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研究

2017-05-30程辉于华岩张延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设用地长春市耕地

程辉 于华岩 张延军

摘要以长春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且呈现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特征。

关键词建设用地;耕地;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200-03

Chan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in Changchun City

CHENG Hui1,YU Huayan2,ZHANG Yanjun3*et al

(1.Land Survey & Planning Institute of Jilin,Changchun,Jilin 130061; 2.Jilin Province Shengfang Tianzhu Real Estate Land Assessment Services Limited Company,Changchun,Jilin 130011; 3.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61)

AbstractTaking Changchun Ci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during 2002-2012,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were analyze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were discuss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and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cale growth of construction land was 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angchun City.

Key wordsConstruction land;Cultivated land;Changchun City

隨著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呈现无序扩张的局面。面对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土地资源供给紧张的现状,如何科学有效地规划城市用地,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避免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占用,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4]。城市和农村要实现均衡和统一的发展,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分配与使用问题,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城市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5]。王成军等[6]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加速期维持耕地数量稳定性的可行性,认为当前虽然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但是维持耕地的稳定性依然可行。笔者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为解决城市发展的用地问题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长春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我国东北大平原腹地,位于124°18′~127°05′E、43°05′~45°15′N。总面积20 604 km2,城市面积4 789 km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44.72 km2。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6.7 ℃,年最高气温37 ℃,年最低气温-27.5 ℃。

1.2数据来源研究范围为长春市市本级所辖的建设用地与耕地面积,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2年《长春统计年鉴》和《中国建设统计年报》。

1.3研究方法

1.3.1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速度。城市建设用地变化速度能准确分析出各阶段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变化程度。公式为:

Rs=Ub-UaUa×1T×100%(1)

式中,Rs为建设用地面积年变化率;Ua、Ub分别为各时段开始和结束时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T为研究时段的长度,单位为年。

1.3.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增长关系是否合理,是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合理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可以用来说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R(i)=A(i)Pop(i)(2)

式中,R(i)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的弹性系数;A(i)为第i时段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率;Pop(i)为第i时段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

2结果与分析

2.1城市建设用地变化

2.1.1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特征。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2年长春市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城市建设用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由2002年的168.30 km2增加至2012的411.92 km2,平均每年增加24.36 km2。

2.1.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速度(表1)。由表1可知,长春市不同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003年之前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率较低;2003—2009年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处于较快的水平,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576%;2009—2012年增速相对平稳。2012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约是2000年的2.6倍。

2.1.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对于一个基础建设较为完备的城市,由于新增城市人口并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因而其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基础设施不甚完善,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应稍高于人口增长速度。根据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在1.12较为合适。

2001—2010年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计算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呈匀速波动到快速增长特征。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1—2003年发展较为合理,均值为1.30,可得出这段时间城市扩张在合理范围内;2004—2007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均值为4.43,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速度比人口的增长速度快;2008—201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均值达到33.91,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远遠大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的增长很不协调,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已经呈现出无序扩张的趋势,尤其是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度不佳。

2.2长春市耕地面积变化特征

2.2.1耕地总面积变化。由图3可知,2002—2012年长春市耕地面积波动较大,除2005、2011年有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减少的,且这2个年份增加面积都较大,2006年耕地面积相对2005年增加了66.71 km2,2012比2011年增加了163.96 km2,并且都基本增加到了2002年耕地的规模。

2002—2012年长春市耕地面积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2—2005年為第一阶段,共减少67.82 km2,年均减少22.61 km2;2005—2006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增加耕地面积达66.71 km2;2006—2011年为第三阶段,该阶段耕地面积共减少了165.11 km2,年均减少33.02 km2。2011—2012年为第四阶段,耕地增加了163.96 km2。截至2012年,长春市耕地面积1 424.14 km2,相比2002年减少了2.26 km2,基本上又回到了2002年的耕地规模。

2.2.2人均耕地面积变化。2002—2012年长春市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2002年的0.047 hm2减少到2011年的0.034 hm2。由于2012年加大了土地开垦及园地改荒等项目实施力度,人均耕地面积又增加到0.039 hm2,2012年的人均耕地面积相比2002年减少了0.008 hm2,是2002年的83%(图4)。

2.3长春市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动关系

2.3.1建设用地与耕地环比增量特点。通过对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环比增量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2002—2012年长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长,2009年环比2008年建设面积增长较多,达56.04 km2,2003、2012年增长较少。除2006、2012年,总体来说耕地环比上年在减少,同时可以看出,2006和2012年的耕地增加规模较大(表2)。

2.3.2建设用地增长与耕地变化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建设用地的增长与耕地面积的减少的负相关性较强,反映建设用地增加对耕地占用的直接作用明显,建设用地规模增加直接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面积的减少为相互作用的关系。

3结论

2003—2009年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2009年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进入缓慢增长;从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可知,2001—2003年建设用地发展较为合理,2004—2007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即人口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不协调。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减少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同时,建设用地环比增长与耕地的变化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丰雷,郭惠宁,王静,等.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 (7):1-7.

[2] 李秀彬.中国近 20 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3] 李秀彬.对加速城镇化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核心学术问题的认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5.

[4] ZHANG X B,MOUNT T D,BOISVERT R N.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in China[M].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2008.

[5]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J].中国科学D缉:地球科学,2004,34(12):1157-1165.

[6] 王成军,吴厚纯,费喜敏.城市化加速期维持我国耕地数量稳定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3):79-85S.

猜你喜欢

建设用地长春市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登泰山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