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谎言 不警察
2017-05-30董喜
董喜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看来哲学范畴里,说谎好与坏的性质不好断定。不过,说这句话的哲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饱受精神疾病煎熬,45岁就精神崩溃,而且一直到死都没有恢复——这位哲人就是“弄死”过上帝的尼采。生活中,我们对说谎的好与坏也不易给出标准;工作中,有些谎言却能断出是与非。我们派出所的民警们,既要时刻面对谎言,有时还要巧用“谎言”——其中必然有着太多的故事。
对同事:我说了算
“既然下班了,你就好好陪媳妇吧。”
“不用陪,已經打发回家了,我们家我说了算!”
江业贵当然撒谎了。
2015年5月26日20时45分,在福建省寿宁县鳌阳镇东区发生一起抢夺手机案,两人作案。接到情况通报时,已经下班的江业贵正陪同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在街上散步。他认真查看了同事发到手机上的疑似嫌疑人照片,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可疑情况。就在他们走到鳌阳镇工业路农贸市场附近的清河桥头时,职业的敏感性让他注意到了桥头人群中有两张面孔与嫌疑人的相片很相似,他随即找个借口,转头示意身边的妻子先行回家。
同时,他立即联系值班民警到清河桥头会合,并严密观察着两个嫌疑人的动向,不动声色地慢慢靠近两个人。由于人员混杂,同事一时还未赶到现场配合行动,为防止这两个嫌疑人走散,他看准机会勇敢冲上前去,从两个人背后将他们分别夹在了两侧腋下,年龄较大的嫌疑人当场挣脱并逃离了现场。江业贵一边控制住擒获的那个嫌疑人,一边注意观察着挣脱掉的那个嫌疑人的逃脱方向。随即,值班民警也赶到现场,江业贵将已经控制的那名嫌疑人交给他们,只说了一句:“你先把这个嫌疑人带回去,我去抓另一个!”话音未落,他就循着嫌疑人逃离的方向追去。
在桥头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刚逃脱的嫌疑人手持一根尖头扫把从暗处冲出来,刚好被江业贵撞见。江业贵立即上前堵截抓捕。嫌疑人手持扫把柄朝着江业贵的头上刺去,江业贵抬手一挡,正刺在他的手掌心里。就在江业贵准备一把抓住时,嫌疑人却顺势抽回了扫把柄,再次向他捅来,一下子戳到了他的眼部。江业贵一手捂着眼睛,另一手趁势抓住嫌疑人。
由于江业贵左眼部血流不止,嫌疑人在竭力挣扎之下最终还是逃脱。江业贵此时忍着疼痛拨打了同事的电话,告知嫌疑人逃离的方向和自己受伤的情况,心想:“嫌疑人一定跑不掉了……不过,这下可怎么跟老婆交代……”
县公安局当晚调集多个警种配合布控抓捕在逃的嫌疑人,至夜里11点左右,嫌疑人迫于压力终于投案自首。
江业贵负伤后,被连夜送往福州救治。他担心妻子受到刺激,发了条信息说有紧急情况要到外地出差。经医生诊断,他左眼眶至鼻梁骨粉碎性骨折、左手掌神经断裂。入院时左眼眼部缝合了8针,6月1日进行了眉骨至鼻梁骨置换手术。此时,一直被以“出差”为名蒙在鼓里的妻子才泣不成声闻讯赶来——哭得都忘了质问江业贵家里到底谁说了算。
对群众:理所当然
“刘二拐真的赔给我了?”
“理所当然啊!刘二拐攒够钱当然就赔给你了。”
小赵当然撒谎了。
上个月,民警小赵遇到一件麻烦事。每天一上班,后寨村的张大妈就来派出所找小赵索赔手镯。
当然,损坏张大妈手镯的人可不是小赵。因为如果不是张大妈和刘二拐(女)的纠纷,小赵与张大妈压根儿也不认识。张大妈与邻居刘二拐的纠纷发生在上个月的一天,张大妈在她家屋后即刘二拐家门前栽了一棵小杨树,刘二拐嫌挡到了她家的门,就将树苗拔掉了。张大妈不高兴,立马上门前叫骂。二人为此进行了好一场唇枪舌战。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本是邻里间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经人说和说和也就算了,谁想张大妈性子泼辣,说是树可以不种了,但刘二拐得赔偿她的手镯——张大妈的手镯在此次拉扯中出现了裂纹,张大妈一再哭闹着强调这手镯的来之不易,是她省吃俭用好多年捡拾破烂积攒的钱买下的。小赵就问:手镯在哪儿买的?有没有购物发票?张大妈说这手镯是在集市地摊上买的,花了她八百多元——这可是她辛辛苦苦拾了两三年破烂的钱:“风里来雨里去的,非常非常不容易,刘二拐说什么也得赔,不赔可不行!”
