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会展业:欧洲经验与中国发展路径

2017-05-30王巍戈兆一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5期

王巍 戈兆一

提 要 作为语言产业和会展业的交集,语言会展是中国会展业的新成员和生力军,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欧洲语言会展业的基本状况,重点分析了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的有关数据,就中国语言会展业的产业定位、产业环境、发展前景、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语言会展业;语言产业;欧洲语言会展;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中国发展路径

Abstract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as an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industry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constitutes a new force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notion of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its classifications, and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industry. Then taking EXPOLINGUA BERLIN as a cas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mes, forms, layouts, host cities and branding of European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uropean experience 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to advance the emerging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Language Exhibition Industry; Language Industry; language exhibition in Europe; EXPOLINGUA BERLIN; Chinese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语言产业与语言会展业

作为一个新概念、新业态,“语言会展业”是会展服务的一种,同时也是语言产业的业态之一。

“语言会展业”“语言产业”都从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语言产业以多种业态形式散布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语言会展业是“会展业”与“语言产业”二者的交集(王巍、戈兆一 2016)。

(一)语言会展业是语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语言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业态。根据语言的习得、传播、交流、欣赏、信息等特性维度,语言产业可分为9个业态:对应语言的习得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培训业、语言康复业、语文能力测评业;对应语言的传播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出版业、语言会展业;对应语言的交流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翻译业;对应语言的欣赏性,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艺术业、语言创意业;对应语言的信息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语言产业形态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贺宏志 2013)。

语言会展是为语言产品或语言服务的流通商洽、促销展示、贸易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是推动语言产业聚合、交融、倍增发展的有效平台,形成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物流的汇集,从而创造商机并促进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语言会展的分类

语言会展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 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语言文化会议/论坛、语言文化展览和语言文化主题大型活动等3种类型。

语言文化会议/论坛,一般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交流和讨论,形成报告、文集、政策等成果,旨在促进语言事业繁荣或推动语言产业发展。2014年6月5—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世界语言大会,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学术团体代表,从“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语言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三个视角展开讨论,达成《苏州共识》。“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三届,第三届研讨会于2016年11月1—2日召开,以“语言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围绕“语言政策与规划”“法语教育与汉语教育”“语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语言服务与语言传播”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中、法签署了《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已举办了七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已举办了三届。

语言文化展览,参展机构是语言公共产品、语言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语言产品、语言服务的生产商,参展观众主要是展览内容的消费者。如已经举办了35届的法国巴黎国际语言博览会,已经举办了30届的德国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已经举办了29屆的英国伦敦国际语言展。

语言文化主题大型活动,包括语言文化公益宣传、语言文化竞赛、语言艺术展演、语言文化社会普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打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对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至今已举行19届。北京市语委自2015年起开办了“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

2.根据主题和业态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三类。

专业型语言会展,其主题限定为某一语言文化形态或某一语言产业业态。如: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已举办过数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是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的一次盛会。2017年4月7—10日,第39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用品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这一博览会具有了综合型语言会展的特征,其主题、展商、展品、观众跨越语言产业的多个业态。

复合型语言会展,语言文化、语言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形态相融合作为共同主题,如已经举办了12届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3.根据组织运作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公益型、市场商业型三类。

政府主导型语言会展,是指主办、承办机构为政府或政府部门,招展招商和经费投入以政府引导、支持为主。社会公益型语言会展,是指主办、承办机构为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如公益社團),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引导性支持,招展招商基本实行市场机制,不以营利为目的。市场商业型语言会展,是指无公共财政投入,招展招商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以营利为目的的语言会展。

