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中常见疫病的防治
2017-05-30王金梅
王金梅
摘要:在生猪养殖业中,养殖管理与疫病防控水平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尚未达到全面有效地防控,且随着生猪养殖规模与数量的增加,生猪养殖过程中罹患各类疫病的概率和机会也不断激增。由此,加强对生猪养殖尤其是疫病防治方面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生猪养殖;常见疫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7-0082-01
一直以来,生猪养殖过程中一些常见疫病的防控问题始终存在,尤其是一些高危、频发的传染疫病,一旦大规模爆发,则会迅速蚕食养殖户多年养殖利润,给其招致巨大的养殖风险。与此同时,生猪养殖中的疫病问题,也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部分人畜共患的疫病,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由此可见,需强化对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问题研究,深入剖析導致生猪疫病爆发的主要原因,并具体提出对应的防治策略,以进一步优化生猪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整体质量和效益。
1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探寻
在猪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中,常见疫病多发、频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种猪多渠道引进带来的风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一直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带动了包括生猪养殖在内的各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给猪养殖各个环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一些猪场为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往往会选择从外引进种猪作为提高生猪养殖产量、扩大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个“捷径”。然而,在养殖场大规模、多渠道从外引进种猪获得高效益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加剧了生猪养殖爆发疫病的风险,特别是部分养殖户为片面地追求养殖低成本而选择一些非正规种猪场引进种猪,进而导致带病种猪或携带致病病原的种猪进入养殖场内,继而引发全群感染。
1.2养殖环境管理不规范影响
科学、规范的生猪内外养殖环境管理,是确保生猪健康养殖的基础,也是前提。然而,由于近些年生猪养殖效益向好趋势明显,除了带动一些“老养殖户”迅速扩大养殖规模外,也招来部分“新养殖户”跟风从众养殖。这类“新养殖户”由于缺乏充分的养殖经验和知识,使其在管理生猪养殖内外环境时,规范意识不强,进而导致生猪疫病大规模爆发及生猪批量死亡风险加剧。具体体现在:一是部分养殖户缺乏对生猪养殖环境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和观念,致使养殖场内卫生条件差、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二是养殖场选址不科学,部分养殖场建设在地势低洼地带,致使在雨季时节时常发生雨水堆积、圈舍潮湿问题,不利于生猪健康生长;三是多数养殖场消毒工作不到位,部分养殖场内未配置隔离带、消毒池等实施,部分养殖场对进出入人员、车辆及物品未实施严格的消毒检查等,因此也为生猪养殖常见疫病爆发带来可乘之机。
1.3疫苗接种不达标因素影响
作为防控生猪养殖常见疫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近些年在国内各大猪养殖场中得到广泛关注。但在疫苗运输、冷藏、使用等方面认知,业内仍然存在不少认知误差,进而导致疫苗接种失效问题频发,给生猪疫病爆发埋下隐患。
2生猪养殖中常见疫病防治措施探讨
结合上述分析,针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的防控特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2.1強化病原检测与消毒工作
一方面,地方动物卫生防疫部门作为动物疫病主要监控者和检测者,其应当及时、全面地掌握辖区内生猪养殖数量及疫病发生情况,继而展开病原检测与消毒工作,针对性地强化对高危区域生猪疫病监测与防控,从而达到降低生猪疫病规模爆发的概率。另一方面,主猪养殖户也应当规范猪场管理,及时配套完善生猪养殖常见疫病防控设施建设,并切实做到对病死猪以及粪污等无害化处理,为全群疫病综合有效地防治创设有利条件。
2.2建立健全免疫接种制度
科学规范地进行免疫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养殖的重要举措。为此,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应当加强对生猪养殖常见疫病防治及其防治疫苗的宣传,帮助养殖户重塑猪病防疫观念。同时,在接种疫苗中,应当将常见疫病与当地流行疫病防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选择适宜的疫苗种类,严格依据免疫制度、程序等进行疫苗接种,从而确保免疫工作发挥实效。
2.3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
此外,在猪场选址建设中,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养殖场建设远离居民区与交通要塞等,同时选择水源供给充足、通风条件良好的地区,确保养殖环境适宜。养殖场内需设置各个功能区,且各功能区之间应合理布局,确保发挥各功能区的作用,从而降低感染常见疫病的概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于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的防治,应当从源头入手,强化生猪免疫预防、环境管理以及圈舍选址等方面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常见疫病爆发风险,以确保养殖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乐.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寄生虫病分析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136-137.
[2]谢洪伟.猪疫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