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机械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7-05-30陈昶丁小兵殷赳熊志宏尹旭妮王颖

科技风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培养

陈昶 丁小兵 殷赳 熊志宏 尹旭妮 王颖

摘 要:在加強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非机械类专业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将《模具设计与制造》列入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在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选择正确的教学侧重三个方面对非机械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思考,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将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其他相似的课程之中。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培养;材料成型基础;教学改革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是以《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为基础,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专业理论课[ 1-2 ]。

通过学习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模具的设计,模具构造的知识,制造,工艺方法,安装,为以后制造和安排模具、特种加工等实训环节,增加理性认识,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门课程为绝大多数机械类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而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非机械类专业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将《模具设计与制造》列入该专业的培养计划。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输的原动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性环节,对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程,3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3-4 ]。然而,由于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空间思维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均较弱,在课程的学习上将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针对遇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非机械类专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思考。

1 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

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对于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到这么课程的时候,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所学的大量专业课程大多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制备,而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学生认为毫无学习的必要,课程的开设无异于画蛇添足。其实不然,材料的性能及制备固然重要,而任何性能的材料被制备出来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而高分子材料绝大多数是需要通过注塑、压塑、挤塑、吹塑等成型工艺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及尺寸才能投入使用,而这些成型工艺过程是通过模具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模具设计与制造》对于相关的非机械专业来说,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时刻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机。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照本宣科,填鸭式地将教材所讲的知识机械地念给学生听,难免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工作的事倍功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基本知识,结合现实当中的一些工程实例,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情况,将教材上描述晦涩的术语简单化、生活化[ 5 ]。例如男同学喜欢研究汽车的比较多,在讲到冲压模具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视频将汽车覆盖件的生产过程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将增强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方便理解,使学生对于课程具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3 选择正确的教学侧重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以笔者所使用的教材为例,第四章中“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涉及到了《材料力学》,第六章中“注塑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需要用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知识,第七章中“模具主要零件的机械加工”又包含了“机械工程材料”的内容。而实际情况是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过相应的课程,如何找到基础缺失与教有所成之间的平衡,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笔者认为,虽然教材内容是固定的,但是教师的教法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是灵活的,教师应当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类别来确定合适的教学侧重。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固然是要对整本教材的内容做全面的理解,但是对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可以着重讲解模具结构、加工设备以及模具工作时的成型工艺过程等具体而明确实物,而将公差、应力与应变等抽象而宽泛的数据作为拓展知识点做简单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的接受知识,教学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4 小结

笔者就以非机械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思考,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将取得的成果推广到其他相似的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洪峰,汤中科.模具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2):24-25.

[2] 唐建文,等."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建设与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3):64-65.

[3] 杨学军.大学课堂教学:重要功用与核心要义[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4):5-9.

[4] 李松林.实行深度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36-38.

[5] 张博,张秀花,李昕,等.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工程塑料应用,2016(3):59-60.

作者简介:

陈昶(1990-),男,湖南益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材料精密成型加工。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