4.根据举办地域和规模,可分为国际会展、全国会展、区域会展和地方会展。

(三)语言会展业对语言产业的促进作用

语言会展,为语言文化、语言资源的宣传推介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互动平台,为语言产品、语言服务的市场开拓、品牌推广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营销模式,其本身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对相关行业的辐射、提升作用明显,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培育本国语言产业、拓展民族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会展主要是围绕语言产品发挥作用,调节语言产品市场需求,直接表现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商贸洽谈产生的贸易往来、信息传播、技术扩散带来的语言产业发展, 因而语言会展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语言产品贸易和语言产业发展。语言会展的提升功能表现在对资源整合、经济辐射和产业联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语言会展还具有城建优化功能、就业促进功能等辅助功能。语言会展成为语言企业和语言产品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语言会展业对语言产业的促进作用可具体归纳为:(1)推动语言服务升级;(2)提升语言技术水平;(3)培育语言产业品牌;(4)促进语言产品贸易;(5)优化语言产业结构;(6)整合语言产业链条。我们可以从对欧洲语言会展业的考察中体会到这些作用的发挥。

二、欧洲语言会展业概览

世界各国的语言会展业发展很不均衡。欧美国家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会展目的地和客源地。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在语言会展业的发展中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一)欧洲语言产业

《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2009》指出,2008年欧盟成员国语言市场总产值达84亿欧元,估算其中的口译笔译市场总值为57亿欧元,据预测未来几年里,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0%。①日内瓦大学弗朗斯瓦·格林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语言的多样性,每年为瑞士创造了500亿瑞郎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李宇明 2012)。

从语种角度,以西班牙语为例,全球讲西班牙语的人数达4.7亿,每年有1800万母语非西班牙语的人学习西班牙语,与该语言学习相关联的产业产值每年可达1500亿欧元。2007年,赴西班牙“语言旅游”②的人数超过23.7万,带给西班牙4.62亿欧元收入,其中学费收入1.76亿欧元(张金江 2008)。

欧洲的语言教学市场一直十分繁荣,与之相伴的是,欧洲地区主攻语言教学的科技产品起步较早、功能完善、理念先进、市场占有率高。如Busuu,世界上第一个能与本地人士进行口语对话的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学习社交网络,为世界各地的6000多万学习者提供了12种不同语言的网络和移动课程。③

欧洲语言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其语言会展业的兴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厚资源。

(二)欧洲语言会展业

近年来,语言产业在欧洲发达国家迅猛发展。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均视语言为重要出口产品,利用语言文化博览会,促进产业发展,获取文化话语权。

据europa-pages网站2014年数据,在欧洲地域内举办的比较有影响的语言会展有7个,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三大语言文化博览会,具体情况见表2。

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均有历史悠久的语言会展。它们围绕语言会展延伸母语产业链、构建母语经济圈,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展商及观众到会,在短时间内促成现场交易,以语言的向心力、传播力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

从欧洲语言会展业情况来看,语言会展以其高效、多赢的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语言会展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能获得优质语言资源,能提升语言产业支持力度,能增加语言产业求职者的就业机会,能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三)个案分析: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

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是德语区最大的语言文化展会,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均有广泛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传播本民族语言文化、拓展语言学习市场的重要平台。本文以2015年第28届、2016年第29届的展会数据①,进行初步分析。

1. 博览会概况

第28届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于2015年11月20—21日在柏林俄罗斯科学文化宫举办,9651名观众亲密接触50多种语言文化。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44家参展商与观众充分互动,展示其在语言学习、语言教育领域的产品、方案和服务。展会为观众提供了85场次小型免费语言课程、讲习班和专题演讲、语言测试、跨文化交流、多语人群互动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本届展会被评为语言产业“2015年度最佳学习和交流活动”。

第29届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于2016年11月18—19日在柏林俄罗斯科学文化宫举办,11 369名观众沉浸其中,切身感受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展会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柏林开放、开明、多元的文化品格。迷你语言课程、语言展示节目、互动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深受观众喜爱。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展商,包括语言学校、语言旅游运营商、学习软件供应商、出版商、交流组织、大使馆和文化机构等,展示最新的语言文化产品、方案和服务。

2. 参观者情况

柏林国际语言文化展立足本土,辐射全球。第28届展会,来自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9651位观众中,德国本国观众占比89.6%。其中,柏林本地观众占比55.1%,德国其他地区观众占比34.5%,德国以外观众占比10.4%。男性观众占31.7%,女性观众占68.3%。第29届展会,观众人数增至11 369人。