说着说着,张大妈竟激动地扯到了过去的家长里短。说她过去非常同情刘二拐,她是如何如何对刘二拐好,自家的咸鸭蛋、鸡蛋没少送给刘二拐,刘二拐拄着双拐手脚不便,没有吃的她便经常送去,可“刘二拐是出名的无赖泼皮,全村的人都知道她狼心狗肺没有良心,她为人非常吝啬,非常刻薄!我虽然对刘二拐这样好,却从没见过她给过我一分钱的东西!”起初,张大妈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还没什么,可后来每次到派出所她就像祥林嫂提起阿毛被狼叼走的事一样,唠唠叨叨反复说上几遍,说到动情处还捶胸顿足,满嘴白沫唾液飞溅。害得小赵不得不一面耐心解释一面不时递上两张面巾纸小心服侍,就像小赵犯了什么错得罪了这位大妈似的。
说句老实话,张大妈的手镯在派出所里大家都见过,是地道的地摊商贩兜售的“三无”产品,根本值不了几个钱,估摸着二三十元顶天了。她如此抬高价钱明显有讹诈行为,别说刘二拐没钱赔偿,即便有钱也不可能赔这么多。再说此事原本张大妈到人家门前栽树就不太对——理儿虽然是这样,可民警小赵又不能这样说,这样的老太太只能顺着她的意思哄着,不顺着她的话,她吵吵嚷嚷在派出所里寻死觅活的更难办了。刘二拐家小赵曾经走访过,家里穷得丁当响,几乎揭不开锅,自己身体残疾靠拄双拐行走,生活都难以自理,身边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有两三年没回家了。刘二拐到派出所录材料时就向民警小赵声明了,镯子是她弄坏的,但她是不会赔的。谁要她赔“我就与谁拼命,反正我这个样子生不如死!”说着这话她还抬头挺胸摆出一副“慷慨就义”的架式。
小赵感到实在不能狠下心让刘二拐赔偿什么手镯钱,可不赔偿张大妈又时常光顾派出所——她挺有时间的,每次到外面捡拾破烂回家路过派出所便进来坐坐,大声嚷嚷一阵子,非要找小赵理论一番不可——这都成了张大妈的一种习惯。这时民警小赵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只得满脸赔笑将张大妈让进办公室重复新一轮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个月后,张大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不屈不挠终于为自己讨回了“公道”,手臂上戴上了一副晶莹透亮的新手镯。张大妈逢人就向人炫耀自己的新手镯,她满以为自己是胜利者,刘二拐认错服输了,孰不知这手镯是小赵领到工资后自掏腰包从古玩市场淘来的——为此小赵心疼了好长一段时间:“张大妈,这可是刘二拐亲自为您挑的!理所当然嘛!不瞒您说啊,她还真是个识货的人啊!”
对嫌疑人:“不见不散”
“那我们不见不散哟。”
“必须的,不见不散!”
孙洋当然撒谎了。
网聊是如今人们沟通的一个普遍方式,公安机关也广泛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追逃。有经验的老同志还总结出一整套聊天追逃的方法——在派出所师父的言传身教下,通过网上信息研判,孙洋在微信上化身“渴望遇见你”添加了在逃人员“大个子”。
“大个子”是因为盗窃罪被某地公安机关上网追逃的,其人30岁左右、身高1.8米左右、圆脸、光头、体格健壮、离异。在孙洋刻意强大的聊天攻势下,“大个子”渐渐和孙洋熟络起来。后来“大个子”居然在网上向孙洋“表白”,要求见面。
虽然“大个子”要求和孙洋见面,但是戒备心理十分的强,他对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十分明白,提出要听听孙洋的声音。好吧,孙洋只好去求所里的女警和嫌疑人聊了几句,嫌疑人听到女警甜美的声音后,戒备心理荡然无存,问孙洋在哪儿见面,“今晚8点某某足疗店吧”。“那做过足疗呢?”嫌疑人不停地用言语挑逗孙洋。“吃饭、唱歌……不过我要回家,我家教很严的哦。”孙洋迅速回复。“那不见不散哟。”“必须的!”
