对语言问题的关注和语言学者对经济学理论方法的运用,为语言研究别开洞天,同时,也为经济学带来新的拓展。

2.研究经济学的语言运用问题

无论是经济活动本身,还是对于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都离不开语言。这就决定了研究经济学中的语言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但过去未受重视,只是随着经济学界的“语言反思”的兴起,才开始得到关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层面:其一,经济活动的语言运用。例如经济谈判话语、经济活动中的语言需求、价值及其规划等。其二,经济文本,如经济活动文本、经济制度文本等。其三,经济学理论话语。对这些层面的研究,不仅可以开拓语言研究领域、提升语言研究的应用价值、丰富语言学理论,而且对于深化经济规律研究,增强经济学理论表达的准确性、针对性、说服力和有效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语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语言是因劳动并且为劳动而产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工具。它架通了人际桥梁,把个体劳动者凝聚为群体,使劳动的分工协作成为现实,将区域经济活动拓展至跨地区、跨国家乃至全球;反之,经济活动促使语言产生,深刻影响语言的使用、发展和存亡。可见,语言与经济活动有着与生俱来的永远相伴的密切关系,二者在互动中不断发展。因而这个维度有两个相反的视角:一是考察语言对经济的影响,二是考察经济对语言的影响。后者已有某些研究,前者方兴未艾。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得语言的功能大大拓展,语言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因而探讨语言的经济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语言经济学的热点。

语言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大体上可以分别叫作“语言的经济学”“经济学的语言学”“语言与经济关系学”。这几个名称是从严格的名实相应来说的,有的虽与已有的名称相同,但含义有异。

语言经济学的三个维度可以有如下主要研究视角:语言系统及言语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学的语言问题;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动因及经济学原理;语言的经济工具职能;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资本;语言制度的经济效用;语言政策及规划的经济学考察;語言的经济资源价值等。各个视角下的具体话题,则难以穷尽。

语言产业战略规划的六个维度

沈骑(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产业研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战略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语言研究学科转型发展的新路。近年来,国内语言产业研究发展势头强劲,在基本概念建构、产业领域拓展和研究方法探索等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现有研究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全球化、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的系统研究和战略规划准备尚显不足。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当前语言产业规划的价值取向问题。语言产业战略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语言究竟是工具还是资源?不可否认的是,现有语言产业发展受语言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较重,在商业市场经济冲击下,语言培训产业逐利竞争,忽视教育规律和社会责任;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被商业利益绑架,语言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竭泽而渔的做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少高校在缺乏语言需求调查的背景下,盲目开设小语种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需求不明确的条件下,这种“井喷式”的语言教育模式令人忧虑。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暴露出语言产业战略规划的价值缺失。

事实上,语言产业不仅要将语言视为工具,还应当从语言作为资源的角度思考战略规划问题。语言资源观最早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鲁伊兹提出,他认为语言资源性包括语言工具性取向,但并不仅限于此,如果过度强调语言工具性,会致使语言资源性在智识、文化、政治、社会和权利等方面的价值形式被忽视。鲁伊兹语言工具性和资源性的辩证论述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而非二元对立关系,这一观点对于语言产业研究有所启示。我认为语言产业战略规划应该从如下六个维度开展全面规划。第一,经济维度,在全球化3.0时代,语言产业战略规划需要进一步开发新兴语言产业,拓展语言消费和语言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的创造语言红利。第二,智识维度,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以语言智能、语言技术和语言创意产业为重要业态代表着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科技创新变革的核心领域之一,前景大好。第三,文化维度,语言产业也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在语言文化知识库建设方面,当前,国家全球治理战略急需建立一个全球知识体系,而语言文化知识库则是这个全球知识体系的基础资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此外,语言产业也需要为提升国家跨文化语言能力提供文化维度的支持。第四,社会维度,语言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尽快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建立产业体系和分类标准,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提升全社会的语言产业意识。第五,政治维度,语言产业发展肩负着重要政治使命。如服务“一带一路”汉语国际传播,各类对外型语言辞书的编纂工作就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第六,权利维度,语言产业不能盲目逐利,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语言康复等语言服务产业对特殊弱势群体语言权利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是营造和谐公平语言社会的关键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支持语言产业发展

亢世勇(鲁东大学) 地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语言产业,并积极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尽管当前很多地方在产业管理当中还没有明确语言产业,但其业态和相应的职业却早已存在,并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就当前学界研究情况来看,语言产业的业态归纳起来,大概有语言教育和语言测试、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创意、语言工程、语言会展等。 在上述的语言产业业态下,可能或已经形成的语言职业有:辞书编撰、计算机语言速录师、翻译(笔译、口译)、语言工程师、播音员、讲解员、话务员、语言教师、书法家、语言类节目演员、配音演员、语言代码设计者(如盲文、聋哑手语、电报、旗语、灯语、密码等的设计者)、字幕翻译与配音、电子编辑、语言康复与治疗。同时,绝大多数职业都需要语言能力,没有语言能力的介入,许多职业的职工素质就不能达标。比如(1)导购、导游、导医等“导×”的职业;(2)医生和律师,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3)广告文案创作人、新闻发言人、教师、作家、记者、编辑、文秘、话剧演员等;(4)公务员。