全球化的今天,语言学习的需求已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比两届展会的观众年龄占比,参观者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各年龄段人群比较均衡(见图1),这一数据体现了当下语言终身学习的国际趋势和语言学习产品消费者的大致分布情况。

对比两届展会,“观众兴趣点”并不单一,涵盖了“语言能力提升”需求的方方面面。“语言课程”关注度在增长;语言学习软件、语言学习APP及在线语言课程脱颖而出,正成为语言学习的主流方式;语言旅游、跨文化培训数据基本持平(见图2、图3)。

观众的职业背景,以第28届展会数据为例,在校学生、语言教育工作者居多,合并占比达68%(见图4)。

从观展动机来看,78.5%的观众“对语言文化感兴趣”,另有11.7%的观众表示“对语言文化特别感兴趣”;在相对专业、明确的动机中,“关注专业的外语教育”占比最高,达28.9%;“基于商业动机”“获取业界最新资讯”等动机的数据,反映了展会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见图5)。

3.参展商来源情况

第28届展会,144家参展商来自5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第29届展会,150家参展商来自6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对比参展商来源发现,欧洲、亚洲参展商较多,其次为南美洲、北美洲(见图6)。

参展语种方面,以第28届展会数据为例,参展语种达50种。观众的语种兴趣分布情况,在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中,关注度排序依次为: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其中,汉语的占比仅为9.7%(见图7)。

(四)国际语言会展业的发展态势

纵览欧洲语言会展业情况,国际语言会展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态势。

1.语言会展的主题呈现分化趋势

参展商、专业观众、普通观众的诉求差异明显,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面向不同对象的语言会展主题分化为专业化和综合化两个方向。

专业化会展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综合性会展相比,专业性会展定位更明确、针对性更强、观众质量更高、效果更好,语言会展也不例外。同时,专业化会展的兴盛并不意味着综合性会展的衰亡。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后者仍然备受青睐。

2.语言会展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会展融合会议、展览、论坛、体验活动等,其主题、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多元融合、多向创新的态势更加明显。以会议为例,除了大型论坛、集体会议外,小型座谈、圆桌会议、小组交流分享活动等小范围的、确保观众较高参与度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语言会展之中。

3.语言会展的档次梯度布局渐稳

既有大型、超大型的语言文化博览会,也有独具特色的中小型会议、展览。对应语言产品、语言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语言会展市场必然出现合理的梯度分化。大型语言会展注重规模和辐射范围,中小型语言会展突出服务特色。各有侧重的语言会展共存共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语言会展体系。

4.语言会展的举办城市不拘一格

随着对会展经济重视度的提升,不少中小城市日益完善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商务环境。相比之下,大都市会展场馆租金、住宿、交通等各项成本不断攀升。因此,国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展离开一线大城市,转而选择性价比高、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随着语言会展的梯度分布,举办地也将呈现分化态势,大型、超大型语言文化博览会仍将选择在国际化大城市、特大城市举办。

5.语言会展品牌向国际市场扩张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会展业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纷纷通过品牌移植、设立分支机构、跨国跨地区企业合作乃至兼并等方式加快新兴市场布局。越来越多会展品牌包括语言会展品牌加速扩张,国际语言会展市场竞争加剧。

6.新兴市场语言区具备后发优势

欧美国家会展产业基础雄厚,设施完备,加之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服务体系,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其语言会展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和领先地位。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逐渐成为会展业的热点地区,不仅本地会展品牌快速发展,还吸引了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抢滩市场,会展数量、规模、效益持续上升。语言会展业也必将赢得后发优势,在世界语言会展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际语言会展业大致形成了一种模式框架,其经验值得中国语言会展业借鉴。

一是国际性。参展商来自本地的语言机构、语言企业和其他国家的语言机构、语言企业,带有鲜明的国际性。语言会展的作用是雙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一方面观众渴望通过语言会展了解异域的文化与文明,另一方面举办国和参展商又希望通过语言会展的形式将自己国家的文化成果传播出去。因此语言会展作为一个平台,沟通了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加强了国际文化交流。

