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

2017-05-30马世磊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学生的思维定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機遇和挑战。面对“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的新环境、新变化,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探索出“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5-0005-04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冲击,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其自身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主力军,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形象地把辅导员称为党的“近卫军”。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人生发展引导者,其职业能力内涵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知识素养、实践经验、职业技能来完成相应教育管理任务的状态和能力。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实用性,也可以理解为现实性或实际性,主要指辅导员开展工作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动态,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二是引导性,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是发展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的过程。辅导员应顺应时代变化,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专业化是辅导员职业能力自我实现的需要,辅导员通过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辅导员。

二、“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教育方式呈现多元化,角色定位面临新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博客、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推出,移动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展现自我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接受思想和价值观的过程更加繁杂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更加强烈,追求平等、自由的心理诉求也空前增强,辅导员的“权威性”开始受到挑战,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逐渐减弱,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已经很难完全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和工作模式,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开放、平等、自主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紧跟技术更新的步伐,增强教育的互动性,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价值观念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还要及时转变角色,教育理念由传统的“家长式”向“朋友式”转变,教育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时刻关注网络舆情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二)沟通模式发生改变,知识结构、专业素养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早已打破时空限制,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各种新媒体尤其是网络社交工具可以将社会舆论和信息瞬间放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在接收、识别、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自身的认知和品德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心理和思维也会受到冲击。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也逐渐被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网络工具所替代,新媒体所带来的片面化信息和虚无化信息也充斥整个网络,极易给学生造成错误引导。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和路径。不仅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平等化、自由化的沟通方式还要对各种网络信息及时甄别、整理,及时进行正面引导,严防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辅导员要充分开展自主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和传播学知识,提升自身知识素养,通过工作实践和经验,强化新媒体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的技术优势,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三)网络异化现象突显,大学生群体发生变化,工作难度加大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网络异化”现象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所谓的“网络异化”主要指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和网络发生主客体位置互换的一种异常现象。这种“网络异化”常常使学生迷失自我,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当前,网络异化现象的出现对辅导员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网络的隐匿性使一些学生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学习、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面。学习上,一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从来不会主动思考,而是求助于网络寻找现成答案。生活上,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在网络游戏上。人际交往上,忽视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只在网络空间里与人沟通交流。面对网络异化现象的出现,大学生群体发生明显变化,辅导员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路径

(一)改变角色定位,更新教育观念,抢占“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辅导员必须重塑主体角色,不断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出发,做好辅助与引导的服务工作,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上的行政工作者和管理者。要由传统的“事务型”向“学习型”和“服务型”转变。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辅导员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强化新媒体意识和应用能力,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掌握网络话语权,构建“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模式,变单向、权威性的刻板说教为互动式的交流对话,抢占“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

(二)改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平台,增强工作实践中的话语权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第二空间”,网络平台也逐渐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抓手。辅导员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增强工作中的话语权,要为自己插上网络语言的“翅膀”,主动登上“互联网+”时代的高速轨道,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要密切关注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对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焦点、敏感问题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恪守底线,防范因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多样化的协同平台和合理的运营团队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建立QQ、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有质量的互动,还要建立监管引导平台把握舆情的主动权。一方面尊重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发表各种观点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又要及时给予正面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传播网络正能量。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要建立规范的网络思政运营和管理制度,保证成员之间高效有序的分工协作,建立高水平的网络运营团队。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构建 “辅导员引导、学生干部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努力打造品牌思政教育平台,既要在内容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碰触到大学生的兴趣点与敏感点。进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进入到学生的思想与心灵深处。

(三)提高媒介素养,塑造辅导员公信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媒介素养是辅导员的重要素养之一,“互联网+”时代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身媒介知识和意识、提高媒介能力,掌握网络信息传播方法和技巧,提升媒介素养;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的培训力度,强化实践锻炼,逐步改变辅导员的评价方法及激励机制,使辅导员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把思想教育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塑造“互联网+”时代辅导员的公信力。“互联网+”时代,媒介对高校舆情的影响无处不在,辅导员要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处理、传递,对学生思想动态、政治观点、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

(四)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辅导员要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時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大力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持续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整合历史故事、文化艺术活动、优秀师生案例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换开发为网络视频、卡通动漫等网络文化产品。积极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辅导员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搭建辅导员与在校生网络交流平台,构建立体化、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出一条“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陈丽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7).

[2]杨晓庆,赵梓雯.“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

[3]陈勇,吕娜,李胜,陈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

[4]焦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2).

[5]周星.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6(45).

[作者简介]马世磊,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 时锦雯]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