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养之现状和对策
2017-05-30刘长溥
刘长溥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雷锋精神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在新时期更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雷锋精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奉献意识和大局观念以及敬业精神。但是,对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认识模糊、认同感不足,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知行不一,存在“三月来,四月走”的学雷锋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制约因素,如: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雷锋精神的时代感被淡化;培养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培养机制缺乏长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培养的对策。
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念,提出了24字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社会价值观念新的时代内涵。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雷锋精神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首先,高校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细节入手,以当代主旋律背景下的社会焦点事件或人物为例子,为学生讲解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积极实践;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在内容设计上,也可以添加时政新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闻背景,开阔学生眼界。课堂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看视频形式,增加小组案例讨论,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机会,由内而外践行。总而言之,学校对于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改进,重在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其学习热忱,形成意识引领行动的氛围。
理清新时期雷锋精神时代内涵
真正意义上的雷锋精神不仅包括雷锋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还包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学生对于雷锋精神内涵缺乏理解,自然在行动上的成果见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有义务对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及时把最新最全面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可持续发展。
创新雷锋精神培养方式和内容
在内容上,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可以围绕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开展内容更为丰富、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活动。可以利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新闻,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发声,教师再结合新形势给予评价,这样的互动模式既能使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理解,又使教师发现学生在意识层面的认识程度,是一个良性的沟通过程。在对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养上,除了3月5日的“学习雷锋纪念日”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庆、五四、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奉献社会等教育活动。
在形式上,高校应认真研究当下大学生的喜好,通过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阵地,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学生关注度大的平台上制作文化产品,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关注和热情;充分发挥朋辈效应,利用学生之间对彼此了解深、有共识、易于交流的特点,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定期举办交流会等形式,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构建新时期雷锋精神培养长效机制
雷锋精神培养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顶层设计、宣传引导、逐步落實、激励措施以及评价反馈5大体系。顶层设计,即从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出发,从学生角度出发,并且从长远角度考虑,制订一系列操作性强的长远规划;宣传引导,即通过媒体、网络、舆论宣传、校内宣传等手段对学雷锋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了解范畴;逐步落实,即在组织落实相关活动时,要逐步推进,先易后难;激励措施,即为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到学雷锋的活动中来,学校可以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以提高老师和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反馈,即落实责任主体,定期反馈与总结,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