二是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有:语言教育与国际交流、多媒体、翻译、出版、旅游、历史地标、文化交流、国际企业教育及就业、企业内部语言训练课程。

三是适合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共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翻译、出版等较为适合专业观众参与,而旅游、留学和语言教育等则更适合普通观众参与。

三、中国语言会展业的发展路径

多语种、多文种、多方言,是中国基本的语言国情,加之人口优势,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语言资源大国和语言消费大国,语言市场极其庞大。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语言的经济意义日益凸显。这构成了发展中国语言会展业的强大背景。

(一)中国语言会展业大有可为

中国的语言产业市场规模庞大。目前,每年仅英语学习市场年产值就超过100亿元,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约120亿元。①2015年,国内智能语音产业市场规模较2014年增长41%,远高于全球语音产业增长速度。国内最大的中文字库产品供应商方正字库的知识产权许可费每年达到数亿元,且在持续增长。②中译语通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布局“一带一路”,在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构建了以俄语为中心的云语言服务平台,为俄罗斯及20多个周边国家提供语言服务及跨语言大数据智库服务。①

全球语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为语言会展业发挥集聚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显示,语言翻译服务企业,2015年全球共計18 097家(不含中国),分布在137个国家,市场规模为381.6亿美元。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营语言翻译服务及相关企业5.6万家,其产值年均增长在25%左右。报告还指出,全球语言翻译服务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很低,单家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王立非 2016)。这表明,语言企业、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亟须聚合平台,语言会展业大有可为(王立非 2016)。

2015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中国会展业历经30余载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展,带动性逐年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据全球展览浙江论坛发布的《2016中国会展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举办展览9505场,展出面积11 907万平方米,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971万人次,直接产值4358亿元,拉动效应3.9万亿元。实际上,这一报告针对的还仅仅是展览,并不包括会议和大型活动。在中国,对语言会展业的关注和研究刚刚起步,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还难以做到。

经多方努力协作,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将在今年9月举办。届时,“一带一路”节点区域语言文化主题特展和语言文化建设成就展将在博览会上亮相,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语言文化与科技产品将与观众见面。以“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为主题的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将围绕“语言政策规划与语言教育”“语言智能与产业发展”“语言康复与人类健康”“工具书与文化传承”等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语博会的举办将有助于北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中心,而且还是世界华语区的中心,是中国语言文化跟世界各国语言文化交流的中心;有助于丰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和语言产业的内涵,提升语言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中国语言产业的大发展,激发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届语博会将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博览会的空白,极大地促进汉语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对于争取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贺宏志、戈兆一 2014)。

(二)中国语言会展业发展策略

2017年第1季度,5.2万家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9 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增速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较快增长。②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新业态的不断繁衍。语言会展业是一块亟待开拓的沃土。

在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语言会展业的初兴,政府的扶持与关注更是不可或缺。由于中国语言产业总体尚处于自发的、分散的发展阶段,“语言产业”的产业意识尚未普及,因而语言会展业的兴起特别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语言会展业要实现“初创阶段”稳健起步,“成长阶段”与其他关联产业协调发展,“成熟阶段”具备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和服务。

1.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

(1)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会展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的新阶段,政府应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工作重心从组展、招商等具体环节转移到制定法规、政策上来,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规范语言会展市场。

(2)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近期来看,政府应系统梳理会展业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和修订,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长远来看,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对会展业的规则秩序、知识产权、质量评估等做出明确规定,理顺会展组织者、服务商、参展商、观众等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针对语言会展业的特征,制定语言会展管理条例,使语言会展实现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3)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发挥政府的规划计划职能,在充分调研、评估语言会展市场环境、语言资源存量、语言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编制语言会展业发展规划。

2.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1)引导行业组织发展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组织在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支持建立全国和地方的语言会展业协会,搭建沟通政府、企业、市场的立交桥,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反映企业诉求、评估会展项目、发布展会信息、培训专业人才、开展交流合作,助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