国际上对语言产业高度重视。据《欧洲语言产业规模之研究报告》资料显示,语言产业已经成为欧洲产业的重要方面。瑞士经济学家弗朗斯瓦·格林最近指出,语言在瑞士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贡献度是10%。瑞士经济的发展,语言在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

地方政府支持语言产业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均指出,发展语言产业、语言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加强语言人才培养和语言产品供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6年9月12日出席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15周年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6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随着语言资源开发的深入,语言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打赢全面小康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曾指出,随着语言资源的不断开发及语言产业、语言职业的发展壮大,语言资源以及相关技术也会不断交换,势必形成以语言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基础的语言经济。语言经济的发展或许会使开发利用语言资源由“软实力”变为“硬实力”。

地方政府支持语言产业的发展具有可行性,以山东省为例,表现在:

1.多数高校都设有语言专业、学院,包括汉语、外语,而且有不少的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平台、语言服务的平台,发展语言产业有很好的学科基础。

2.人口大省,语言服务需求量大。

3.与日韩相邻,具有地域优势。

4.绿色环保。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产业。发展语言产业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这与当前经济发展,特别是胶东沿海经济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5.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可以吸引大量的语言产业人才。山东,特别是胶东半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地区之一,久负盛名。这样的环境,有很大吸引力,可以吸引大批的语言产业人才。语言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它需要的其他自然资源较少,当前的互联网基本可以满足其需求,因此,在胶东地区发展语言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应该把当前自发的、分散的相关业态聚集在语言产业这一平台上加以培育、扶植,产生聚合效应,促成自觉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生成新的业态形式和新兴职业,有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

人工智能与语言产业

汪张龙(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自1956年被正式提出,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发展高潮在1970年。自达特茅斯会议后,人们陆续发明了第一款的感知神经网络软件和聊天软件,证明了数学定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过去的理论和模型,只能解决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很快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一次冬天。随着1982年霍普菲尔德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的提出,使得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训练成为可能,人们再次看到了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的希望,人工智能进入第二次高潮。不过,由于神经网络本身算法的局限性,同时也受到当时整个运算能力的限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离真正实用还很遥远,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二个冬天。随着2006年Hinton提出的深度学习技术和图形处理单元运算能力的进步,深度学习在图像、语音识别以及其他领域内取得的成功令人鼓舞,加上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把各种训练数据收到后台,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开始进入第三次浪潮。伴随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对决,人工智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2016年成为全世界以及中国人工智能的历史元年。

在语音和语言领域,深度学习同样大放异彩,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化应用。其中语音合成技术已经接近于真人发音,语音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7%以上。基于以上技术的成熟,各种形式的应用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科大讯飞的移动端语音输入法、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音箱、听见会议系统等。在语音评测方面,深度学习大大提升声学模型评价发音正确与否的能力,使得中英文字词、句子和篇章层面的发音评测效果大大提升。语音评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语音技术在语言评测与学习中的应用,如普通话水平测试机器自动评分、英语口语考试自动评分,使得口语考试能够大规模地得以实施。同时,机器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详细的口语诊断分析报告,指出学生当前的主要问题,并自动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在口语翻译方面,针对常用场景的口语翻译,计算机已达到大学六级的水平,如科大讯飞开发的“晓译翻译机”产品。2014年,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超脑计划,在语义理解、知识推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由此开发的智能阅卷技术已达到专家老师水平,未来可以应用在各类考试中,实现中英文作文、填空、翻译、问答等各类主观题的自动评分,推动考试的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抓住机遇,推动语言产业大发展

张晓丹(中译语通科技有限公司) 最近十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语言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言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特点,不断同最新的技术进步融合,人工语言服务为语言技术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语言技术服务推动人工语言服务深入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中,推动着传统语言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

1. 语言产业的业务模式、交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产业服务平台化渐趋成熟,线上语言服务已成为线下语言服务的有力补充,而且正在出现线上逐渐代替线下的趋势,语言产业的服务业态已经悄然改变。

2. 包括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语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语言科技工具平台突破原有CAT工具的局限,带来语言产业生产方式的革命,轻量级、简便、云存储,成为新的工具平台的突出特点。

3. “大数据”战略将语言同大数据相结合,语言产业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传统语言服务、语言技术服务和大数据服务这三者实现了真正的相互融合,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译语通”)成立于2013年,它是语言产业快速发展的产物,又对语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3年,中译语通推出国内首个语言服务电商平台“译云”。2014年,推出专业的智能辅助翻译工具平台Yeekit。Yeekit将整个翻译过程分成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专业工具和技术应用加持,此外,还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实现在线的项目流程、人员、进度、监控管理。通过互联网提供免安装的SaaS服务,用户数据加密云端同步,对接高品质语言大数据提供亿万量级术语库和语料库,集成机器翻译工具,直觉化操作设计使用户可以无门槛直接上手使用。

2015年,凭借在人工语言服务领域和语言技术服务领域的积累为数据打破语言障碍提供的良好基础,中译语通推出“译见”跨语言大数据分析平台,针对垂直领域提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且将语言服务无缝糅合于大数据服务。“译见”一经推出,就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反响。

中译语通将抓住难得的机遇,在产业发展中做大做强自己,为推动语言产业的大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姜 贺

猜你喜欢

经济学语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语言是刀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经济学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