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7-05-30廖昌德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诊断防控

廖昌德

摘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需加强对该病的病理学分析,诊断出该病的发生特征,进而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时有效地扑灭该病疫情,促进猪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117-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高传染性、快传播度、高接触性猪类疫病,主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尤其是妊娠期母猪和育龄期1月以内的仔猪易感。患病的孕期母猪容易出现早产、流产、产木乃伊胎及死胎等特征,患病的仔猪则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以及死亡等特征。由于部分患病猪只的耳朵、躯体等部位皮肤末端会出现发绀现象,因而称之为“蓝耳病”。

1 病原分析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体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该病毒为套式病毒,病毒体具有囊膜,形态呈球形,直径约为40~60纳米。由于该病毒的基因结构为单股正鏈RNA,该结构较为简单且极其不稳定,因而病毒不仅具有强的复制能力,而且还具有高的变异性,一旦侵入猪只体内,则会不断复制,并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这也是治疗该病的主要困难所在。实验发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毒受温度和酸碱pH值的影响较大,当温度高于4℃以上时,病毒的复制能力减弱,且随着温度越高,病毒感染能力越低,当pH值高于7或者低于5时,病毒的复制能力降低近95%。当病毒放置于有机溶剂氯仿中,发现其病毒感染力降低达99.99%,由此可见,病原对有机溶剂极其敏感。

2 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发于一年四季任何时节,但多发于夏秋两季,流行范围较广,呈地方性乃至爆发性流行,且传播速度极快。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死猪,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生殖道及消化道等。当病毒感染猪只脾脏、淋巴结、肺脏等组织时,可以长期存活,因此这些猪也称为隐性病猪。隐性病猪可以通过与其他猪接触和排泄粪便等方式排毒,污染猪舍环境,造成其他健康猪只感染,加之饲养环境通风不畅、高温高湿、饲料霉变以及饲养密度大等因素叠加作用,很可能导致该病大规模爆发。

3 症状诊断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4d左右,人工感染则为4~7d,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猪只染上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3.1 母猪的症状

初产期患病母猪先是出现食欲废绝、体温上升以及精神倦怠等情况,到了孕期阶段,则会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生产仔猪体弱等情况,;部分患病母猪的耳朵部位发紫,并伴随出现出血点或血斑。随着病情加重,发病后期的母猪则开始出现无法站立、躯体无力等症状。

3.2 仔猪的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一般较易侵入30d以内的仔猪,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都达到80%以上。患病仔猪一般会在出生几天内死亡,且大多表现出后肢麻痹、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嗜睡等症状,部分仔猪也出现耳部发紫、末端皮肤发绀症状。

3.3 育肥猪及种猪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猪腹泻、结膜炎、眼睑肿胀等,种猪患病症状主要为精神不济、呼吸障碍、精液品质低、性欲下降等,育肥猪和种猪也会发病致死。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

4.1 加强管理

在猪养殖活动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设置饲养密度,保证圈舍通风、消毒、清洁等;采取全封闭饲养制度,进出人员、车辆等做好完全消毒;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减少从外引种;合理配比饲料营养,确保营养供应均衡,增强猪体抵抗力。

4.2 严控猪舍环境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排泄物、过期饲料等,保证通风,严控温度和湿度。

4.3 科学免疫

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染病风险率高的地区,需强化免疫预防,执行科学的免疫方法和程序。基础免疫一般先选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肌肉注射,用量为4ml/头,3周后按照同样的剂量进行二次免疫,之后间隔半年定期免疫1次。

4.4 综合治疗

目前,针对该病尚无特效药治疗,中药抑制病毒效果不强,西药对病原清除效果不佳,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当坚持中西结合。

综合治疗总体原则为败毒、清瘟、凉血、清肺、抗菌、消炎。对初症病猪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药液(0.2ml/kg体重清开灵、15ml/kg体重阿莫西林配合地塞米松、双黄连),每日1次,连续3日;对重症病猪则需运用清开灵、肾上腺素、葡萄糖输液肌注抢救;对猪群进行疫病防治则可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预混剂,水中加入20%替米考星,饲喂5d,对防疫该病具有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李让云.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182,183.

[2]付玲芳.高致病性豬蓝耳病的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16.

猜你喜欢

诊断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慢病防控一刻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