(2)培育语言会展产业链

政府和行业组织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树立公平竞争导向,培育和壮大语言会展专业服务商,形成完整的语言会展服务供应链,提升会展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并使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机制。

(3)鼓励全方位的会展创新

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采取提倡、奖励、宣传推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手段,强化创新动力,鼓励办展方和参展商积极进行全方位会展创新,包括会展主题创新、会展形式创新、会展组织创新、会展技术创新、会展营销创新等。

(4)建立展后跟踪反馈机制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引导、鼓励办展方建立展后效果跟踪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展商回访、大数据跟踪等多种方式获取各方对展会的评价反馈和后续参展意向,为提升办展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3.优化语言会展业发展格局

(1)集中力量,打造知名语言会展品牌

品牌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品牌是知名度、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等要素的集中体现。中国语言会展业初兴之际,应该高度重视会展品牌的培育。政府和行业组织应整合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已有较好基础的语言会展品牌,进一步提升其办展水平,扩大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之后再以点带面,带动语言会展业的繁荣发展。

(2)面向市场,推出特色鲜明的语言会展

会展主题是参展观众首要关注的信息。语言会展应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突出主题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专业观众更加重视交流质量、产品贸易、信息获取等,主题应力图细分和专业化,并能及时反映行业前沿动态。普通观众更加重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语言会展可融合语言文化互動、语言产品体验、语言艺术展演等环节。

(3)合理谋划,推动语言会展梯度布局

会展质量、品牌与会展规模并非绝对正相关。大都市经济基础好、可达性强、基础设施成熟、配套服务便捷、会展业基础好,可重点举办辐射全球和全国的大型、超大型语言会展。中小城市可重点举办中小型特色或精品语言会展。

(4)深入挖掘,发展语言文化节庆旅游

节庆旅游作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交叉领域,具有类型丰富、带动性强、关注度高、效益突出等特点。语言文化节庆市场亟待开发。政府和行业组织可深入挖掘地方语言资源、语言文化底蕴、语言民俗特色等要素,打造特色鲜明的语言文化节庆品牌。

4.夯实语言会展保障基础

(1)加强专业人才教育培训

扶持、鼓励具备条件的院校开设语言会展专业或方向,采取“学校教育+企业培养”的语言会展人才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语言会展人才。可借鉴德国经验,建立专门的会展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

(2)强化语言会展宣传推广

会展业发达的国家都注重会展品牌的宣传推广,如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把各展览公司下属品牌展会的部分促销经费集中起来,构建国际展会促销网络,在全球开展持续宣传推广活动,大大提高了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会展业的竞争力。政府和行业组织可联合知名语言会展企业、语言企业,综合采用投放广告、开展宣传活动、举办推介会等多种方式,经由各类媒体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加以推广。可以整合当地语言资源,将语言会展宣传推广与语言旅游、语言节庆活动一并进行。

(3)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网络成为公众获知语言会展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在语言会展中,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完善会展的媒介功能,提升受众覆盖面和用户体验水平;运用手机应用客户端实现会展现场便捷导览和自助讲解;运用云处理技术批量处理会展中的各类信息;运用大数据实现客户精准分析和定位;在实体展出的同时举办网上会展、数字虚拟会展等。

(4)建立语言会展业统计指标

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建立规范的语言产业统计指标、语言会展业统计指标,实现语言产业、语言会展业数据的可获取性、权威性。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能够反映语言会展业绩效水平的主要指标及其内涵,包括会展规模、会展内容、参展商和观众数量及构成、会展收益、辐射带动效果、从业人员情况等。行业组织可以利用权威统计数据定期编制和发布语言会展业统计分析报告,为语言会展业的各层级、各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贺宏志主编 2013 《语言产业引论》 ,北京:语文出版社。

贺宏志 戈兆一 2013 《北京语言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 ,《前线》第5期。

贺宏志 戈兆一 2014 《释放语言产业创新发展潜力》,《北京文化创意》第15期。

李宇明 2012 《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王立非主编 2016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王 巍 戈兆一 2016 《语言会展业及其策略初探》,《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张 云 2012 《农业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莱芜市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