“饵料已经下足,大鱼就要上钩。”孙洋的师父说,“你小子不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上要超过我了。”“哪里,哪里,还不是您教的好。”“你小子少拍马屁,快,把具体情况讲下。”孙洋把情况汇报之后,师父赶紧召集警力,部署晚上的抓捕行动。
晚7时,某某足疗店四周、门口、大厅已经部署好警力了。见面之所以选足疗店,一是因为足疗店场所封闭,嫌疑人一旦进入,很难逃窜;二是因为足疗店人员稀少,便于抓捕。抓捕前,抓捕人员已经将嫌疑人的相貌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一张大网已经“虚位以待”,只等瓮中捉鳖。7点50分,嫌疑人“大个子”如约而至,提前了十分钟,看来他还沉浸在甜蜜的温柔里。接着,他在大厅里掏出手机发微信。师父看到时机已然成熟,朝孙洋示意一下,孙洋明白:这是可以抓捕的命令,立刻上前,喊了一声:“大个子!”嫌疑人顿时愣住。趁他还没回过神来,孙洋一个切别摔将他撂倒,师父和抓捕组的其他同事赶紧上来,将他牢牢控制。至此,逃亡数年的在逃人员“大个子”,终落法网。
“渴望遇见你”和“大个子”果然实现了不见不散——只不过,不是以当初表现出的性别。
对家人:“下次……”
“李所,您真的没撒过谎吗?”
“当然了,我这么正派的人怎么会撒谎呢?”
李所长当然撒谎了。
当媳妇儿还是女朋友的时候,李所还不是李所,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他还只是小李,还在刑侦岗位上摸爬滚打。每回圣诞节、春节、情人节、他的生日、她的生日,都会在女朋友幽怨的眼神中被他以类似这种“突发状况……”带着省略号的借口和类似这种“下次不会了!”带着感叹号的保证蒙混过关。事实证明,这小子啊,就是个骗子: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
然后,小李的女朋友就成了小李的老婆。到了派出所,五加二,白加黑,由于一开始两地分居,所以只能是骗了女朋友接着骗老婆:“下礼拜就过去看你!”
后来老婆给他生了个女儿,小李接着骗:“爸爸下礼拜一定带你去游乐园玩!”
孩子上小学了,班里组织作文大赛,以一篇《我的爸爸是骗子》为题的作文,为他圈粉无数:派出所爱训人的张阿姨说我爸爸说话算数,小区里爱下棋的孙爷爷说我爸爸一言九鼎,街东头爱打架的周叔叔说我爸爸一口唾沫一口钉,看來只有我和妈妈知道爸爸最会骗人了……把一个警察的形象烘托得不能再高大,估计当时许多小朋友都在想:以后绝不当警察,真累啊!小李知道后,内心“很受震动”,下定决心那周末要带孩子“去游乐园让她玩到腻”,后来因为临时有事只好作罢,再后来,习惯爽约的李爸爸心安理得地继续爽约,直到他忘了自己爽约这件事情。
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大到都上大学了。当李所长成为李所长之后,有一天,他跟女儿说,姑娘,改天有空爸爸带你去玩呀。女儿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说:爸爸,我们有代沟,是玩不到一块儿去的,我才不跟你出去玩呢——孩子长大了,他被嫌弃了。这回,他嘴里的“下次”不仅从主观上难实现,客观上也没人愿意配合他了。
“下次”这两个字,就很自然地成了他说过最多的谎话。
“无奈啊,等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吧!”李所长一声长叹。
这些派出所民警对同事、对群众、对嫌疑人、对家人分别都说了谎。虽然他们心里大概也愿意像流行歌曲说的那样:“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但事到临头,还是会忍不住很自然地骗骗同事“你赶紧休息,我一个人能行”,骗骗群众“大妈这钱您拿着,这是大家捐的”,骗骗嫌疑人“我可不是条子”,骗骗家人“放心吧,我当然会照顾好自己”——甚至有时候还得骗骗自己,比如:下个月咱就把年假歇了。咱们民警现在也着急啊,这骗来骗去的,怎么把自个儿都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