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新政下企业如何加强环保管理

2017-05-30许英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9期
关键词:环保环境管理

许英鹏

【摘 要】文章从领导角度、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现场管理、环保规划、配合政府检查等方面阐述了在环保新政下,企业加强环保管理的措施,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共赢。

【关键词】环境;环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9-0099-03

0 前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并于2015年1月1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新《环保法》实施后,给环境行政监管部门赋予了更大的权力,如可以随时进入企业检查,发现企业违法排污随时可以查封、扣押相关设备设施,但是也规定了严厉的问责措施,如新《环保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一经查实,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管环保领导就得引咎辞职,地方保护主义将被打破,企业指望地方政府睁只闭只眼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据统计,自2016年2月4日督察试点工作在河北结束后,截至2017年5月28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完成对全国22个省(区)的督察工作,各地累计问责超1万人,罚款逾8亿元,立案审查1 200件,行政和刑事拘留超过1 000人,1.3万人被约谈。

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2016年12月25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又将于2018年1月1日施行,这就意味着保护环境已完全提升到了国家层面的意志和行为,国家对企业的污染行为已达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

在这种动则问责的大环境下,企业该何去何从,如何走出环保的困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做好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进行粗略的探讨。

1 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企业生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仅要对生产工作负责,也要对环保工作负责,管生产必须管环保。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千頭万绪,很多时候还会和生产工作发生冲突,只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切实行动起来,对生产工作和环境保护、环保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才能有效地调配各种资源,协调和组织各层级人员力量,真正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开发新项目和研发新产品,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预评价,坚持环保生产“三同时”,坚决杜绝先上车后买票和先斩后奏的情况,保证产品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这些工作,只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才能推动和落实。

2 设置企业环保机构,建立环保生产责任制

目前,相当多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环保管理职责大多都是由管安全的管理人员兼职,安全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做好环保管理工作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设置独立的环保管理机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负责人应当参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环保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单位、车间、班组环保管理“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在企业内部层层签订环保责任状,交纳环保风险抵押金,将环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车间、班组及个人。环保管理机构负责责任制的落实及考核。

3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了环保生产责任制,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管理制度,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每个岗位、每个工艺、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而且发生污染的情况可能都各不相同,所以制定制度要涵盖所有岗位、工序。为使管理制度易于操作和执行,厂级可以制定一个总的管理制度,车间级的可根据总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企业可以参照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环保隐患排查制度、环保隐患整改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要增强员工的执行力,保护制度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4 营造氛围,加强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技能

曾几何时,在企业内部,说环保、讲环保都只是企业领导会议上说说的事情和问题而已,而在如今动辄问责的大环境下,环保问题已不再是说说和公关嘴皮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企业应该多管齐下,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营造讲环保、重环保的氛围,提高企业全员环保意识。

企业对员工应该加强培训,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单位内部应该组织辖区进行环保隐患风险评估,建立环保隐患风险档案。进行环保隐患风险评估时,可以由各车间班组分开进行,分管领导和环保管理员要临场指导,收集材料编成培训教材,然后逐层、逐级对各级管理员和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项培训,让员工和管理人员懂得环保做什么,怎么做,查什么,怎么查。对新进员工,要进行岗位环保教育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5 加强现场管理,加大考核力度

主要生产车间和环保管理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排查各种环保隐患,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下发整改指令,明确隐患整改时间和整改责任人,环保管理机构人员要及时跟进,了解整改进度和整改情况。对无故逾期没有完成整改的车间及个人要进行考核。车间工段要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区域、设备环保责任到人,厂级抓车间,车间抓班组,班组抓个人,谁的岗位、区域出现环保事故,相关责任人及管理人员一律连带考核,从上到下形成讲环保,重环保的局面。

为提高单位、车间、班组排查整改环保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推行隐患指标考核制度,给各单位、车间、班组定一个允许的隐患指标,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环保检查中,如果超过允许的隐患指标,就对单位、车间、班组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考核。以此来加强环保的现场管理。

在环保的现场管理上,还要参照安全管理制度的作业票制度,就是维修工段或施工队在进行维修或开工作业的,要实行作业审批制度。维修工段和环保机构管理人员要对维修整改项目进行作业环境影响评估,如果进行维修或开工作业,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先要做好环保应急处置预案,维修整改工作交由施工队进行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企业环保管理机构人员要随时跟进维修整改情况,防止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作业票审批机构要严格审核把关,重大风险作业票的审批要报厂长、经理审批,没有应急处置预案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一律不给审批。对重大环保隐患的整改,分管领导甚至厂长、经理要亲自挂帅,亲自把关,确保整改过程没有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车间管理人员要利用班前班后会的平台,将环保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作为班前班后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天布置总结生产情况的同时,还要总结环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让环保管理制度深入人心。企业环保管理机构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班组,检查环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

6 防治污染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合理规划,防治污染。在当前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基本国策的大环境下,防治污染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执行环境预评价制度,实行环保设备设施“三同时”,走发展低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路子。

(2)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工艺改造,最大限度地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无害化生产。

(3)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工艺设备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工艺设备,尽量把“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 学习和熟悉环保法律、法规,配合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企业的厂长、经理及环保管理机构人员要学习和熟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在企业的环保管理中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标准及程序。企业应该通过版报、广播、培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新政的新要求、新标准贯彻传达到每一个员工,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不能心存侥幸,游走于环保法律、法规的边缘。

政府环保部门是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机构,它对企业的环保工作有着监督、检查、指导和支持的职能。对政府部门的检查,作为企业必须无条件地给予配合,政府部门对环保法律、政策的理解相对企业来说要更为深刻,政府部门在检查、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助于企業了解和领会国家环保法律政策,通过整改,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8 结语

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为我们子孙后代着想的伟大事业。作为最大污染物排放源与能耗的企业必须有长远的考虑,只有树立“绿色发展”的环保意识,紧抓环保工作不放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的空间。

参 考 文 献

[1]东方网.环保督察两年:问责超万人 拘留超千人 罚款逾8亿元[EB/O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20170702/u7ai6898680.html,2017-07-02.

[2]李静.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环保管理[EB/OL].http://www.xzbu.com/8/view-4825608.htm,2016-10-15.

[3]佚名.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环保管理[EB/OL].http://www.xzbu.com/8/view-4825608.htm,2015-04-28.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环保环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